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理教学中的问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以往的目标出发,但绝不能拘泥于“彼”目标的规定。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无论是课程标准对目标的制定。还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都具有一定的“弹性”。课程标准所制定的学段目标,一方面允许学生在该学段内逐渐完成,另一方面:这个学段目标是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写作的目标,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第二学段,学生要"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从"留心"到"观察"进而到"养成观察习惯",课程标准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观察"。第二学段,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观察的要求。由此可见,观察对第二学段的写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追求有效,首先要选择"教什么",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其次是"怎么教".那么什么是取舍的标准呢?当然是离不开《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教材的编者意图和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的把握.教学中若想确立最佳教学突破口,我认为首先要研究和抓准学段总目标,用学段目标为导向指引具体的数学教学,下面笔者愿以拙见与各位同行交流.一、解读标准,厘清学段目标课伊始,教师应对本课教学即将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做到  相似文献   

4.
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往往都是"看图写话",学生有图可依,写得比较得心应手,而中年级学生关于"写作"目标要从第一学段定位的"写话"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开始"习作",有大部分学生不太适应这种过渡,面对习作要求无从下笔,望"纸"兴叹,甚至有的学生只能抄袭习作参考书,解决燃眉之急,那么,如何来培养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解决写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呢?这里我提出几点建议和大家一起商榷。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一、制定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   1.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课程目标   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或教育目的是总目标,也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这些目标被融入到各门学科中去实现,并由专家制定出各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学科课程的目标. 由此可见,课程目标既体现国家的意志,又兼顾了学生、学科、社会的实际情况,体现课程开发的有关价值取向。因此课程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化学老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在充分分析、领会课程目标的精神与要求,把握课程目标对某一内容作出的规定的基础上,将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章的目标,并进一步分解成节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  相似文献   

7.
每个教师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说起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也头头是道,但对自己的教前"预习",也就是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遵循"预则立"的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前准备. 一、预"课标",胸有丘壑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依据课程设置的任务和需要,制定的本课程各学段教学所要实现的教育和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铭记各学段的目标要求,才能成竹在胸,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既不会游离教学文本,也不会对学生束缚得太紧.  相似文献   

8.
一、制定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1.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课程目标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或教育目的是总目标,也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这些目标被融入到各门学科中去实现,并由专家制定出各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学科课程的目标。由此可见,课程目标既体现国家的意志,又兼顾了学生、学科、社会的实际情况,体现课程开发的有关价值取向。因此课程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化学老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在充分分析、领会课程目标的精神与要求,把握课程目标对某一内容作出的规定的基础上,将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章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规定的本质属性、各学段目标等,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的统一要求,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既为教师确立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间。文章结合教学现状,首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课程改革在经历"标准编制"到"教学实施"存在的"落差",其次结合学校"十二五"课题研究,阐述了让教学与标准更一致的校本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靳玉琴 《甘肃教育》2020,(3):101-101
一、备课是统称,设计在其中1.备课程标准与设计。备课程标准,顾名思义就是要研读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规定,把握课程标准对所教学段提出的目标要求,以及明确课程标准中呈现的课程基本理念,便于在课堂上贯彻落实。比如,要贯彻落实"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基本理念,教师就需要在设计环节把握好对学生听讲、观察、练习等学习环节学法指导的设计。2.备教材与设计。  相似文献   

11.
例题的价值体现不仅要有增加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基本功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灵活思辩中培养思维习惯、发展创新意识和提升数学素养.本文以例题选择为抓手,从依据课程标准,提升数学素养;重视例题选择,增强创新意识;落实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发展三个角度进行了思考,指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数学体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例题的价值体现不仅要有增加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基本功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灵活思辩中培养思维习惯、发展创新意识和提升数学素养.本文以例题选择为抓手,从依据课程标准,提升数学素养;重视例题选择,增强创新意识;落实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发展三个角度进行了思考,指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数学体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功能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地理新教材功能的定位 1.确定地理新教材功能的主要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目标,从整体上确定本学科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它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代表国家对学科教育的统一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地理课程标准应该是地理教材编写及中学一切教学活动最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第一学段(为方便阅读,后文统一将"第一学段"称为"低段")的学段目标指出,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所以基于小学低段语文家庭作业机械、单调的特点,我将从兴趣的激发、生活化的作业、重家长参与等几个方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家庭作业设计做如下理解。  相似文献   

15.
陈引琴 《甘肃教育》2014,(15):78-78
正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不但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为依据,教师要梳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班级水平以及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等,再确定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其次要在尊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要制定整体目标,认真选题,精要指导,写多元互动评价。作文教学的"教",教师要有明晰的"目标"意识,从七年级开始,需制定整个初中学段的整体教学目标,用以高屋建瓴地指导和规范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行为。下面就作文教学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操作,谈谈其中的四个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17.
<正>初中古诗文教学当属于起步积累阶段,不宜拔高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这一学段古诗文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依据《课程标准》分解课程目标,依据学情制定合理的阶段目标及课时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起学生较高的古诗文学习素养与能力。古诗文学习素养的培养形成,需要教师对学习目标有准确清晰的引领。依据教学实践拟定出三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表述,清楚地说明了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学生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为了落实这一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对课外阅读总量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呢?显然,教师不能仅仅说一下需要去看哪些书就够了,而是需要为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和合理的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思路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不畏权威、敢于挑战真理的精神.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从自身具备的科学知识,到对待科学探究的态度,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事实.敢于质疑.教师要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时时不忘渗透"求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