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日本慰安妇制度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战争期间,日军慰安妇制度自1932年“上海事变”发轫,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契机获得发展,慰安所和慰安妇遍及中国各地,日军慰安所可分为永久性,次永久性和临时性慰安所三种类型,而慰安妇女则多来自于日本,朝鲜和中国。  相似文献   

2.
半个多世纪前,日本军国主义在侵琼战争中,不仅肆无忌惮地到处强奸、轮奸、糟踏残害海南妇女,日本军方为了满足军队官兵的淫欲兽性,还推行了世界战争史上极期肮脏无耻的军妓制度,从海南岛当地、中国沿揭沦陷区、台湾省以及北朝鲜、南朝鲜(今韩国,下同)、菲律宾、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强、欺逼、诱骗大批年轻妇女充当侵琼日军慰安妇、日本侵略军在海南岛设置的慰安所范围之广,强迫充当的慰安妇人数之多,日军官兵兽性之残忍,鲜为人知。兹将笔者主编《铁蹄下的腥风血雨──日军侵琼暴行实录}-B过程中,双语的事关纪证高粮,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1938年秋,日军侵入湖北境内后,便开始设置慰安所.在汉口和武昌,日军建立了不少慰安所,汉口积庆里、武昌斗级营等成了日军的“花街”.湖北其他地区如荆门、新堤、峰口、新洲、鄂城、葛店、孝感、当阳、应山、嘉鱼、赤壁、沙洋、随州、浙河、通城等县市、城镇甚至村庄里均有日军的慰安所,其中不少是日军直接建立和管理的.大量证据表明,日本政府部门和日军共同建立了“慰安妇”——性奴隶制度.在这些慰安所中,埋葬了像袁竹林、毛银梅、宋神道等受害者的青春、欢乐与幸福,留下了她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下一代》2001,(Z2)
日本实施的“慰安妇”制度是世界妇女史上最肮脏、最惨痛的一页。最近,日本政府审定通过的历史教科书对“慰安妇”问题只字不提,妄图篡改历史,掩人耳目,逃脱罪责。大量的事实证明,“慰安妇”问题是日本侵略者对世界妇女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当年“慰安妇”的幸存者,一刻也没有停止向日本政府讨还公正的说法,讨还她们被践踏了的青春。  相似文献   

5.
二战时期,日军的慰安所有各种类型,而日军直营的慰安所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日本国家控制、军事性奴隶制度的特征与性质。在日军占领上海、南京的过程中,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曾积极指挥建立慰安所,军队直接经营的慰安所也在中国各日军占领地涌现。1938年1月在上海建立的杨家宅慰安所,就是上海派遣军兵站直接策划设立的,军医麻生彻男的回忆录《从上海到上海》与《每日新闻》记者千田夏光的《从军慰安妇庆子》,记录了该慰安所的建立过程和许多细节。史料和研究表明,二战时期日本政府及其军队运用国家机器推行军事性奴隶性质的"慰安妇"制度,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日本某些政治家宣称的在日本找不到"强征慰安妇"证据的观点完全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实施了罪恶的慰安妇制度,中、韩、日等国数十万妇女作为日军的性奴隶惨遭蹂躏。中国抗战文学中有一批慰安妇题材的作品。就作者而言,既有作家,也有学者、记者、高级将领等各色人等;就文体而言,既有小说,也有旧诗、纪实文学和歌剧等多种样式;就内容而言,既有慰安妇血泪生活的写照,也有慰安妇反抗与觉醒的礼赞;就思想倾向而言,既以民族主义为主导,又与国际主义、人道主义适度结合;有的作品还坚守着五四以来的启蒙传统。  相似文献   

