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广播电视正经历着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过程。对于电视台而言,播出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尤为重要,因为他是电视节目信号的总出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采用硬盘自动播出系统来完成播出任务。成立于1985年的南通电视台,近几年积极跟进技术发展的潮流,加快数字化改造进程,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2006年6月,南通电视台从广告节目播出的数字化改造为切入点,不但提高了广告节目播出的安全和稳定性,降低广告节目编排工作量,而且实现了广告、频道形象宣传、垫片等资源共享。改造后的系统与原系统相比,结构和功能都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更加的网络化、流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目前,该系统已承担了4个频道的广告和宣传片的循环节目源的播出任务,同时也考虑到与其他业务系统平滑衔接,包括与将来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总编室系统、制作网系统的互联等,为将来实现全台一体化,全程文件化和数据总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11,(7):46-47
北京电视台全台制播网络系统(简称:制播网)作为目前国内建设并投入使用的规模最大的全台性网络系统,是一个集卫星信号采集、视音频节目制作、演播室共享节目播出、媒体资产管理、总编室节目/广告编播、节目/广告播出以及跨系统数据交换等功能相融合,涵盖电视台节目制播业务的一个完整的全台性网络系统。具有建设时间较早、规模庞大、技术复杂、网络化流程覆盖面广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季亚军 《视听界》2011,(1):53-57
在大力推进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今天,基于在全台网建设的大平台上,给构建理念科学、运行安全、流程合理的数字全硬盘播出系统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持和开放的空间。本文重点介绍南通电视台数字播总控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和系统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数字硬盘播出是用基于硬盘的视频服务器,来取代传统的录像机,并以MPEG-2等格式的数字视频文件取代录像带,以实现安全、准确、高效的硬盘播出功能。马尾电视台单频道数字化硬盘播出系统经过安装、调试、试运行,已正式播出。结合原有的设备,以上载工作站、编辑制作工作站、播出工作站及节目存储工作站组成工作流程,成倍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盐城电视台基于服务器的多频道数字播出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服务器的选择,系统安全可靠性设计。  相似文献   

6.
中小电视台3频道数字硬盘播出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江苏省启东市广播电视台3频道数字硬盘播出系统为例,介绍了系统设计的原则,解析了硬盘播出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及联系,以期为搭建类似系统的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烨 《声屏世界》2011,(4):50-50
包括综艺节目、各种文艺专题及影视剧在内的文艺节目在电视台占有最多的播出时间,是全台节目系统的一大支柱,但文艺新闻在全台的综合新闻中比重却较小。为满足人们的要求,也是节目系统的需要。各台多在综合新闻节目中播出少量文艺新闻之外,  相似文献   

8.
英国广播公司下属环球公司 (BBCWorldwideLtd)和日本数字数据广播机构MediArk公司 1 0月 8日宣布 ,BBC日本频道将于今年 1 2月 1日在日本正式开播。这是第一家专门为日本观众开播的、由BBC完全拥有的娱乐频道。两家公司还宣布 ,1 2月 1日 ,日本全国的电视观众将能收看到BBC日本频道的节目。该频道除播出喜剧、戏剧、纪实娱乐节目外 ,还将播出儿童节目、学习节目、“脱口秀”和纪录片等。大部分节目都将配有日文字幕。节目将通过日本空中 /完善电视台在东经 1 1 0度上空通讯卫星上的 0 2 5频道播出 ;节目发行与营销则全部由Mediark公…  相似文献   

9.
潍坊电视台播出系统采用格非公司研制开发的Mag-iLive播出系统,该系统主要特点是多频道分布式异地上载。潍坊电视台自2003年对播出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以来,安全运行了六年多,节目播出质量、节目播出安全、多频道节目的共享利用效率等等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数字电视技术和相关IT技术的发展,电视台制、播体系逐渐实现了数字化、文件化、网络化。目前,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存储、传输、播出已完成了全网络化、全文件化转变,因此,具备了建立全域统一技术质量自动检测系统的条件。全台技术质量自动检测系统包含技术质量自动检测系统、节目质量评测管理系统两部分内容,其中技术质量自动检测系统主要完成频道播出的高清成品节目的技术质量自动检测;而节目质量评测管理系统,具有对台内各系统成品节目文件单独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单机字幕机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功能单一、操作机械、可靠性较低,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电视播出需求。随着广电数字技术的全面发展应用、电视台频道资源和节目内容的日益丰富,线上图文信息资讯的播出业务量明显增多,网络字幕系统作为近几年来的一项新技术,在各地电视台的节目播出系统中得到很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为适应当前电视播出技术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迅猛发展的要求,前年9月份起,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对电视播出系统进行了改造。目前,全新的六频道数字硬盘播出系统已顺利地投入使用将近一年。在该系统中,我们选择了SATURN作为播出切换台。本文介绍SATURN控制切换台的基本组成及功能,着重阐述SATURN控制切换台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数字  相似文献   

