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从《印象西湖》拉开演出大幕之后,人们都说,西湖的美丽从白天延伸到了晚上,西湖的夜晚也活色生香起来。我曾观看过"印象"系列的其他作品,比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丽江的《印象雪山》,虽然由同一支团队打造,各有各的特色和看点,但《印象西湖》相比于其他作品,却多了几分含蓄、委婉的深情和浓浓的江南意韵,而这,正与杭州的城市气质相吻合,让人观后不能忘怀。就在近日,杭州的平面媒体为《印象  相似文献   

2.
我曾投入地看过著名越剧演员钱惠丽的《哭灵》选段,那风流倜傥的宝二爷在《哭灵》中追忆、怀念、寻找他与林妹妹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会让人时而哭、时而笑、时而痴、时而傻,这便是宝玉饰演者钱惠丽的舞台魅力!从那时起,我便喜爱上了钱惠丽,她那高昂的唱腔、俊美的扮相,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阿炳,我便想到凡高;一听到 阿炳的《二泉映月》,我便不由想到了凡高的《向日葵》。 我极酷爱阿炳的《二泉映月》,每当听到那如泣如诉的旋律,脑际中便会浮现出瞎子阿炳在风雪的陋巷中,佝偻着身子,在踉跄中拉着二胡卖唱的悲惨形象;当我看到凡高的《向日葵》,我的脑际中就会浮现出凡高那丑陋瘦削、贫困交加、神经质地拼命作画的形象。这两位生活在社会底层,命运多舛的艺术天才,虽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国度,属于两种不同肤色和种族,其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但  相似文献   

4.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0,(3):63-63
虽然我在英国做了很多年的新闻主播,但我对之前任何一条我报过的有关中国的新闻都没有特别的印象。我想,我此前和大多数英国人一样,对中国的了解流于表面了,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远。英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总是那几个题材,只有当  相似文献   

5.
杨猛 《文化交流》2004,(4):53-55
有的青年演员拍了不少戏,观众仍然印象模糊;有的只拍了一两部影视片,便显得光彩灼灼,令人难忘。孙俪属于后者,电视连续集《玉观音》《一双绣花鞋》《一米阳光》之后,她便像钻石一般散发出迷人的光晕。与《玉观音》的机缘孙俪有一张古典美女的脸蛋,两条修长的美腿,人们一看便知她是个跳舞的料。她5岁开始学舞蹈,11岁代表上海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出访英国、美国、日本等国,15岁考进上海警备区文工团。在退伍前夕她参加全国群星奖舞蹈大赛获金奖,并荣获二等功。不过跳舞与表演隔行如隔山,因此当孙俪与正在选演员的海润影视公司碰面时,心里也没有往…  相似文献   

6.
另一种沧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听许巍,也不知道那节奏旋律和歌词触动了自己的哪根神经,对于许巍的歌情有独钟,也知道了当年我最爱的田震的《执著》出于许巍手笔。许巍早期的歌中带有一些强烈的摇滚味道,当2002打出那张《时光·漫步》的时候,在原有风格之上的那种悠闲、平淡暗含其中,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有点喜悦的味道。是的,因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了,这个沧桑的男人,终于笑了。我不能说自己是一个阅历很多的人,但是走过了这么二十多年,对人生,对世界,我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也有了一些所谓的人生经历。当听到  相似文献   

7.
《牡丹亭》和《墙头马上》作为两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杜丽娘和李千金作为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二人的形象虽然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差异,本文从她们二人形象的相似、相异之处出发,探究她们各自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赵芳 《文化交流》2010,(11):77-80
“瓷器是中国的国粹,那清幽淡雅的青花更是瓷器中的上上之品;而赵雅芝身上透露出的中国妇女最值得称道的贤淑、端庄的气质,美好的品德也是国粹。当国粹碰撞国粹时,必然要结出一朵美丽动人的青花。”——《青花》导演手记  相似文献   

9.
斗禾 《文化交流》2010,(5):39-41
孙建江是一位研究儿童文学的学者。我读过他的《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童话艺术空间论》《文化的启蒙与传承》等专著。初识孙建江给我以平和沉稳却不乏儒雅的印象。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领域,他是一员有追求有建树的骁将,然而他的创作成果也很丰硕。其实他早在10多年前就出版了《雨雨寓言集》。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大片《侏罗纪公园》和《007》中,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热带小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它们都取景于声印度洋深处的一个叫塞舌尔的岛国。200多年前,当大名鼎鼎的英国将军乔治·高顿初登此岛时,曾断言这里就是《圣经》中的伊甸园。多年来,该国靠旅游收入富得流油,就连最常见的蔬菜等都要从遥远的澳大利亚及欧洲进口,价格十分昂贵。一位中国小伙从中发现了商机,他在这里克服种种困难种蔬菜,被誉为塞舌尔“最牛农民”。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2006,(6):F0002-F0002
李振南,浙江乐清人,研究员,系中国林业文联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东清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多年从事林业,园林,风景,旅游,文化等工作,以其对生态的倾情与关注,发表生态文学作品90多万字,发表论文26篇,并先后出版了《雁荡山印象》、《乐清树木奇观》、《雁荡山风景研究》、《大地印象》等多部著作。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一个同学向老乞丐身上撤尿,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半天.老师顺带着给全班同学讲了张良拾履的故事: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头,故意将鞋子丢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捡鞋!"张良强压住怒火把鞋子捡回来.那老头说:"给我穿上!"那张良竟真的弯下腰给他穿上了.  相似文献   

