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但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生活阅历、认识水平的差别,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阅读理解的表面性和片面性,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偏差和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组织学生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展开讨论和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有关信息和资料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去质疑,去发现,使阅读的过程真正成为阅读主体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成为阅读主体深入文本进行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这样,学生既能培养个性,又可以提高文本阅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知文本的过程;也是通过文本去了解认识你未经历的事、未认识的物,未知晓的理的过程。阅读活动的特征还决定了阅  相似文献   

4.
冷群 《中国教师》2009,(22):20-21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有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凭借自己的经验,当然也凭借教师提供的阅读规律和阅读技巧,“去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去寻绎文本语言背后的意蕴,最终得到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  相似文献   

5.
马蜂     
现代阅读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首先是一个阅读者,他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教师与其他人无法取代的,而他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只能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实现。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任务只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阅读文本的欲望,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相似文献   

6.
通过反思征候式阅读通过学科的问题结构去解读课程文本中的问题结构的特征,可以发现征候式阅读能够加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把征候式阅读应用于学生的课程文本解读,可以促使在阅读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德育》2016,(5):5
作为有多年阅读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讲,我们发现,将文本信息可视化有助于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炼观点、深化认识。研究发现,同样的文本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将精读作为阅读的理论框架,运用一些技巧,辅之以网站工具,能够使阅读效果事半功倍。这些方法对所有学生都管用,尤其对在阅读方  相似文献   

8.
彭玉兰 《教师》2013,(16):60-6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学生对文本有兴趣。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美国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时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读,才会努力去阅读,才会想怎样阅读更好,并从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使阅读成为积极享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阅读活动绝不是简单的知道、理解、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所读文章内容的启发下,对生活的体验,认识、选择、评价的过程,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定性,是在阅读文本与阅读主体的相互作用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讲究细细品味,精读文本,从而将文章含义掌握于心。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阅读为厚积薄发带来了积淀,同时也影响着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细品文意,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也能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本文以文章语言、文章意境、课外阅读以及阅读技巧作为主要论据,致力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希望能够带领初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有所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认知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信息的发布者,学生是信息的加工者。阅读文本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提炼、整合、推理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捕捉信息的快慢与多少。而语言既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又是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捕捉文本中的语言信息,并使学生养成习惯,这无疑是一种很实用的阅读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教学主渠道中,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品位,进而培养学生较高的阅读能力,改善其阅读主体的素质状况呢?笔者以为,在端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认识的前提下,从注重理解性阅读的层面提高到重视鉴赏性阅读的层面,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读解技巧的训练深入到对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开掘上来,从被动、机械的阅读进入到主动、创造性的阅读,才能产生高起点的阅读,从而获得高层次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高三的复习进入到综合考练阶段的时候.学生往往会犯一种毛病.做题时.不去认真阅读文本(包括题干的要求.题目的说明.阅读材料),而是急于做答。以为写答案才是关键,读不读文本无所谓。其实,学生的这种认识足一种极大的错误,是种忽视材料只求结果的“断章取义”“跟若感觉走”的不合理做法。教师必须全面彻底的给予纠正.让学生在综合考练阶段。就养成直而文本.善读文本,读懂文本.快速思考。巧妙做答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去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研究性阅读需要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5.
马如月 《师道》2012,(5):32-33
给学生以充沛的时间阅读文本.是语文课堂区别于其它课堂的重要标志。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文本发挥它浸润生命、影响人生的作用的过程。有了对文本的多层次阅读,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然而。在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那化育无痕的熏陶作用正在被人为地弱化,具体表现为,许多语文教师利用手中的“话语霸权”。剥夺学生的课堂阅读权,转而带领学生去挖掘所谓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阅读成果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历来受到广大语文老师的青睐和重视。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有服务于阅读教学的需要,如深化对文本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等,另一方面,阅读过程本身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生活的间接经验,从而为学生习作提供相对鲜活的材料。此外,阅读文本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把习作技巧、写作方法等传递给学生,至于情感的熏陶、品质的修缮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篇章阅读实践,重点在于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读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读”,即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一种语言实践的复杂过程,几乎涉及一切心理活动。《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理念下,阅读教学应该研究阅读在教学中有何重要意义、研究阅读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通过培养,让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9.
刘清群 《学周刊C版》2010,(12):116-117
教材文本是很好的素材.用好了这个素材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学习教材文本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掌握阅读的技巧与能力,而在于理解.更在于表达。从构思立意等角度去解读教材文本,并在作文写作中进行模仿,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出彩。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及课题研究.是对阅读教学的一种提升.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去解读文本.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阅读能力的差异显现无遗。这一变化是可喜的,因为它迎来的是语文教学的新时代:但同时.对教授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它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