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西东千佛洞二号窟的取经壁画上所绘玄奘弟子,行者装束,一幅猴相但不是猴,其原型是在瓜州拜玄奘为师并任向导的西域胡人石槃陀。石槃陀长发披背,用一根带箍将头发束拢于脑后,那条“带箍儿”有可能演化成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咒。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源于宋元“说话四家”中“说经”一类;取材于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由吴承恩对前代小说、戏曲毛坯创造性加工雕塑而成,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最吸引人的则是它那贯穿作品始终、浓郁而有鲜明民族性的幽默意蕴。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的一系列与唐僧取经和《西游记》相关的故事和“遗迹”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出丝绸古道上的民众对玄奘舍身求法精神和《西游记》精神的无限崇仰,表达了他们对理想彼岸的某种期盼。首先,人们的深层意识中,存在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存在着把神秘庄严的宗教主题世俗化,把虚幻的神话内容生活化的文化心理。其次,部分取经故事和取经“遗迹”寄托着西北人民希求战胜严重干旱的心理。再次,体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慰心理。  相似文献   

4.
猪八戒减肥     
自唐僧师徒历经了千辛万苦取经回来后,猪八戒得到了一份美差——被佛祖封为“净坛使者”。他天天好吃懒做,身体日益超重。让天医一看,主要原因是肥胖。  相似文献   

5.
网络东游记     
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岁在已已,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忽一日,太宗升殿,聚集文武众官。朝拜礼毕,有魏徵丞相出班奏道:“方今天下太平,八方宁静,只是‘因特网’一物发展异常迅速,致使民间信息爆炸。臣以为应依古法,选玄奘法师前往西方取经,化解世人困惑。“太宗道:“贤卿所奏有理。”次日,玄奘晋见,唐王赐号“三藏”,自往西天取经。  相似文献   

6.
公元645年玄奘取经回国抵长安时,受到唐王朝房玄龄等群臣及全城僧  相似文献   

7.
玄奘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旅行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综述在黄夏年<四十年来我国玄奘研究的综述>、<百年玄奘研究综述>基础上,对1994年以来国内外玄奘研究的新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全文分为对玄奘本人生平的研究、对玄奘在翻译上的贡献的研究、关于玄奘与因明学的研究、对玄奘哲学思想,及唯识学的研究、对玄奘与佛教的研究、关于<大唐西域记>的研究、<西游记>与玄奘的研究7个方面,下篇主要对后4个方面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8.
玄奘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旅行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综述在黄夏年<四十年来我国玄奘研究的综述>、<百年玄奘研究综述>基础上,对1994年以来国内外玄奘研究的新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全文分为对玄奘本人生平的研究、对玄奘在翻译上的贡献的研究、关于玄奘与因明学的研究、时玄奘哲学思想及唯识学的研究、对玄奘与佛教的研究、关于<大唐西域记>的研究、<西游记>与玄奘的研究7个方面,上篇主要对前3个方面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9.
唐僧出身故事在小说《西游记》的研究中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论述颇多,至今未有公认的结论,特别是牵涉到《西游记》几种版本的先后承递关系问题,更是众说纷纭。笔者试略陈管见,就教于方家。 一 唐僧(玄奘)取经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小说《西游记》就是以此真实事件为根苗,经过几百年的民间传说和“俗讲”(《取经诗话》)、平话、戏曲等多种文艺形式的发展、演  相似文献   

10.
大足石刻有两组宋代取经图,分别位于北山石窟和妙高山石窟。从两组造像题材和毫光来看,与多数取经图在图像表现上具有相似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特点。两组造像表现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场景,对于了解取经图在石窟中的流变、《西游记》成书之前的情况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玄奘就是明代长篇章回神魔小说《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唐僧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华人都知道。唐僧是根据玄奘的壮游故事来塑造的小说人物,真实的玄奘又不是唐僧。人们所谙熟的小说唐僧形象,几经嬗变,跟他的原型玄奘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从宋元的拟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记》等演变到《西游记》,唐僧和他的四个徒弟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一直在变化着。  相似文献   