7.
未被审判     
A慰安妇诉讼案 (接上期"四、最后的斗争") 同一年,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委员会委员长金信实带着慰安妇问题,访问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慰安妇受害者金相姬老人出面作证,要求联合国按战争罪处罚日本,并依法予以赔偿,提出了让日本政府公开谢罪,承认日军存在慰安妇问题,依法赔偿,惩罚责任人,树立慰灵碑等七项要求.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7,(5):80-83
张爱民首次公开了一枚1975年收藏的在日军侵华期间由伪厚和警察局颁发的厚和妓馆"慰安妇"健康证章,发现地位于凉城县双古城公社靠近杀虎口附近地区。经伍胜利先生考证,厚和妓馆位于今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北街"议事厅"(原日本厚和宪兵分队驻地)东侧的东马道巷内,距离日本宪兵队驻地100多米远,是日军的慰安所,旧址现为呼和浩特市盲人按摩医院。日军第26师团于1937年10月至1944年7月间,担任山西大同到厚和、包头的平绥铁路线警备任务,他们在上述地区强征"慰安妇"设置慰安所,实施大规模有组织的性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日军对滇西妇女的性暴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滇西沦陷区的各族妇女遭到了日军士兵的残暴迫害,很多少数民族妇女被强征作慰安妇,受尽了屈辱和劫难。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右翼分子自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80年代和 1997年以来 ,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共掀起过三次篡改历史的逆流。他们的目的是企图否定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篡改的主要问题是 :将日本描绘为神国 ;认为战争无正义与侵略之别 ;掩饰日军侵华的暴行 ;歪曲慰安妇问题 ;否定日本的细菌战和化学战 ;把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化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用德国和意大利对侵略战争认罪的实例 ,对比日本 ,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的战争与施虐罪行罄竹难书。而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则是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使日军形成了征服中国的心理基础,是导致暴行发生的直接原因;普遍存在于日军士兵中的大和民族优秀论意识以及蔑视中国人的认知心理,是暴行发生的内在原因;长期的侵华战争使日军形成了变态的畸形心理,是暴行发生的深层因素;在对被征服者的凌辱与毁灭中,日本士兵恐惧报复的心理,是暴行全面发生的原因;日军在战争中遇到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形成了其强烈的复仇心理,是暴行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古翼分子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和1997年以来,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共掀起过三次篡改历史的逆流。他们的 企业否定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篡改的主要问题是:将日本描绘为神国;认为战争无正义与侵略之别;掩饰日军侵华的暴行;歪曲慰安妇问题;否定日本的细菌战和化学战;把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化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用德国和意大利对侵略战争认罪的实例,对比日本,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3.
一、扣题质疑,点燃思维的火焰1.扣题质疑:“永远不能忘却”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永远不能忘却”呢?2.学生自由交流时事资讯:国耻是不能忘却的……二、播放纪录片《南京大屠杀》,展开讨论1.激情引导。1931年9月18日,日军占领了我国东三省,大肆屠杀我国人民,疯狂掠夺我国的资源。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侵占我国华北。日军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了无人村、千人坟、万人坑、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令人发指的罪行,其中的“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凶残兽性的最集中表现。让我们回到1937年南京城那个噩梦般的冬天吧,…  相似文献   

14.
近五年来,日军侵华暴行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史料挖掘、史实考证、微观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本文拟就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细菌战和毒气战、战时劳工这四个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粗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陈红 《历史学习》2005,(11):29-29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30万,手段及其残忍,有的枪杀,有的刀刺,有的活埋,有的活活烧死。……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无数罪行的一小部分。但在南京的屠杀是最野蛮、最疯狂、规模最大的一次。那么,日军为什么要在南京进行大屠杀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战争和侵略本性、反人类的非人道的罪恶本性。日本军队作为一部开动起来的侵略战争的机器,任何一个日本士兵加入进去,都会随着这部侵略战争机器…  相似文献   

16.
《集宁师专学报》2016,(1):58-63
七十多年前,侵华日军在乌兰察布地区犯下了滔天罪行。政治上,日军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扶植伪政权、强化军警特务暴力机器、滥杀无辜、制造"无人区"、强掠劳工、使用生化武器、犯下强奸及"慰安妇"等性暴行;经济上,实施野蛮的经济侵略政策和掠夺物产资源,推行鸦片种植及毒品贸易;思想文化及社会方面,日军实行奴化教育,腐蚀民族精神,通过黄赌毒麻痹民众,毒化社会风气,消磨抵抗意志,达到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坚持抗日战争八年,牵制和消耗了日军主力,中国战场歼灭的日军力量占其战争损失的70%。  相似文献   

18.
《战争与步兵第四联队》是日本学者、战争亲历者村山磐先生所写的一部战史记录。村山先生介绍了日军在许多重要战役上的兵力部署、作战过程和战果,详细记载了作为日军机动部队的第四联队在缅甸战场上与中国远征军交战的情形。在此基础上,他以中日两军对比的方法,从武器装备、战术、指战员的军事素质等方面,高度地评价了中国远征军。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军发起了有力的宣传攻势,使日军思乡厌战的情绪不断增加,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作战意志。其中,艺术宣传工作在对日军的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通过漫画、歌曲等形式,向广大日军宣传侵华战争的本质,揭露事实真相,致使他们思乡厌战,从而成功地瓦解了日军的斗志,有效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20.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内阁发起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以纠集全国力量支援战争。在此过程中,大批画家经日本陆海军组织派遣,随军前往中国进行侵略战争"记录画"的创作,并美其名曰"彩管报国"。他们虽目睹了日军侵略的暴行,但绝大多数接受了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洗脑,创作了一系列绘画,弘扬日军"辉煌战绩",捏造日军占领地"祥和"景象,鼓吹"大东亚共荣",宣扬"为国牺牲",成为当时日本美术界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