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刋林采英     
卢纯田在《对新闻指导性的几点看法》一文中说: 对于新闻的指导性,在一个时期中,我们曾经有过一种片面的认识,就是把指导性狭隘地理解为指导工作,指导具体的业务技术,企图使人看了一篇新闻,就能按照它去具体地工作和行动。根据这一认识,报纸用很长的篇幅去刊登成套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去作“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的业务技术介绍,致使报纸的内容越来越单调,读者群越来越少。针对这种片面的认识,在“文革”前有人提出,要对新闻的指导性作全面的理解;新闻的指导性,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凡能增长人的知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们在办报实践、新闻业务研究中,对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和指导性进行过多次探讨和研究,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对报纸的服务性却研究得不够,特别是对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关系,一直解决得不好。《黑龙江农村报》改革以后,我们在新闻改革实践中作了一些探讨。力争把报纸的指导性和服务性结合起来。一张面向农村,以农民为对象的报纸,其办报宗旨理所当然应该是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而要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除了正确认识农民和有为农民服务的愿望以外,我们感到,必须在理论上弄清报纸的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关系。报纸的指导性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要用共产  相似文献   

3.
试论指导性新闻题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指导性新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指导性新闻质量的意见。报纸、广播、电视所报道的新闻中,紧跟形势,围绕党和国家的一个时期的中心,为推动工作而产生出来的新闻占很大比重。这些新闻一般是非事件性的、经验总结式的,习惯上被称为指导性新闻。可是,相当一部分指导性新闻,由于只注意跟上头的精神,而不注意广大受众的兴趣和要求,用新闻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只注意宣传价值,而忽视新闻价值,结果往往遭到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的冷遇。受众的冷漠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  相似文献   

4.
一强调新闻的指导性,就在那里端起架子说官话,板起面孔说大话,最终导致服务和教育主体——广大读者,对新闻敬而远之甚至心生反感和厌恶。这是主流媒体面临的一大危机。主流媒体既不能放弃指导性,又不能因为指导性而失去大众读者。出路只能在增强指导性的艺术性中寻找。让平民话语“走”进新闻传播,便是我们增强宣传艺术性,使新闻指导性“可爱”起来的一条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对新闻指导性的高度重视,早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历史传统。邓小平关于新闻指导性的论述,阐释了报道动机和报道效果的科学联系,揭示了新闻报道中的基本规律,为记者克服在新闻指导性方面的随意倾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学习新近发行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更能使我们加深对这一点的理解。新闻指导性离不开针对性邓小平有关新闻宣传的论述使人最受启示的内容,是他对指导性内涵的阐发。《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一文中,他写道:“报纸必须抓住每个地方的特点,这就是指导性。”(《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第147页)它的更深层意义在于说明了指导性不能脱离针对性而存在,针对性是确立新闻指导性的出发点。新闻报道要借助针对性实现指导生活与实际工作的目的,就不能不研究报道对象的特点,指导什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新闻的指导性?什么是新闻的可读性?它们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怎样寻求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统一?以上这些论点不是什么新问题,但在新闻实践中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注意。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后,我们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做一点探讨或许不无裨益。什么是新闻的指导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建明在《宏观新闻学》一书中这样论述:凡重要新闻都有指导性,这是指有关人们日常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的新闻,对  相似文献   

7.
指导性新闻与大众新闻艾风本文所论的新闻,主要指消息,也包括通讯体裁。指导性新闻(或称机关报新闻)和大众新闻(或称晚报新闻)在写作技巧、表现形式上并无根本区别,但在新闻内容、主题、视角等方面却差异很大。这种以新闻视角与内容分类的概念,是我国新闻界在一定...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新闻的指导性?新闻的指导性不是指挥、指令、训示,而是引导、点拨、启迪。新闻因其指导性而使新闻的价值得以凸现和深化,指导则要通过新闻来实现。这样来看待新闻与指导的关系,是恰如其分的。由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通讯的新闻指导功能: 一、示范功能 指导来自实践,指导又是对实践的一种提升。  相似文献   