13.
2020年9月,莫奈的《日出·印象》在上海展出。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法国艺术家克劳德·莫奈的《日出·印象》作为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在莫奈的作品乃至整个印象派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14.
《罗帕记》是一出优秀的黄梅戏传统戏,经过艺术大师王少舫和几代演员的磨砺,日臻成熟,家喻户晓。 当我读了《罗帕记》剧本之后,起伏跌宕的剧情就深深感染了我,那优美动听、催人泪下的旋律震撼了我,同时我也深深地爱上了我所担任的角色——王科举。 田园需要辛勤的耕作,艺术需要不懈的探索,尽管前人的演出已获得很大的成幼,但做为一个年轻的演员塑造王科举这个角色时,还应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再成功。  相似文献   

15.
齐天下 《职业圈》2008,(7):66-69
老话儿说"爷不爷先看鞋".北京人出门在外,没双好鞋可不成.脚底有了劲儿,脸面上才有光.老北京的好鞋上哪儿买去?内联升啊.老年间那阵子,洋车夫穿的是内联升做的靸鞋,朝廷文武大员穿的是内联升做的朝靴,就连那清朝末代皇帝登基坐殿,穿的也是内联升做的龙靴.旧北京曾有"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的顺口溜.……  相似文献   

16.
毛宪民 《文化学刊》2010,(5):165-169
扳指即拉弓射箭扣弦之器,乾隆御制诗中吟咏谓"韘",或赋其制作材质,或有诗记狩猎骑射之事。乾隆《题穿杨玉韘》诗,御制《穿杨说》屏风并墨书《穿杨说》御制文,阐述考释"百步穿杨"之意。乾隆忆随皇祖围猎射箭情景,谈臂病艰于步射、骑射对射箭难于命中靶鹄的愧疚心境。清顺治、康熙、乾隆帝等亦多次到木兰围场狩猎习武,倡导"国语骑射"不忘祖制,而清代宫廷绘画图卷中亦为我们留下了清帝佩戴"韘"的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17.
祖丁远 《文化交流》2014,(11):63-66
张贤亮的去世,使中国文坛失去了一位优秀作家,更令我忆念,勾起当年我们一起畅谈的情景。我对张贤亮心仪很久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对张贤亮格外关注,他的小说我一本又一本地读,如《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及《绿化树》《肖尔布拉克》《习惯死亡》《早安,朋友》等等,读着他的小说,对他也就加深了印象。近年来,张贤亮两次来了南通。一次是2006年春风和煦的五月,江苏南通旅游文学论坛举行,邀请他来南通(那次还邀请了台湾诗人席慕容等),下榻于有斐大酒店;2007年4月,他来南通参加由铁凝主持的中国作家协会七届二次全委会,那次会上张贤亮是作协主席团委员。我们第二次会面畅谈,还是在那个有斐大酒店咖啡厅。2011年7月底,我去宁夏参加一次全国性文学笔会,有机会参观了他开创的"镇北堡影视城"。于是,更加深了我对他的华夏影视城的真实印象!  相似文献   

18.
老话儿说"爷不爷先看鞋".北京人出门在外,没双好鞋可不成.脚底有了劲儿,脸面上才有光.老北京的好鞋上哪儿买去?内联升啊.老年间那阵子,洋车夫穿的是内联升做的靸鞋,朝廷文武大员穿的是内联升做的朝靴,就连那清朝末代皇帝登基坐殿,穿的也是内联升做的龙靴.旧北京曾有"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的顺口溜.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本名为《普拉托的中国人》的书,在意大利普拉托(PRATO)受到侨胞的热烈追捧,也得到普拉托当地政要的好评。该书为何受欢迎?正如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明欢在此书《序》中所说,因为这本书是“让萍女士来说,太熟悉、太生动、印象太深刻了。  相似文献   

20.
正我说的"老牙克石",应当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印象与记忆,因为在这个时间之后我就离开了那里,虽也曾多次回去省亲或公干,那毕竟是来去匆匆,印象上就有些浮光掠影了。我在这个叫做牙克石的地方生活了28年,这28年历经了我婴幼、童少和青年阶段。那是我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日子,最幸福的时光。那承载着我无忧无虑、怀揣梦想与燃烧着激情的岁月似乎转瞬间就在这地方度过去了。在这地方,我所踩踏的泥土,所嗅到的气味,所遇见的人物,所接触到的事物,所听到的声音,都给了我人生初始的教育。所谓的人生观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