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当今经济界常常谈论的问题.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文章系统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障碍,指出了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并结合河南省的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提出河南省应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打造科技园区为载体来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纺织服装产业是人类最古老的产业之一,随着技术进步,全球经济不平衡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经历了一次一次的世界转移和升级,世界纺织服装产业的格局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文章通过总结世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历史、特点和趋势,以期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河南应该抓住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本文分别从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模式及对策建议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源大省,应把握住当前机遇,充分发挥本省的生产要素优势,更快更好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当前,河南省在进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还面临产业发展软环境改善不够、配套能力较差等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河南省应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及投资环境,不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测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不仅可以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还可以分析影响承接产业转移效应的因素,从而为相关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期为2010~2015年,通过从产业、科技及经济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效应等三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进行测评.测评结果表明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承接产业转移效应最强与效应弱地区的差距较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将2012 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效应分为5 个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的具体承接效应及影响承接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作用机理和效应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首先,从产业转移吸纳概况、主要来源地、市区结构和主要领域等方面分析了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然后剖析了产业转移对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即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等.最后,构建了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的估计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对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教育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在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示范区高职教育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的根本是制度转移和制度承接,制度是承接产业转移最关键的因素,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实质是制度创新过程,产业转移承接实质是制度承接.该文从制度创新视角,考察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制度创新的制约因素和制度供给现状,并针对现有制度缺陷和制度缺失提出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方案,试图为广西乃至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以贵州为对象展开相关研究,提出将外资作为判断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的一项重要指标,并通过对这一指标的分析,得到贵州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滞缓的结论.针对这一现状,应用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从市场因素、成本因素以及地方政府政策因素三方面深入剖析原因.在此基础上,将中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运用目标市场营销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提出:贵州应确定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区域,并与品牌企业合作,在省内已有产业基础的地区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业园,逐步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群.这对完善国内产业转移的理论体系,增强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操作性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释产业转移的内在机制,分析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及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认为可以针对桂东经济区独特的区位、人文和自然资源等优势,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同时,发挥本地区的特色产业;营造良好的承接环境,以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强化技能培养,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现阶段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产业转移已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产业转移的承接力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重要要素组成部分,对承接地的经济发展的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本文针对这一内容,运用相关的理论方法对吉林省产业转移承接力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得出结论,吉林省的产业转移承接力在全国的处于中下游的位置,产业转移承接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后金融危机时代承接产业转移战略选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国际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文章试图通过反思产业转移理论成果,探寻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转移的特点,为科学、理性承接产业转移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承接产业转移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即产业转移承接力,是实施产业承接的前提与基础,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产业承接能力理论,以梅州为例,通过对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高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的财务竞争力,有助于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缓解经济风险,促进内生增长和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这四个方面充分表明财务竞争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是有价值的,能够增强承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产业转移发展拓宽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的本质是生产力在空间上的转移,它既能促进发达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也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取得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初见成效,但仍存在着外资利用规模小,产品配套设施差,科技创新能力有限,发展环境急需改善等问题。鉴于此应从产业配套能力、科研创新体系、政府服务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承接产业的规模和质量,积极配合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主流产业梯度理论来研究南通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文章分析了南通与台湾间存在着区域间的梯度差,故能发生产业转移与承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南通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动因、影响因素等,并进而提出了南通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升广西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转移成功与否取决于供需双方的要素匹配程度.广西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坚持要素匹配原则,围绕投资方所关注的区域资源禀赋、人力资源和营商环境等要素,加强作为承接地的自生能力建设,努力提升自己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安徽省承接当前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化转移方式与原因,认为在成本与市场因素推动下,产业转移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的关联度与集聚度也在不断提高,产业集群化转移的必然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安徽省有效承接产业集群化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的服装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河南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国内服装市场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已经逐渐向内地及经济发展中的地区转移。根据国内外服装产业的形势及河南的优势,推测出河南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制订出科学的政策,进而实现河南服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大力推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湖南职业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其现有人才培养规模、培养结构和质量远远跟不上其承接产业转移的人才需求.因此,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机制、提升发展内涵、增强服务地方产业意识,从而实现湖南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和满足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