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是美女     
新科长上任,第一句话就是,美女,你好吗?我人到中年,一听这话,立刻来了精神。一整天,就听新科长不断地这样对我说,美女,请帮我打印一份文件。美女,请帮我复印一下。美女,请给我一份客户资料。  相似文献   

2.
问:姓名?答:李二狗。问:文化程度?答:小学一年级。问:平时都干些什么?看书看报看电视吗?答:平时到处找事做,想赚点钱寄回家,让爹还村上的账。俺不看书不看报,那上面的字认得俺,俺不认得它。喜欢看电视,但俺家的电视不带色,还尽是雪花点,怎么也调不好。电视里尽演些美男美女的事,没有农村人看的节目。问:你最崇拜的人是谁?答:俺村的张大虎。他给乡长开车,两年家里就盖了幢楼房,还娶了个美女。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答:俺娘。那年我在田里喷农药,中毒了,俺娘从乡里请来医生给俺治病。没有钱,俺娘在卫生院卖了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细心的观众发现,在<大生活><铁齿铜牙纪晓岚4><相伴><不如跳舞>等由张国立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中,都可以看到一个皮肤白晰、长相漂亮的女演员扮演着重要配角,甚至是女主角,这个美女是谁?张国立为何将自己的搭档换成了美女?这个美女与张国立是什么关系?美女名叫韩雨芹,是张国立唯一的女弟子和"干女儿",也是张国立任老板的北京国立常升影视公司签下的第一个艺人.  相似文献   

4.
女娲氏,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她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人类才得以产生绵延。女娲应该是开天辟地第一个美女,因为她用黄土造出的人类中,从古到今美女如云,她自己若不美,美女的美从何而来?假如没有女娲这个美女,我们人类还不知道要在黄土中摸索多少年。女娲把我们人类从黄土中分离出来,使这个以土为基本构成的地球从此有了精灵,有了有别于其他星球的生命,这是地球发展史上的奇迹,可以假定没有女  相似文献   

5.
正叶露盈对木兰形象的创作始于两年前。2018年,她接受联合国邮政管理局的邀约,创作了3枚邮票的特别版小全张,其中的女性角色就是花木兰。这是她第一次就花木兰形象进行深入思考,也为绘本《木兰辞》创作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6.
陈彤 《文化博览》2007,(3):52-53
男人分两种,一种喜欢戴安娜;一种喜欢卡米拉。女人也分两种,一种喜欢许别人一个未来,一种喜欢让别人许自己一个未来。戴安娜是后一种女人,而卡米拉是前一种。记得很早以前读过一篇短文,说一名骑士必须娶一名女巫,而这名女巫每天只能有一半的时间是倾国倾城的美女,另一半的时间则是丑陋不堪的巫婆。女巫让骑士选择——是白天做巫婆晚上做美女,还是晚上做巫婆白天做美女?  相似文献   

7.
闲来无事时问过几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同样的问题:其一:美女和平庸的女子,你喜欢做哪一个,当然是美女了。几乎是同一个答案,而且毫无迟疑。我微笑,这分明是天性。其二:一般的美女和四大美女那样的,你选择做哪一个?一般美女吧……我可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做个中等美女就行了。虽然有些犹豫,言辞略带闪烁,但我总能得到这样的回答。为什么呢?女子不是最爱美的吗?为什么不愿做绝色美女呢?  相似文献   

8.
质疑花木兰     
传统认为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女性的优秀代表,这种观点是缺乏理性分析的。历史上的花木兰可能是一个身体畸形的"男性假两性畸形"人。战功赫赫的花木兰并不美丽善良,她是嗜血的。花木兰"女扮男装"参军打仗,她的成功代表着男性的成功。"花木兰"误导了中国当代的"男女平等"。花木兰是"女性自然肌体"与"男性社会角色"的嫁接与融合。明清时代的舞台上涌现了更多的花木兰式的女英雄,这种现象反映出男人内心的恐惧和软弱。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什么是戈壁、什么是沙漠吗?你见过金秋的胡杨树吗?你感受过在静如浩翰的大沙漠上行走与扬起沙暴的沙漠上行进时,那不同的滋味吗?你目睹过枯死的胡杨吗?你晓得在大漠之中那一小片绿洲吗……年前金秋,我有幸去过世界上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特别是经过两天的丰田中巴车在不毛之地上的颠簸之后,突然见到那金灿灿的胡杨,才晓得,额济纳绿洲多么宝贵!  相似文献   

10.
“嘀……”一声轻柔得不能再轻柔的铃声响起,不用看我就晓得又是哪位朋友给我发短信了。进入拇指时代以后,人们对打手机已经有些厌烦了,特别是在某些场合,手机铃声甚至成了污耳的噪音。于是,短信便应运而生。有个什么事情,按几个字发出去,ok! 当然,收发的短信中也有一些是朋友之间的恶作剧,像我现在收到的就有点“黄”,是一个现代美女的所谓宣言:“把六十岁的男人思想搞乱,把五十岁的男人财产霸占,让四十岁的男人妻离子散,把三十岁的男人腰杆搞断,让二十岁的男人都他妈滚蛋。  相似文献   