9.
新闻到底有没有指导性呢?回答是肯定的。只是没有任何目的,不带任何倾向的纯信息传播恐怕是没有的。有的同志认为,新闻有没有指导性是无产阶级新闻同资产阶级新闻的根本区别。似乎新闻的指导性是无产阶级所独具的,而资产阶级新闻就不讲究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提起经济新闻的指导性,可能有同志认为,在当今要求拓宽报道面、增加新闻信息量之时,重提这个问题会使人兴味索然。我认为,任何新闻传播媒介都不可能是无目的、无选择的活动,尤其象河南日报这样的党委机关报,既是党的喉舌,也是政府的喉舌,怎能离开指导性呢? 新闻的指导性寓于新闻事实之中,它同拓宽报道面,增加新闻信息量是一致的。那么,当前经济报道中,在“指导性”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新闻舆论导向,就是新闻媒介运用新闻手段和宣传手段,依据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对社会舆论的反映、影响和组织。新闻舆论导向是最重要的舆论导向。新闻舆论导向同新闻指导性有某些相同之处。指导性是新闻的一种社会功能,指新闻对受众工作和生活具有指导和影响作用。新闻舆论导向也是一种指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普遍法则,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石。毛泽东的新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事革命活动之始,就把报刊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反映世界形势。指导革命斗争,发展革命力量。他先后主办和主编过多种报刊,为报刊多次写过发刊词,撰写过许多新闻和评论,修改过不少新闻稿件,留下了很多指导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著,是一位杰出的宣传家和新闻战士。毛泽东新闻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新闻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形成自身的体系。它的特点,一是系统性;二是科学性;三是指导性。现择其要端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党政领导与新闻报道关系密切。听说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同志很关心和重视新闻工作,他不仅对改进会议报道、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社会效果颇有见地,而且经常看报、评报,对如何改进当前报道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去年年底,我专门访问了他。记者:作为湖南省委书记,您对省内的新闻媒介提出过不少指导性意见,希望新闻宣传能为全省两  相似文献   

14.
广播新闻的指导性与指导工作是广义与狭义、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指导性包括指导工作。广播新闻没有指导性,就没有价值,当然就谈不上指导工作了。所以,只有强化广播新闻的指导性,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这是常人都非常明了的问题,应该说没什么争议。但是在广播新闻宣传中,常常出现不适当地强调指导工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应该具有一定的环境因素、事实背景和现象概述,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本文拟就新闻评论的地域指导性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第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二等奖的《我国铁路建设确定五年目标》,是在我国新闻界这项年度综合性的最高奖项中,比较少见的一篇反映工作部署的消息。毫无疑问,包括反映重大工作部署在内的工作报道,是属于指导性新闻中的一个品种。指导性新闻是指以宣传党的主张、政策和当前中心工作为内容,以指导各条战线的工作为己任的新闻报道。指导性新闻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都是我们各级党的机关报的重要新闻品种之一。《我国铁路建设确定五年目标》的采写成功,对于写好这类新闻有颇多的启示。工作报道是要讲…  相似文献   

17.
陈爱姝 《新闻实践》2009,(11):78-78
所谓新闻引导性,就是指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对读者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和引导作用;而新闻的实用性,顾名思义就是及时为读者提供有用信息,使其工作、生活得到及时帮助。可以说,新闻的引导性、实用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闻引导性、实用性的内涵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新闻媒体是一个具有指导性的机构,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二是指新闻报道本身就是具有指导性的载体,对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经济新闻呆板、乏味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变。这直接影响了经济报道的宣传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片面强调了经济新闻的指导性,而把可读性挤掉了。如何使经济新闻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呢?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找准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点,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化深奥为浅显有些经济新闻,由于业务性较强,显得很深奥,不易为人们所懂,读者很难读下去。由此可见,可懂是经济新闻可读性的起码要求。读者看到一条经济新闻,他根本弄不懂说的是  相似文献   

19.
《宿迁日报》自创刊以来,在如何改进引导艺术,增强党报指导性方面进行了探索,先后举办过如何抓鲜活新闻和怎样提高党报可读性等研讨会,全体编辑记者通过经验交流,增强了写好稿、编好稿,提高党报引导水平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在如何改进引导艺术,增强党报指导性方面,笔者根据《宿迁日报》多年的改革和自己的实践提出三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兴济 《新闻导刊》2006,(4):45-45
思想性和指导性是新闻深度的两个具体体现.良好的哲学基础非常有助于新闻思想性和指导性的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