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美国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黑人女作家,她们为美国黑人文学的蓬勃发展和美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女作家能够从黑人女性独特的视角出发,在作品中关心黑人女性的婚姻状态和黑人女性之间的关系。她们的作品大多展示了黑人妇女追寻自我和尊严的心路历程。有的作品能够从较高的角度去揭示黑人文化和传统的继承,黑人的种族尊严和身份建立等问题。她们广泛地反映了现代美国黑人的生活,极大地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性。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深刻展示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的冲突,探索了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与审美观对非裔美国妇女的影响。她的小说从题材到主题都渗透了民族女权主义思想。她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美国社会最低层,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有血有肉的新一代黑人女性形象。她呼吁社会改变对黑人女性性别角色的限制,同时希冀黑人妇女除历史与社会强加于黑人的束缚和重负,从新审视自身的内在需要、审美观和价值观,弘扬黑人妇女的传统美德,从而作到自尊、自信、自强,真正实现妇女解放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通过带有族裔色彩的抒写方式,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表现黑人女性处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制下的迷茫与困惑、挣扎与反抗,表达黑人妇女渴望改变"他者"的处境并获得身份认同的愿望。基于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视角,解析美国社会现象中的问题,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研究黑人女性文学写作主题和创作手法的文化根源,以及其中的精神和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4.
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表现了美国黑人妇女的勇气和力量;但她并不是为女性摇旗呐喊的女权主义者,相反地,她提倡黑人妇女恪守传统的美德.在传统的妻子、母亲的位置上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黑人社区的发展。她笔下的女性是黑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黑人心灵的守护者和黑人青年成长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5.
文学人物的文化身份阐释是当代形象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美国少数族裔中黑人女性群体的代言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揭示了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妇女所遭受的社会压抑和性别歧视,唤起了黑人的自省和改变自我命运的勇气,同时也唤起整个社会对改善黑人成长环境的思索。本文通过对《宠儿》这部作品的分析,从独特的视角透视了美国黑人妇女多重的、复杂的族裔文化身份,同时也昭示了一个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先后刻画了几十位黑人女性形象,充分显示了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她在书写女性的同时,自觉地揉入了自然的因素,深刻认识到种族、性别、自然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沃克的小说进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沃克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创作了书信体长篇小说《紫色》。《紫色》通过描述美国南方农村一个普通黑人妇女西丽亚从麻木不仁到自我意识觉醒的故事,细腻的刻画了西丽亚成长变化的心路历程,深刻揭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遭受多重压迫下的悲惨生存现状。《紫色》以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鲜明的思想性和新颖的创作技巧赢得了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8.
《宠儿》是著名的非洲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四种不同类型的黑人女性形象,真实反映了美国黑人妇女饱受歧视和压迫的生存状态和她们觉醒后奋起抗争的艰难历程,同时也揭示了造成黑人女性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不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众多的当代黑人女性优秀戏剧作品的发表及她们所取得的成就,无不表明黑人女性的写作再也不是"边缘性"的,其身份也逐渐与"第三者"决裂。笔者从当代黑人女性戏剧中主要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安排等多方面来解析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从而加深对黑人女性戏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紫颜色》对女性主体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她提出了“妇女主义”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黑人女性话语,体现了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个性与在逆境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主题,指出了黑人女性只有建立具有女性特质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才能颠覆父权话语,发现新的自我,重建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11.
艾丽斯·沃克提出的“妇女主义”作为美国黑人女权主义的代名词深受美国黑人权力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影响,但同时又是对这两大运动思想体系的一种反叛。沃克在《紫颜色》中,深刻挖掘了黑人男女之间不平等状况的根源及其对整个种族精神健康的危害,张扬了女性意识,认为妇女解放的最终目的是同男人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及实现全人类的生存与完整,充分展示了妇女主义的思想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民族求平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著名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小说<爱>自2003年发表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探讨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主义生存观,即黑人妇女以追求女性自我身份为精神内核,为实现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下的自我解放和生存而斗争,并最终改善自我,迈向自然、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的黑人女性背负着性别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试图循着历史的轨迹,对美国黑人男作家和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具体分析,探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扁"到"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托妮·莫里森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从出版之日起就倍受评论家的关注。尽管这部小说以一位黑人男性为主人公,展示他的成长历程,但众多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人物在小说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出发,具体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黑人女性人物,进而揭示作品中所蕴涵的黑人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15.
《嘉应学院学报》2017,(1):67-72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黑人文学得到迅速发展。在此期间,优秀的黑人女性作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用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精湛的写作技巧奠定了黑人女性文学的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黑人女性文学也紧跟时代的步伐,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从20世纪70年代的托尼·莫里森到90年代的特丽·麦克米兰,黑人女性书写在姐妹情谊、母性和事业等主题方面有了新的诠释和内涵,彰显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嬗变与发展以及叙事策略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文学作家,也是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神话原型,其代表作《宠儿》中就包含着各种神话原型。《宠儿》这部小说通过讲述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奴隶制社会,让世人对黑人世界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在展现美国黑人寻求自由的描绘中,莫里森运用了传统的希腊神话、非洲神话、伊甸园神话原型,借以展现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奴隶制社会中的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和巨大的精神压力。通过这部小说,一直被忽视的黑人女性受到美国文化的重视,对美国历史有着重要的补充性作用,小说中也展示了人们对自由和母性的推崇,揭露了奴隶制的丑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对现代人的认识和了解美国文化与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对该部小说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在作品人物和环境的命名、结构的组织、内容的取舍等方面,莫里森善于运用隐喻来解构白人价值观,重构黑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展示了黑人在过去和现在所遭受的奴役、歧视,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叙述风格,使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形成声势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在成功塑造一位寻求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外,也对黑人男性人物内心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刻的描写.文章从分析影响女主人公的几个男性角色出发,展示了白人文化侵染下的黑人男性的心灵世界.细致地分析了他们话语空白的一面,同时也指出这才是导致他们控制黑人女性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9.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沃克强调黑人女性之间要建立"姐妹情谊",保持经济独立,从而摆脱白人社会和黑人男性的双重压迫。主人公西丽对丈夫的影响和他们之间最终的相互谅解、和谐共通谱写了妇女主义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美国黑人文学兼具黑人民族和美国文化的特点,以废除奴隶制、反对种族歧视为主.由于美国的黑人女性背负着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所以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具有独有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特点,针对二战后期至今黑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了解到美国黑人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