11.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这高亢有亢的信天游,自有人类在此居住,便一直环绕在高原河川。黄河自内蒙鄂尔多斯台地急转向南奔驰而来,可谓一泻千里,滔滔不绝。黄河流经陕北黄土高原;一座山崖一处弯道,一处弯道一块滩地,一块滩地一处人烟,人口聚多了便成了村落。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黄河沿岸的村落已星罗棋布,如今的人们也说不清祖上多少代开始在此生息繁衍,但史学家公认这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2.
好色者说     
几个男人在一起闲聊,聊什么,聊女人,女人是男人们永恒的话题。几个女人碰在一起,也聊男人,男人是女人们永恒的话题。 男人喜欢女人,女人也喜欢男人,其实那就是好色,好色是人的本性,没有人承认自己是好色之徒,但骨子里哪一个人又不是好色之徒呢?不好色除非你有缺陷,有毛病,有心理障碍。我承认自己好色,一看见美女眼睛就发亮,狼一样冒出蓝荧荧的光。尤其是看见那种青春活力的性感美人。承认好色,但我不喜欢古代美人,尤其不喜欢病恹恹的林黛玉,而喜欢阳光青草般的当代美人。喜欢清纯的血脉、柔美的肌肤,幽蓝的眸子,略带风骚的娇媚,以及她潜在与综合的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中华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构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同时,在相互交流、渗透,渐趋一体化的基本态势下,也显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徽文化就是我国的代表性地域文化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汇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一股清澈奔放的激流。徽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星光灿烂安徽地处中原,由长江和淮河分割成为皖南、皖中和皖北三大板块。从北到南,依次为黄河故道、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在一定意义上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主要形态。自先秦以来,安徽文化由北向南,不断爆  相似文献   

14.
建议加强专题个案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现在已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年头.在这个新世纪,人们讨论的一个焦点话题,就是经济全球化,而这个经济全球化,确与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中华文化发展的趋向又是如何呢?当然,这一专题很有意义,但现在文化或文学研究有一种淡化或泛化的倾向.我认为,文化研究的对象是文化,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一个学科,如果抛开研究对象,都说各学科一样的话,那就会随风倒伏,不可能有自己的阵地.  相似文献   

15.
经常被企业界的朋友问起:企业文化如何落地?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存在落不落地的问题.需要落地的是"理念",是企业所倡导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各项经营管理理念.因此,在概念混淆的背后,"企业文化如何落地"实质上是"理念如何落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初春的时候,我碰到一件麻烦事,朋友要 我写一篇文章,理论理论美女。麻烦就麻烦在,理论这件事我是做不来的,因为我一向就是一个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的人,而大凡理论,一要博大精深的底蕴,二要旁证博引的技巧,同时还要有严谨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道难题。但朋友是盛情而诚恳的,向我约稿与其说是对我的尊重,不如说是看得起我,这份活说什么也得接着。为此,这些日子,我把美女们在我脑海里全“桑拿”了一番,努力使她们都热腾起来,最后,我决定讲两个故事。一个故  相似文献   

17.
王老吉商标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广药集团终于抱得美女归,加多宝含辛茹苦拱手让.各种利益纠纷、是非曲直,任由评说,也许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我们更关心的是,王老吉、加多宝未来之争会形成什么格局?10年,20年后的中国凉茶产业会是什么样? 拥有品牌就拥有消费者,品牌是企业竞争最大的资源.可口可乐总裁曾说,如果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的厂房被一把大火烧光,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一夜之间就能恢复.这就是品牌的价值所在,而王老吉,正是这样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要继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传统文化,以及它的外延与内涵。什么是传统文化?从思想方法论方面来讲,我想我们在谈论什么是传统文化时,有三个维度需要考虑。一是传统文化与传统社会的文化的关系问题。传统文化是传统社会的产物,但又不等于传统社会的文化。这就好像封建主义文化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不等于封建社会的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但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社会主义文  相似文献   

19.
正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浙江文明的摇篮。用文化的眼光看钱塘江,它是一种历史、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钱塘江文化该如何定义?它具有哪些内涵?在当下挖掘钱塘江文化,对浙江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为此,笔者采访了三位专家,谈谈他们心目中的钱塘江文化。宋建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挖掘钱塘江文化对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在宋建武看来,钱塘江文化是把历史、现代及未来融为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再出发--陈立夫空中访谈录之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凝聚着百年中国全部的苦难与梦想 ,屈辱与反抗 ,挫折与探索。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 ,我们有资格昂头挺胸谈论中国文化的再出发 ,这对五千年的文化生命是一种安慰 ,我想对先生也是一种安慰。●谈中国文化的再出发 ,我有三个问题弄不明白 ,而且我认为这些问题没个说法 ,那末按问题的内在逻辑必然给出如下结论 ,即中国文化不可能再出发 ,甚至中国文化能否继续存在都将成为最大问题。三个什么问题呢 ?第一 ,近代中国的落伍究竟是西方列强的侵略还是中国文化的所谓“劣根性”。综观一部人类文化史 ,世界上大概很难找到中国那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