13.
我台早在94年就实现了自动播出。去年,投资1.2亿元兴建的现代化广电大厦正式启用。以此契机,我台又投入一百多万元实现了二个频道全硬盘播出。该系统投入使用一年多,机器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满足单频道每天16小时以上的节目播出。硬盘播出打破了传统播出的习惯,改变了节目制作传统概念,克服了传统节目制作、播出中的缺点和隐患,杜绝了劣播、停播事  相似文献   

14.
李海洋 《新闻界》2001,(1):58-59
攀钢电视台已走过了十五年的辉煌历程。十五年来,在攀钢 (集团 )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职工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台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攀钢电视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发展十分迅速。现在与建台初期相比,终端用户已由七千多户增加到五万多户,机构也由当初一个科扩建为总编室、新闻部、专题部、技术部、维修部等七个部 (科、室 )。 1993年 3月,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正式下文,批准攀钢电视台为国家 A级有线电视台。目前,攀钢电视台播出频道已达 34个,其中两个为攀钢电视台自办节目,一套是以《攀钢新闻》和自办栏目…  相似文献   

15.
南平电视台     
<正>福建省南平电视台成立于1992年7月,全台员工170人。拥有现代化的摄编设备和传播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网络播出34套节目。自办两个频道节目:综合频道和公共频道。每天播出20个小时的节目。其中新闻栏目有《南平新闻》、《今晚九点半》、《延城十五分》,每周七档;社教专题栏目《武夷方圆》, 每周五档;经济栏目《闽北经济》,每周一档。  相似文献   

16.
肖莹 《视听界》2011,(6):52-53
电视台的网络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节目制作网、新闻网、媒资、高清网、播出网在各个电视台的内部纷出不穷。而要实现全台网络化节目生产的目标就必须打通制播相连,主干平台、全台网也是在这个过程出现的已有思路。对于盐城广播电视台这样的中小型电视台来说,节目的生产也已走到了这种全台型规划面前,根据这样的现状,我们探索认证了一条适合我台的新型制播相连的方法——以蓝光存储系统+蓝光媒资为框架的两盘制播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刘洪 《视听界》2001,(3):49-49
电视台为了指导观众准时收看节目,在全天节目正式播出前(或在每段节目播出前),都要预报出每个栏目(节目)的准确播出时间,有的甚至对播出的重要栏目做简单的内容介绍。电视台在这样做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向观众承诺,几点几分将准时播出某某节目。对于这种理应是一诺千金的承诺,某些电视台,甚至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某些频道遇有重  相似文献   

18.
瑞昌市广播电视台,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于5月26日正式挂牌运转。全台人员上岗实行聘任聘用制,工资按劳取酬。新的瑞昌市广播电视台,是经瑞昌市政府同意将原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筹)合并组建的。为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瑞昌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对该台实行了精简机构,减员消肿等内部改革。台内下设“四部三室一公司”,即新闻部、广告部、技术部、有线电视管理部、总编室、办公室、财会室、广播电视服务公司。全台工作人员上岗除台领导由市里任命外,其余人员实行聘任聘用制,即各部(室)负责人由台里…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月1日,山东广播电视总台海外频道在美国正式开播。这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认的山东第一个也是唯一个在海外整频道落地的外宣电视频道。目前,海外频道在美国通过泰山电视台24小时播出,覆盖美国南加州大洛杉矶地区50万电视用户。山东广播电视总台海外频道由山东有线电视中心监管,山东龙视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具体运营。经过两年的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国际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正像报纸扩版、电台开办系列台那样,电视台增加播出频道已是当前的一种趋势。增加新的播出频道,不但为电视台增加了播出时间,便于灵活的编排节目,而且由于扩大了信息量,丰富了节目内容,也提高了媒体自身的社会影响。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