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文化管理,是世界大学管理的趋势。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大学管理的落后局面势必会延缓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从整体上降低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因此,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文化管理,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学管理模式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是世界大学管理的大趋势。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文化管理,是我国大学实现管理现代化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大学的管理中,传统的大学管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要想促进大学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进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学校,只有实行文化管理学校,才能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其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积极投入到建设和谐校园中去。本文就传统大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实现文化管理学校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大学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化管理是大学管理模式创新与演变的新阶段。实施文化管理,建设富有特色的大学文化,是地方大学实现文化铸校,推动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大学文化管理通过文化诊断与选择、文化培育与变革、文化辐射与创新三个阶段,能够准确定位地方大学的文化内核,推进地方大学的文化建设,并增强地方大学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文化及其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弘扬办学传统基础上、在长期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形成和创建的具有本大学办学传统和特色的精神理念,这种精神理念具体体现在大学教学、科研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行为、物质环境和大学形象建设等各个层面中。创建优秀的大学文化,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需要提炼优秀的精神文化,积极进行制度文化的创新,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一脉相承的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6.
杨真真 《学子》2014,(3):115-115
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体现大学的精神风貌和灵魂。功利主义、行政化取向及等级制观念成为大学文化发展的障碍,迫切需要倡导建立开放、包容和多元的大学文化;强化大学的知识本位和学术功能;实施人性化管理及培养师生的归属感等促进大学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本身是传承、适应、批判、选择、创造文化的活动,因而,广义的大学文化是包括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行为等方面内容的整体。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内核,是大学文化的最高表现。大学精神更多的是在诠释一所大学的个性,它一旦形成,将为学校发展建设注入强大的生命源,并发挥出强有力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和社会辐射作用。大学精神实质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特有的哲学思想,它本质上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管理模式的哲学抽象,是对学校“文化体”和“文化群”意识形态的整合、凝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大学文化的守护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师是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守护者。大学教师不同的大学精神选择对大学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以知识为志业的知识人抉择守护着大学文化,以政治为志业的政治人抉择偏离了大学文化,徘徊于知识人与政治人之间的冲突性角色知觉到了大学的本真文化精神。为守护大学文化,大学教师应该回归本位,实现知识人与政治人角色的整合性认同。  相似文献   

9.
文化管理是世界大学管理的必然趋势。大学文化管理模式具有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力为核心竞争力等特征,强调硬性管理与软性约束相结合、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结合。大学可采取组建精英管理团队,战略谋划实施方案,培育共同价值观,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等策略实施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校庆是大学回顾历史、反思办学成就、展望未来的基点,充溢着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功利主义和绩效管理思想在大学中的渗透和影响,大学校庆日益凸显功利性和物质性的特征而远离大学本质精神,最终成为影响大学教育教学的异象。这其实是大学批判精神在当代语境下的式微。无论是作为一种仪式、一个文化互动系统或者一种办学行为,校庆都是大学彰显与培养批判精神的独特契机,应通过校庆的文化管理培养与增强大学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1.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大学质量管理需要从技术管理转向文化构建;大学质量文化是体现大学质量追求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大学质量文化是追求大学本真的文化,具有作为大学组织的质量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规则是大学发展的准则,同时也是价值选择和理念追求,当然也是大学文化产生的基本范式。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论,根据大学规则特性,从大学规则到大学文化要经发端、传播、认同与实践阶段,最终凝固为大学文化而指引大学发展。在大学文化的养成过程中,其核心的规则为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学文化对推动大学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中层,它既是大学文化的具体体现,又对大学文化的建设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大学制度建设,才能够体现大学文化、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创建特色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抉择.大学文化的为特色大学的创建和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存沃土和发展动力,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在特色大学创建过程中,可基于文化管理的视角深刻把握特色大学创建的多层次框架,理解特色大学如何通过文化管理模式促进大学特色文化发展以支撑特色大学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创建特色大学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引领、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而目前的我国,大学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大学精神的失落,因此,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时,应注重大学精神的引领作用,让大学精神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核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青云 《天中学刊》2006,21(6):119-120
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发展的基石。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其主要内容有:人文关爱的情怀,追求自由的境界,坚守独立的品格,善于探索的风气,敢于创新的勇气,爱岗敬业的精神。大学文化与地方文化有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地方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背景和平台,大学文化则是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辐射源和引航标。  相似文献   

18.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大学是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发展的根本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领袖。一所大学的校长应当主动推进其大学精神文化的蕴育,促进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动建构,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大学校长要明确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大学的特色与使命;密切与师生交流,促进建设大学精神文化的向心力;积极创新文化,更新大学精神文化血液。大学校长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对促进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独具特色的文化是大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追寻人类文明的灯塔。大学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形成与自身特色相适应的文化精神,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的育人和学术环境、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以完成培育大学精神、铸造大学之魂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化是培育人才的主要手段。对文化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获得新的体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辩证统一、多元性和和谐性辩证统一、稳定性和变迁性辩证统一、传统性和现代性辩证统一的特性。文化的精华在于思想,在于理念,在于精神。先进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系统。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体现和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重点在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