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中国元素看中国广告对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玮 《东南传播》2010,(8):157-160
本文首先对"中国元素"进行解读,认为"中国元素"并不仅是一种符号,且应该更注重其所蕴含的动态的文化内涵,把"中国元素"本身发展成一种文化。其次分析了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的模式以及与"中国元素"内在的关联。最后针对中国广告如何运用好"中国元素"对外传播的问题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2.
秦栋 《新闻世界》2012,(7):238-239
在中国的武侠文化中,"武德"是侠义精神的核心,而要探究武德的解释,则还须追溯到中国的"心性论"上。中国文化信奉"性善论",认为人本性上是善的,恶只是由于后天环境所致,所以中国动作片中就有了一种对恶人和恶行劝诫的意味。而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主张"人性本恶",认为对人的劝诫是上帝的"恩典",所以美国动作电影中也就没了中国电影中那种宽恕和劝诫的和风细雨,而是一种"杀之而后快"、"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简单粗暴。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在日本有过一段婚姻,并留下一个女儿和两个外孙,但孙中山的这段"日本情"以及日本后代的情况并不为大众熟知。日前,由中国历史专家组成的"20世纪中国革命与日本"访日代表团,见到了孙中山的日本外孙宫川东一,他向中国专家们讲述了那段尘封了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从"五四"始,中国历经三次科普热潮,但从"科学救国"到"科学普及"再到"科学传播",路途并不近便。板蓝根、绿豆、碘盐……一次次抢购风潮验证了今日中国人距离科学生活依然遥远。在由上而下的"科普"教育几成强弩之末时,一群以科学传播为生活和职业的年轻人,却在引导大家如何与科学碰撞出浪漫。于他们,科学是一种态度,更是科学公民融入骨子里的一种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5.
姚万润 《新闻世界》2014,(2):191-192
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人人都有梦想,人人都在追梦。"中国梦"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民族复兴大业的理想、愿望和追求。 一、充分认识"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1、"中国梦"描绘了宏伟蓝图,升华了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6.
陈伟 《新闻实践》2013,(12):39-40,41
核心阅读:从2003年开始我国出现电视选秀这种崭新的节目形式,其后便迅速占领了各大频道周末的黄金时段,成为最为流行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在经历了"七年之痒"后,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以"正能量"而逆势取胜,再造了选秀节目的声望,似乎给后选秀时代的电视节目提供了一条突破重围的路径。2013年,第二季节目更是强势起步,带来了无人可及的"中国好收视"、"中国好影响"。为什么一档音乐节目会有如此之大的社会价值?在全媒体时代、大数据趋势下,或许打通电视和互联网的一种解读,是其中的要义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定位。这里的"中国化"指涉着当代新闻传播的空间定位,即这是在中国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其内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8.
"标准"自古有之 华夏文明五千年,标准化古已有之,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就提出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之说,并被纳入儒家经典。此后千百年间,它在无形之中衍化为一种得到中国社会普遍认同的"标准化"理论基础,而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标准化的多方面成果也一直受到西方世界的推祟。  相似文献   

9.
政经资讯     
《新闻世界》2010,(11):3-3
中国必须寻找能够激发思考、培养辨别能力的娱乐方式,否则,现有的娱民方式也许会把一代人变成愚民。 ——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样评价以"凤姐"、"犀利哥"为代表的"哥姐文化"在中国国内的盛行。文章认为,中国人才济济,一个人若表现得正常,一般没人注意,而一旦出格了,雷人了,反而易被民众追捧,这样的娱乐方式要不得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陈雪虎所著《文的再认:章太炎文论初探》一书提出了一个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却实际上忽视了的重大问题:中国的"文学"并非古已有之。与此书呼应,在这篇《"文"到"文学"的迁变》中,陈雪虎条分缕析地分析了"文"的各种内涵,并反思现代中国之“文学”的特殊内涵。这也就把一个崭新的课题置放到我们眼前:中国的“文学”,究其现代性的意义来说,就存在一个“发生”的问题——至少是一种革命性的转义与创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长期以来重油轻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程度和总体认识水平。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资源,中国的页岩气储量居全球第一位。能否突破技术和体制的瓶颈,并正确认识和应对这种新型能源的环境风险,是中国在开始撬动这块"黑色的石头"之初.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在强调"中国特色"时容易忽略从全球的背景和世界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的问题和中国的经验,容易把中国问题当作中国自己的事情,缺少自觉的比较和对话的维度,结果把"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只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说自话"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解读“媒介审判”现象的中国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媒介审判"一词频繁地被专家学者和广大公众讨论。无论是专家还是非专业人士,他们大多讨论的是"媒介审判"对于司法独立的破坏,却忘记了"媒介审判"本身就是一个舶来词,它的理论来源都是西方学者的学说。所以本文从"媒介审判"现象的中国化特色角度来探讨其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力图寻求适合于中国社会的解决冲突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与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差距 在我国,所有一线城市和50%以上的二线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初步预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将超过1万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将达到数万亿元。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曹辛之是中国出版界最有影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之一,其人其事在出版界广为流传,对其装帧艺术成就的研究多有见诸学界。在他辞世整整十六周年之时,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收集其毕生主要成果的《曹辛之集》,为广大编辑出版工作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参考,同时也是对这位值得尊敬的新中国第一代出版装帧艺术家的最好纪念。作为"新中国六十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新中国六十年有影响的六十编辑"、"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奖者,曹辛之堪称一名"多面手"。他在十九岁时就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6.
吕怡然 《新闻战线》2011,(11):54-54
仿佛横空出世,"屠呦呦"这个名字突然间在中国的媒体上铺天盖地地闪亮登场,盖因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名单上,出现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9月12日,屠呦呦荣获2011年度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  相似文献   

17.
柳林岚 《声屏世界》2012,(12):30-32
2012年国庆前夜,随着"淡定哥"梁博凭借一曲摇滚风格的《我爱你中国》在终极大战中以大比分优势荣获年度"中国好声音"的桂冠,陪伴中国观众走过一个夏天的《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热烈而成功地落幕。这一横空出世的节目从开播就引发了电视和网络互动的热潮:节目首期播出一炮而红,屡屡刷新收视纪录。节目还获得了商家的青睐,一条15秒的插播广告售价高达50万元。  相似文献   

18.
第五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最近在苏州举行。苏州市档案局组织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中国丝绸档案馆参加本次博览会,推出"非遗"和"国礼"两个丝绸专题展。两个丝绸专题展览是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成果的一次精彩亮相。近年来,苏州持续以"丝绸档案+"为驱动,支持丝绸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档案资源走出深闺,焕发生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丝绸档案+"一带一路"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当李鸿章出使欧美时,他并没感到自己像一个古人来到了"现代",而只是来到了与中国文化不大相同的另一种文化中。实际上,洋务派的想象力大多是空间性的。中国和西方"同处现代",没有这种共时性,就不可能在空间上遭遇,只不过它们在两个相隔甚遥的地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各有优长的文化。因此,洋务派用"新/旧"这一组本来标示时间先后概念的词来替换"西/中"这一组表示空间并立的词,  相似文献   

20.
陈欢 《声屏世界》2010,(8):30-31
2009年,江西五套不断创新,实现了五喜临门:一是荣获了由中宣部颁发的"中国十佳最具企业投放价值的地面电视频道"国家大奖;二是荣获了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十大创新品牌"国家大奖;三是《第五社区》荣获了广电总局电视专业学术委员会颁发的"中国优秀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