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构成,要求有鲜明的形象,强烈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三者相统一,形成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读诗的过程,也就是进入艺术意境的过程。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这是由诗歌的特点决定的。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呢?  相似文献   

2.
诗词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首先是通过突破字词、语句难点等来帮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其次是通过反复朗读和学生的创设环境,深入理解诗情画意;最后就是依托诗词意境进行美术创作。总之,调动一切手段,潜入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是艺术意境与韵味意境教学只是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教师努力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双向互动,多种器官并用,通过诗歌语言展现的诗歌形象,充分感受作品创造的意境,意境教学还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引领学生进入诗的艺术境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灿烂的文学瑰宝,有着强烈的情感、凝练的语言、和谐的韵律等丰富的审美内涵。诗歌教学不应停留在表面,应重视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中,意境再现的教学方法就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多种途径再现诗歌意境,从而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真正得到曲径通幽、渐入佳境的妙趣。  相似文献   

5.
卢俊 《学语文》2013,(4):15-15,71
"显象"就是将古诗词的语言符号在大脑中转换成具体可感、立体灵动的意象。意象是情思的载体,是情思的物化形态,读者正是凭借直观可感的意象,窥察诗人的情思。"入境"就是进入意境。意境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它能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6.
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把握,本文对该问题作了深入探索,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怎样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并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呢?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没有意境便不是诗,意境浅淡便不是好诗;阅读欣赏诗歌,如果不能进入意境,便不得门径——反过来说,倘若能把握和进入诗的意境,便是掌握了打开诗歌艺术宝库大门的钥匙。可见,意境是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想让学生真正领悟意境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发学生思维,架起诗歌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去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在诗情画意中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9.
所谓“入境”,就是在背诵过程中,要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意境中去,随同作者之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让自己神游诗文的意境。意境是客观物境与主观情思的契合交融,但二者不是孤立地存在,而只有交融在一起,浑不可分,才能形成意境。因此,我们背诵古诗文,只有使自己进入作品所表现的意境,才能真正理解它,进而记住它。意境主要存在于诗歌之中,好的抒情散文也有意境。而叙事散文、传记散文和寓言散文等一般是无意境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进入作者的心境,从而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有的同学背诵古诗文习惯于看一句背一句,既割裂了作品,又会感到索…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鉴赏诗歌就是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进入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所谓意境,是作者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生活反映在作品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解读诗歌的过程,也就是进入诗的意境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知其人,知其世,知其法,才能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并获得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诗歌的美是多方面的。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如何进入诗歌的意境至关重要。本文从三个角度启发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了解诗人的人品,进入意境;组合诗歌的意象描绘图画,还原意境;合理比较相似题材的不同作品,凸显意境。希望读者借助诗歌具有音乐之美的语言、意象组成的图画,在精神上领悟到诗歌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3.
【鉴赏指导】一、什么是意象和意境所谓“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争奇斗艳的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总之,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二、意境的常见类型举例  相似文献   

14.
鉴赏诗歌要把握住诗的意境。意境由意象和意蕴构成 ,所谓意随象生 ,境与意合 ,就是这个道理。如火合热情朝气 ,水合清纯洁净 ,绿合青春活力等。象往往有多个 ,谓之意象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众多意象 ,构成行旅之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意境。要把握诗意 ,就要进入诗人精心构筑的意境之中 ,去发现、体味诗情画意。那么如何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 ,深切地体味其诗情画意呢 ?下面就结合我的诗歌教学体会 ,介绍几种方法。一、反复诵读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截最感性…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大多是绝句。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往往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优美动人的图画,并抒发自己此情此境中的真挚感情;有的则描绘了典型环境里的人或事,逼真自然。这,就是诗的意境。我们讲古诗,必须领着学生进入这种意境,使学生读着诗句而情转意移,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乐在其中,动在其中,回味无穷。这就叫做再现意境,诱人神往。再现意境是小学古诗教学  相似文献   

16.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一篇文章内容有主次之分和难易之别。有时教师在教学中费尽口舌,学生还是理不清头绪,一知半解。这时可利用电化教学,发挥其优势。例如《小音乐家杨科》一文中,辨清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文章的难点。教师按内容显示幻灯片或者用录相机播放电影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之意 (思想感情 )与客观之境 (自然景物、社会生活 )在作品中的有机结合,是内情与外景的交融。进入意境就是要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月…  相似文献   

17.
李玉 《学语文》2012,(3):18-19
大家知道,鉴赏与阅读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对诗歌的每一个内容的把握、理解无不以诵读作为基础,"诵读"是进入诗词意境的人口,是打开体悟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是理解诗词内容主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意境的源头切入,阐述意境在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论述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体会文章意境、进入意境对文学阅读欣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陈斌 《现代语文》2013,(11):59-61
教学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反复吟诵,涵咏咀嚼,仔细玩味,真正进入作品的内在境界,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进而引领学生进入文学艺术的殿堂,邀游在美的海洋中。语文课文意境美的表现:情景交融的诗意美,课文立意的含蓄美,思想情感的崇高美,意境整体的和谐美。语文课文读出意境美的实现:一是教师范读,配乐诵读,感受意境美:二是角色诵读,品味诵读,体悟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位俊岩 《成才之路》2010,(22):52-52
品味古诗意境是古诗教学的较高层次,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谓意境,“意”即情感,就是诗人倾注于诗中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就是诗所表现的艺术深度。品味诗的意境,就是要充分领会诗中所表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