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漪老师说过,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牵引人的灵魂进入精神境界的,语文作为母语能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其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现行的语文课将道德渗透异化为道德灌输,口号式教育大行其道。试看: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老师问:“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呀?”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建设祖国而读书!”;上《土地的誓言》,某老师让全体学生举手宣誓:“为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不端正,必须在家长、老师的监督下完成作业。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从而回到了那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上:学习是为了什么?暂且不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建设祖国而读书”这类话题谈论,先说说我给刚读一年级的儿子的一句话:“学习是你的责任”。开学报名那天,我领着儿子去他向往已久的新学校,见新老师,并当着他的面办完了入学手续。回家的路上,我问儿子:“你看见妈妈为你交的钱吗?多不多?”“多,有一叠呢。”“是呀,但这是妈妈必须做的,因为供你…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狂欢     
佚名 《教师博览》2014,(10):13-13
好多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了。 几千人披着暑热聚集在开阔场地,密匝匝地挨在一起,听一个人在台上激情演讲,跟着一个人高呼口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老师。您辛苦了!”“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  相似文献   

5.
我在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时,有幸欣赏到邵老师上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彩课例,试作赏析点评。邵宏锋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魅力,“讲在关键处,点在愤悱时”,紧紧抓住“中华不振”深入解读,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推波助澜中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使学生形成最佳情绪状态,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理解与感悟。片段一:整体感知,聚焦“中华不振”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再清晰而坚定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中华不振” 点击大屏幕,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清晰而坚定地读一遍课题——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铿锵有力地读一遍课题——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似文献   

7.
重复     
当伊凡读完周总理的一个故事后,心情异常激动,他下决心学习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次班会课上,老师问大家:“你们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回答:“为了将来的日子过得更好。”有的说:“为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有的说:“为了不辜负亲人对我的期望。”……听完这些话,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笑着问伊凡:“你读书是为了什么?”伊凡倏地站起来,响亮的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伊凡本以为会听到同学的掌声和老师的赞扬(当然他说的是真心话而并非虚荣)。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同学们竟哄堂大笑。伊凡明白了这笑声的含义,他惟一期盼的是老师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当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课堂上被问起为何而读书时,他掷地有声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会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一个有关读书与理想的故事。在每个学生的心底也总会有一个梦,这个梦是对自己未来理想的憧憬。"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在老师的这个提问过后,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一位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9.
你为谁读书?     
上初二的儿子刚学完一篇《为中华崛起读书》的课文,教师依葫芦画瓢,要求同学们也写一篇《我为XX读书》的作文。儿子告诉我,班里同学的读书观五花八门:有写为家长读书者,有写为将来找个漂亮女孩读书者,有为考大学读书者……儿子写的是《我为生存而读书》。我认可了儿子的读书观,也未贬低他的同学那些并不“高尚”的读书观。作文者,实话实说也,何必“低俗”时却伪装“崇高”?几天后,儿子大呼上当,说老爸的话不可轻信,原因是凡庸俗的读书观,不论行文如何入情入理,一律给了不及格。教师要求大家写成“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读书是痛苦的,一种很深很深的痛苦,这种痛苦深深地逼进你的灵魂,嵌入你的骨髓,使你大汗淋漓,甚至使你喘不过气来。因此,北大怪才余杰把这种阅读叫做“黑色阅读”。周恩来年少时有一句话气壮山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相似文献   

11.
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个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学生。谈兴正浓时,我对他说:“你回忆一下,在你读书期间,发生在你身上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说真的,我是想看看老师的教育对一个学生人生的发展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这位学生想了想,跟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2.
朱华贤 《天津教育》2006,(10):55-55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教师先让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教师问学生:“周总理这时几岁?”。  相似文献   

13.
学生心灵的教育对其成长很重要.而要做好这一工作,便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对此,有的老师感慨:“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要你走进我的世界,你不进。”怎样让学生而对老师而不再加以设防呢?班主任生活告诉我: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志当存高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经典的理想前途教育思想曾广泛流传,激励多少仁人志士去奋斗,鼓舞多少有识之士去求索。而今,在学生中听到最多的是“不给他学”、“我爸是老板,我学不学没什么用”、“我爸我妈没本事,学好了考上也读不起”、“学习不如上网吧有意思”……这些言行恰恰证明了我们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品读“中华不振” 师:(出示课题)请大家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崛起”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兴起”,我们联系课题和课文内容便会明白,“崛起”在文中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除了在主题班会等场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还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以激励为主。我常常给他们讲述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确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抱负,周恩来在南开一中时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的故事,引导他...  相似文献   

17.
曾经对自己任教的班级做过连续几年的跟踪调查,为了“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挣更多的钱”而读书的占比76%,也就是说学生的视野局限在自我的占了绝大多数;能够跳出“小窝”与“小我”,到达“大我”与“大家”境界的占比1.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豪言壮语,我教书16年都没有听到,显然已成绝唱!  相似文献   

18.
阿坤俱乐部     
(一)你能填出各种各样的“看”吗?1.言观色2.死如归3.物思人4.影自怜5.文生义6.前顾后7.目结舌8.一无余9.面面相10.目口呆(二)请“挖出”下列广告中的“地雷”:1.无胃不治、无所胃惧、保胃健康高徒与名师老师把某生叫到办公室,叹了口气,说:“你看看你写的作文。唉!我像你这个年龄时,已在报上发表不少文章了。你怎么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呢?”学生想了一下,说:“老师,据我分析,那是因为你的老师比我的老师水平更高的缘故吧!”(王振邦辑)妙答上课时,老师问:“一件衣服8元,照这样计算,两件衣服多…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在教者指导下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养成该书的习惯。叶圣陶大师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至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自能读书”的基本功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目能读书”呢?笔者认为:一、要振奋学生阅读的精神和情绪要学生善读,首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探索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个班主任在布置学生自习,一学困生睡觉,老师敲醒学生后,骂道:“你真不是读书的料,一看书就睡觉。”学生委屈地指着睡觉的班长说:“班长也睡觉,你怎么不说他?”教师一看班长,班长把书盖在自己脸上,确实已经睡着了,又批评这位学生说:“你看看人家,睡觉都看书,哪像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