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一、明确阅读对象名著阅读篇目可分为指定阅读篇目和非指定阅读篇目。对指定阅读篇目,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来安排:应先阅读量少的后阅读量多的,先阅读理解难度小的后阅读难度大的,先今后古,先课内阅读研究后课外阅读研究。如:高一上学期读余秋雨散文(从广义的“名著”来看,亦包含近期的优秀文学作品),下学期读唐诗宋词;高二上学期读《三国演义》,下学期读《红楼梦》;高三上学期读《论语》,下学期选读莫泊桑的中篇小说(因将参加高考,阅读量及难度有所降低)。对非指定阅读篇目,可要求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教师开列的书目…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开卷有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读书肯定是件好事,而读书之中,阅读经典名著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经典里蕴藏着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名著篇目,读了让人赏心悦目,百读不厌。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学生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不是风生水起,而是渐趋凋敝。名著少人问津,问题到底出在哪?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学习中小学生对于这些经典名著课文缺失阅读兴趣和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着力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解读和赏析。一般来说,阅读教材中的名著有"五大阅读法",也即参读、美读、比读、议读、笔读五种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明确阅读对象 名著阅读篇目可分为指定阅读篇目和非指定阅读篇目。对指定阅读篇目,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来安排:应先阅读量少的后阅读量多的,先阅读理解难度小的后阅读难度大的,先今后古,先课内阅读研究后课外阅读研究。如:高一上学期读余秋雨散文(从广义的“名著”来看,亦包含近期的优秀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诸葛宗仁 《教学随笔》2014,(12):113-114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对于初中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乃至今后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要让学生学好经典文学作品,真正提升阅读能力、语文素养,就必须重视学生课外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本文就针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学生课外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这一问题做一探讨,以期实现经典文学作品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教学构想】:根据本单元篇目特点和"梳理探究"中"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确定本课重点为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不面面俱到,打破小说阅读教学常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学生能读懂大体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微课录制、自主学习、课堂交流等环节,指导学生从文学经典中读出个性,读出现代意义,对翻转课堂和  相似文献   

6.
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是我国在寻求教育体制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读赏式教学,就是在课本中提供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使小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名著的过程中获得文学知识和情感熏陶,使学生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并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美好的精神和思想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在提升小学生文化知识和语文水平的同时,也为将来的语文基础和文化底蕴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模块教学中有名著导读部分。这部分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家经典篇目的内容、情节、主题和写作手法。也为学生扩展阅读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做好了铺垫。其实,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关键是学以致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独立的丰满的,又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表达交流时,可以将这些熟悉的形象有效的化用。  相似文献   

8.
徐正安 《教师》2020,(9):19-20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利用阅读素材进行写作,将"读"与"写"充分结合,实现"以读促写"的目标。这有利于学生将阅读过程中所积累的素材、知识以及技能充分运用到写作之中。文章重点以中华经典文学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学经典阅读的尴尬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尴尬之一爱你,并不容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培根的经典话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的确,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富的阅读中,扎在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中,从中汲取精华,加以生发,才能有所收获。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精神的文学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青少年接受文化传承的核心。为此,新课标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份阅读参考附录,即《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把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作为课外阅读的重点。然而当今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学生知道读名著可以增加知识、…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人教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入的文学作品篇目都占到课文总篇目的75%左右。文学作品篇目所占比例如此之高,可见其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讲授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呢?笔者在讲授有关课文时,尝试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一.抛出问题,引起注意,教师作适当提示高中阶段初步接触文学名篇,学生对一些作品尤其是距离现今较古  相似文献   

11.
黄永斌 《学语文》2014,(3):41-42
初中生普遍喜欢看无价值的“闲书”,而对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缺乏兴趣,知识面狭窄,尤其怕读古典名著。因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选择名著,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名著呢?一、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  相似文献   

12.
莫言与语文     
我认为,莫言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都适合中学生阅读,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也可以读。以僵化、虚伪道德作为借口来拦截学生阅读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这种做法不仅荒谬,而且可笑。即使以教材编写者的道德逻辑,莫言的短篇小说也有众多篇目可以选入。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语文'读写结合'专题教学,是以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础阅读'篇目,师生共同整合相关学习材料,设计专题教学内容,共选'拓展阅读'篇目供大部分学生研读,'挑战阅读'篇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研读。除了'基础阅读'为纸质文本之外,'拓展阅读'和'挑战阅读'篇目均为电子文本,教师、学生依托网络平台,共读共思。同时,积极运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经典名篇,这些传统篇目的可阅读性、可欣赏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更具魅力,其独有的人文素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不同的时代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好地挖掘这些经典篇目的价值,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转换教学视角,让经典篇目教学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让经典篇目的教学成为语文学习的经典之作。让经典篇目更显丰富的语文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经典的古诗文,学中想,读中悟,熟读成诵;并规定小学六年中应积累的名家篇目,其中古诗是最为重要的一块。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研究,寻找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使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6.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尤其是经典篇目的阅读,可是对于要学习众多科目、作业繁多的高中生而言,经典阅读的时间和内容选择就需要老师用心指导了。开展晨读经典活动,就是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开展贴近课本又延伸到课外的语文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7.
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幼儿文学素养的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大餐。在实践的基础上探析开发经典阅读活动内容的"四有"原则,以及营造经典阅读活动场景的"四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教学智慧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理想成果,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学智慧的获得离不开课外阅读,科学的课外阅读能够启迪教学智慧。科学的课外阅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重新认识阅读,把准阅读定位:1.激发阅读的兴趣;2.保证阅读的时空;3.培养阅读习惯。(二)引领经典阅读,提高阅读实效:1.精选读物,让学生享受经典阅读的快乐,让学生愿读、乐读、善读;2.读法指导,让学生在阅读经典中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19.
语文的魅力主要是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材篇目都是极具魅力的珍品。通过语文教学引领学生创新阅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十分重要。挖掘学生创造潜能,让学生去创新鉴赏文学作品,进而形成感受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活力,应当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和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既在于粗略之"阅",也在于精细之"读",更在于精准之"评"。这是语文阅读课堂培植文本阅读吸引力、提升文本阅读组织力的重要依托。选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实践引导学生品读的方法,要求教师从多元视角来安排品读教学,鼓励学生在倾听中感知情感温度,在诵读中理解情感深度,在品评中感悟文本内涵,在读写中培育品鉴素养,进而提升个体的品读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