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岳莹 《成才之路》2010,(15):84-85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由于筝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和古朴雅致的艺术风格,所以汉朝侯瑾在《筝赋》中对筝有过这样的赞誉:“苞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可见在当时,筝就已经有“众乐之师”“万乐之圣”的重要地位了。然而,最初的筝不是我们今天所见筝的样子。早期筝特别是汉魏六朝时期中国筝的形制是什么情况昵?我们只能在出土的文物和文献记载中窥探一斑了。  相似文献   

2.
筝艺的历史变迁和流派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筝,统称“古筝”,史称“秦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乐器之一,由于历史悠久,筝艺的发展漫长而又复杂,筝艺的流派丰富并且多彩,本文试图从它的历史变迁中来讨论其流派的成因.一、筝艺的历史变迁关于筝这一古老乐器的起源问题,由于缺少考古发现和文字记载,故至今尚无定论.公元前237年,秦国大臣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有“夫击瓮,叩,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的描述.这是迄今发现的有关筝的最早记载.可见,当时筝乃“真秦之声”已是朝野上下喜闻乐见的乐器,儒家的《礼记》中《乐记》篇,是关于音乐、舞蹈最早的典籍,其中就有筝的记载.汉应劭《风俗通义》六《筝》中引说:“筝,谨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战国策》中也有“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由此可知,距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筝已在北方各国流传.1979年,贵溪筝的出土,弥补了早期文献中的不足,表明筝早在春秋战国时已传入南方,且形制发展,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3.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五弦筝,推测是以“宫、商、角、徽、羽”五声音阶来定弦的.琴体为竹制,弦是丝弦,相传是由筑演变而来的.(东汉应邵《内俗通·声音篇》载:“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外形与瑟很相似.曾有“小瑟”之称.(明朱载堉《瑟谱》称十四弦,十五弦筝“皆古之所谓瑟也.”)五弦筝在当时的秦国广为流传,有“真秦之声”的说法.(秦李斯《谏逐客书》).所以世人又称之为秦筝.  相似文献   

4.
《宦娘》的本事至少有三个。考察它的本事,就发现《宦娘》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篇爱情小说,它应该是一篇地道的友情小说,或说它写了爱情又写了友情。《宦娘》中采用了“琴”和“筝”这两个古老物象,一般说,琴代表友情,筝代表爱情。  相似文献   

5.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特有民族乐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筝在各地的民歌说唱戏曲艺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与各个地区的器乐相融合,形成了秦筝陕西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近代以降,又产生了蒙古筝派、朝鲜伽耶琴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浙江筝派,最终形成中华筝乐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相互争奇斗艳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东渐南移,跟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和风格.山东筝派与浙江筝派在历史渊源、音乐的演变、旋律的节奏风格各有其鲜明的特点、演奏技术及流派代表人物也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筝,乃琴之流,往往与“琴”、“瑟”联系,同用于雅乐,是为雅乐器.这一雅乐器与被一直看成流行歌曲的“曲子词”联系起来时,又表现出怎样的文化意蕴?考察《全宋词》、《全宋词补辑》,有“筝”名称出现的词约180余首,关系到91位词人,且有秦筝、宝筝、银筝、钿筝、哀筝、瑶筝、玉筝等十多种名目.透过这些意象了解“筝”这种乐器不失为一新视角;而比较词中所吟乐器,“弦多管少”的现象又如何影响着词体的形式产生,对词体研究亦当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8.
筝,又名古筝、秦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音色清亮圆润、极富表现力,深得人们喜爱。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咏筝诗曰:“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夜风生碧柱,春  相似文献   

9.
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在保留优良传统基础上,当代筝乐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态,并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是有原因的。并且优缺点并存,但多元化发展必将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0.
浙江筝派在已经走过的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非同寻常的艺术成就,古老的筝艺在今天焕发出勃勃生机,浙江筝派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的生动诗句描绘筝的演奏艺术已经达到了令人神弛的境地。由于筝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和古朴雅致的艺术风格,而倍受世人的喜爱。我国汉魏六朝时期,是筝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特别是此时乐府对筝的记载为后世筝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趣,因其多采用五声音阶定弦,“4”、“7”二音都较少使用,但因地域环境,民俗文化的不同,使得“4”、“7”二音在不同流派的筝乐中所表达的音乐风格中也不尽相同,本文仅对不同筝派传统筝乐中的“4”、“7”使用以及音乐特点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筝乐,在为人类音乐文化宝库增添财富的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完善着自身.筝,这一古老的华夏民族乐器正迎来复兴繁盛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4.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其历史之悠久,外形之古雅,音色之润美,无不使人为之心倾。筝虽不若琴那般为古代文人阶层所供奉,但从白乐天“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之佳句和敦煌壁画等古迹来看,在历史上人们对筝的喜爱亦不乏热度。  相似文献   

15.
筝是我国古老的卧弹乐器。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筝乐理论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建国以前,筝乐理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建国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随着筝乐艺术的蓬勃发展,众多民族音乐学家、音乐理论家、筝乐演奏家和筝乐教育家等从多种角度对筝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浅谈琴与筝     
张超 《山东电大学报》2004,(2):55-55,54
琴与筝都是我国古老的弹拔乐器,历史久远。二者在历史的变化发展中,不断完善,成为古代音乐文化的象征。并在现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筝和筝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7.
金星 《成才之路》2010,(26):71-71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远在公元前五至三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流行在当时的秦国境内(即现在的陕西一带)。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特色的流派,如: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陕西筝等九大派。近几十年来,古筝技艺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其独特的魅力唤起了很多作曲家的灵感,古筝新作层出不穷,各种新兴演奏技巧大大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乐器之一。本文从建国初期筝曲创作的背景着手,以这一时期的筝曲创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对建国初期筝曲创作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山东筝作为全国"北派"筝乐的杰出代表,是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山东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山东筝"筝如其人",刚劲质朴,以其浓郁质朴的地方特色、别具一格的演奏技巧以及独具特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特征,奏响于古老东方的音乐圣坛。  相似文献   

20.
易璇 《考试周刊》2009,(11):56-57
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本文对河南筝派的历史渊源、演奏技术及流派代表人物进行了浅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