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 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1981年7月第三版第337页)讲到语序时,说“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这是三个平面理论的首次提出并运用于现代汉语语法分析。胡附、文炼在《中国语文》1982年第3期上发表《句  相似文献   

2.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汉语语法学界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语义问题,认识到语法研究必须将句法和语义相结合,做到既互相渗透,又相互验证。1985年,胡裕树、范晓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中提出在语法研究中把句法、语义、语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想,这一思考后来发展成为“三个平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截然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着的平面。其中句法平面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界定汉语主语,唯一可以凭借的语法特征就是语序。可是语序不仅包含语法信息,还包含语义和语用信息,因此,汉语主语的界定就成了一个难题。以Dixon(迪克森)的"普遍语义-句法元"理论为基础,区分(谓词的)论元和(谓语的)句元,并以论元在语句中的默认位置为依据,确定汉语的核心句,再通过将非核心句还原为核心句的办法,剔除语序中的话语信息和语义特征,从而证明,语序足以成为界定主语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一 在近年来对三个平面的讨论中,各种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是将三个平面分别看待,如施事与主语不对等,话题与主语也不对等(胡裕树、范晓1985);二是将语用与句法合一,把话题当作主语(朱德熙1985);三是将语义与句法合一,如把施事看作主语,把受事看作宾语(Chares. Li, Sandra. Thompson19)。这三种看法虽在理论上有些分歧,但对三个平面的存在都持认可态度。 从三个平面角度析句,句子分为语用的、语义的和语法的。语用成分指句子话题链里的构成部分,也指句子分析的成分。语义成分指语符链里语符间的意义联系。句法成分指语符链里语符在句中的功能。对于句法成分的分析,传统上分为六大成分,直接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5.
汉语句子的结构分析,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把句子置于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来进行分析,也就是对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进行分析,分别确定如下成分:主语,谓语(句法);施事,受事等(语义);话题,述题(语用)。本文讨论有关“把”字句的语用结构分析的若干问题,谈谈如何检验、确定“把”字句的话题成分,以及话题成分在话语活动中的实质功能。  相似文献   

6.
关于副词的归类问题,多年来一直是语法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截至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归纳起来看,副词有三种归宿:第一种归宿是,把副词划归虚词,例如1956年公布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和1984年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都把副词划归虚词。第二种归宿是,把副词划归实词,例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都把副词划归实词。第三种归宿是,把副词划归半虚词或半实词,例如张志公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把副  相似文献   

7.
范晓先生的《三个平面的语法观》是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第一部专著。作者运用"三个平面"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汉语语法作了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重视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区别和联系,重视形式和意义的结合、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也是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的代表作,它的出版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试谈汉语语序变化的合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结构之一。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不同的语序往往可以在句法、语义、语用上改变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因此在语言运用中,选用哪一种语序取决于具体的语言环境。本文试图结合句法、语义、语用来考察双向动词语序变化的合格性。  相似文献   

9.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指的是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分析的提出,是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怎样区别这三个平面,又怎样把这三个平面结合起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拟就此发表一些初步的意见,其中想着重谈谈汉语析句中三个平面的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从格林伯格《同语序有关的一些重要的语法普遍现象》出发推论出的汉语是SOV型语言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应当从三个平面的理论出发建立汉语语序系统,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OV语序,在语义和语用的作用下,基本语序转换为各种具体的言语语序,并且指出了基本语序的三项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语序来看,绝大部分副词不能放在名词性主语前,只有一小部分副词既能放在名词性主语前,又能放在名词性主语后。尽管这一小部分副词都处在名词性主语之前,但由于它们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上功能存在着差异,导致句子呈现出不同的句法意义、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同时名词性主语前的副词也体现出多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汉语状语多层面的组合语序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状语的组合语序分为三类:句法组合语序、语义组合语序和语用组合语序。句法组合语序是指状语在主语前后与有关成分的组合顺序,主语前后的状语移位受到了一定的条件制约;语义组合语序是指多项状语的排列次序。组合式状语在前,粘合式在后。它们的组合以右向(即递加式)为主,具体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语义类别多项状语和同一词类或短语的多项状语两种角度予以展开。拓展研究的思路是:变零散、单一层面状语成员的语序研究为全面、系统的多个层面综合的语序研究,以便为语言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论文评述汉语语法研究中,综合考虑,“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这一方法的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出发,对唯一性范围副词"单(单)"进行初步分析。在句法平面上,"单(单)"不仅可以修饰动词性成分,还可修饰体词性成分;在语义平面上,"单(单)"指向多个句法成分;在语用平面上,"单(单)"主要是限制范围作用。文中例句主要来源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相似文献   

15.
否定副词“不”有各种不同的用法。从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对“不”的句法位置、语义特征和语义范围、否定焦点进行描述和分析。有助于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理论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理论。新闻的内容以语言为载体。要靠语言来反映。要满足语言平面的语法规范的制约。句法的得体与否,语义的是否准确,语用的价值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标题的好坏。新闻标题的制作应该考虑到三个平面的因素。在句法结构“合法”、语义“合理”的基础上。追求新闻标题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将"省得"标注为连词,并用"省得"来解释"免得"与"以免",都是表示"避免发生某种不希望发生的情况"。第六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也将三者互释,认为同属连词。而实际上,"省得"、"免得"与"以免"在词性、意义及用法上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区别。本文以张斌、胡裕树先生的“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通过检索语料,试图探清“省得”、“免得”与“以免”这三个词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联系与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和《中国语文》编辑部主办的第十七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定于2012年10月中旬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讨论会由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商务印书馆、北京语言大学协办。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汉语的名词(短语)及其相关范畴;汉语虚词问题。凡希望参加讨论会的学者请提交论文提要,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初,胡裕树(胡附)和张斌(文炼)两位先生率先倡导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理论来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有人指出,对语法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特别是句法、语义、语用的结合研究,将是9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就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学说的有关问题进行一番梳理,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比较的方法 ,介绍胡裕树、黄伯荣和廖序东、颜迈分别编著的《现代汉语》以及《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析句法的要点、特点 ,分析“二分法”存在的问题 ,肯定“三分法”的合理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