12.
雷音寺     
唐僧师徒一行三人,历尽艰辛上西天取经,这天,雨过天晴到了雷音寺。雷音寺,师徒们景仰的地方。唐僧早早下马,嘱咐弟子们行要端,心要诚,切不可鲁莽失礼。到了大厅,唐僧匆忙顶礼膜拜:“东土唐玄奘百拜。”拜见刹那,从袖中抖出晋见礼五十两  相似文献   

13.
信仰是精神世界中发出的巨大力量。它能托起沉沦的人生,点亮心灵的灯盏.给人精神的仰望。一部《西游记》,作者借玄奘印度取经之事,  相似文献   

14.
姚梅 《文教资料》2010,(18):171-172
千百年来,玄奘取经故事不断演化,主旨与内涵几乎受到了根本性的颠覆。到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取经事件,单纯理解为前往大雷音寺取得大乘经典,是有失偏颇的。个人认为,纵观全文,理解为前去西天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经历更合乎其实。  相似文献   

15.
王忠雄 《中学历史教学》2004,(12):F003-F003
大慈恩寺:在陕西西安,原为隋代无漏寺,唐武德初年废弃。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而重建此寺,取名“慈恩”寺院建成后宣令度僧300,礼请从印度取经归来的高僧玄奘为首任住持。现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大慈恩寺的西塔院,占地76亩。  相似文献   

16.
三藏的三个主要徒弟都达到了长生不老,并且,由一位师傅向他们传道,通过修行的过程,参加了天堂的统治集团.他们的师傅必须大大地依靠他们超自然的特性和神力,因此,不是从他们同佛教之间的联系起源的.更确切地说,这是他们在体内炼金术上的成功.当他们制作内在的、长生不老炼金药时,使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取得了充当不朽僧侣的合适卫士的资格.需要他们帮助的理由是取经活动本身被认为是充满了艰难险阻的,有了人类的助手和同伴,对于取经之行不是多余的.在第8回里,由观音菩萨受释迦牟尼的派遣,到“东土”去寻找一位去取经的圣僧,她得到了如来赠予的特殊宝物,以及送给他们保护之下的候选人.她也劝说在路上遇到的任何一个拥有巨大魔力的妖怪,成为取经朝圣的徒弟.她的中国之行基本上成了一项预期的西方之行,而事件的顺序和地理方向却部分地颠倒了.这归因于四个天堂的叛徒正在变成徒弟,因而也就为读者准备了小说中后来的发展.当玄奘后来离开长安时,很快就抛弃了他的人类助手.对于那座山,意味深长命名为“两界山”,这是在小说结构上标志着取经的圣僧离开唐代中国,从世俗的领土出发,现在已进入了旅行的神秘区域,被野兽、妖怪和恶魔所困扰.玄奘有过一位在第一难期间就当他的助手的民间猎人,他告诉玄奖:必须独  相似文献   

17.
从唐代玄奘西游到明朝中期长篇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问世,前后经过了将近八百年。在这近八百年中,唐僧取经的故事经过了众多沙门弟子和民间艺人的演绎,人物和情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经人由玄奘一人变成由唐僧师徒五人组成的取经队伍,情节上也不断神话化、怪异化。  相似文献   

18.
在《西游记》的形象体系中,唐僧说不上丰满生动,然而却最具必然性。毫无疑问,从玄奘取经本事赋于《西游记》以故事框架的时候起,唐僧就法定要成为取经队伍的中心人物。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当孙悟空借助于唐僧制约着的故事要素演出一幕幕有声有色的话剧时,唐僧也就不复再是取经故事的主角。取经故事越是成熟,这个事实就愈是明显,以原生状态的唐僧与成熟定型的形象相比,我们很容易察觉出两者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1.以下选项中定都咸阳的是()A.西汉B.楚国C.秦朝D.东汉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A.荆轲刺秦王B.晏子使楚C.张骞出使西域D.玄奘取经3.一个生活在秦朝的儒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有()A.在太学读书B.统一度量衡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4“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后出现的又一群众创作和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它的成书酝酿了700多年。最早的素材取自唐太宗时玄奘法师费时17载,经历百余国,前往印度取回佛经657部的史实。随后的人们为了神化玄奘,在描绘他突破艰险、西行取经时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它们虽还游离于取经故事之外,却启发后来的作创造出更多的有关取经的神话。取经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