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取声学实验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44位彝族人为例,分析了彝族习得汉语普通话元音的情况,归纳出他们所发的汉语普通话元音的特点。实验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彝族习得的汉语普通话元音跟标准的普通话元音相比存在明显的系统性偏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彝族学习汉语普通话元音的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声学实验的方法,以语言迁移理论和语音格局理论为依据.以对汉语和英语元音格局的分析为基础。以5个英语一级元音为研究目标.通过对比中国学生汉语元音发音的格局图和英语元音发音的格局图,考察中国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这几个元音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偏误以及母语迁移现象。研究认为.中国学生在发相似元音/i/时.母语的正迁移发挥作用。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中国学生在发相混元音/u、a/时,负迁移发生作用,但是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负迁移作用逐渐减少;中国学生在发元音/o、3/时,不受母语迁移影响,起初无法同化到母语语音范畴,但是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者会建立新的语音范畴。  相似文献   

3.
以两名汉语普通话水平为初、中级的泰国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声学实验为手段,通过对比分析泰国学生普通话三组塞擦音、擦音与中国发音人之间的差异,寻找泰国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语音方面的偏误和障碍,最后针对这些偏误和障碍提出教学对策。经过实验分析发现,泰国留学生在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时长、声母时长方面与中国发音人存在差异;另外,泰国学生在发这三组音时,舌位均较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声学元音图归纳并比较元音格局,以泰国学生为研究个案,考察第一外语为英语的泰国学生在汉语元音习得过程中所受到的泰语和英语的迁移作用,探讨母语和第一外语对汉语元音习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母语和第一外语对第二外语的元音发音都存在迁移作用;与母语迁移相比,第一外语产生迁移的条件较为严格;中介语元音系统的建构很大程度上符合儿童习得母语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以对汉语和法语元音格局的分析为基础,用语音实验的方法,使用南开大学开发的电脑语音分析系统“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Lab)和spss10.0软件进行实验录音、测算和统计作图。通过对比以法语为母语的刚果留学生汉语元音的发音和中国学生汉语元音的发音,考察母语对汉语的正、负迁移在汉语元音学习上的表现,以便为纠正和克服不正确的发音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结果发现:1.第二语言语音的习得和母语语音的习得是有差异的;2.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存在着母语的迁移现象;3.学习者对于相似元音的发音水平高于陌生元音。  相似文献   

6.
利用Praat语音软件,对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汉语一级元音习得的第一和第二共振峰进行测量,并绘制出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汉语一级元音格局图。通过格局图对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一级元音的发音状况进行对比研究,进而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印尼、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元音韵母的发音情况作了分析。印尼留学生的发音偏误主要来自印尼语的负迁移影响,而韩国留学生的偏误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到位。两国留学生汉语单元音的发音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i、u、l 的舌位偏低,u的舌位偏前,l的舌位偏低偏后等。中介语元音往往具有“趋中”倾向。  相似文献   

8.
由石锋先生发展的语音格局理论及研究模式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上.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利用声学元音图和声调格局图对比研究留学生汉语的元音和声调习得,分析其母语迁移的表现;在外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不仅考察中国学生外语学习中母语的正负迁移的表现,而且探究第一外语语音对第二外语语音的影响.语音格局理论还用在研究中介语元音系统建构次序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次声学实验研究了维吾尔族学习者对汉语元音的听辨。结果显示,在听辨汉语发音人产出的元音时,汉语水平较高的维族学习者的准确度和反应时间都要明显优于低水平学习者。所有维族学习者在听辨元音//,/i/和/ε/时偏误最多。本实验结果印证了Speech Learning Model,Perceptional Assimilation Model以及本族语口音优势假说。此外,本实验结果还显示出二语习得收到受到学习者母语语音系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个案研究,借助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手段,对不同汉语水平的泰国留学生单字音声调中的调长、调域、调型和调值进行了声学分析,总结了泰国学生习得汉语的声调偏误主要是调域上的偏误。泰国学生汉语单字音声调偏误最严重的是一声和四声,具体表现是一声调不够高。四声调降太长。  相似文献   

11.
以在中国和泰国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偏误分析等方法,对泰国学生汉语委婉语的习得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造成泰国学生委婉语习得偏误的原因。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所得结论,提出几条汉语委婉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表明,汉语元音和英语元音有相似的地方,对英语元音习得产生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利用汉语元音对英语元音习得的正迁移,克服负迁移,使其掌握英语元音的正确发音.  相似文献   

13.
对汉语与印地语"级比"句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印度留学生习得三种级比句式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归纳了产生偏误的类型及原因,以期为印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章对来自新疆南疆的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学生感知汉语普通话元音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材料选择七个汉语元音/i,y,u,ε,δ,o,α/。实验结果显示维族学生不仅在反应速度上比控制组的汉族学生慢,而且常混淆/i,ε,δ/三个元音。研究结果表明,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元音音位相似,但语音特征不同。该实验研究为对比语言类型和二语习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影响泰国汉语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母语(第一语言)对汉语习得的干扰始终是最大障碍。基于难度等级模式理论,运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方法,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四个方面简略描述以泰语为第一语言的学习者汉语习得的难度等级,以期为泰国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语言迁移理论,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探索大学英语元音教学的新路径。本研究的目的:一是通过可视化的研究手段明确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单元音习得特征,有针对性地解决语音教学实践问题;二是采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可视化地展示学习者语音习得,提高学习者的单元音习得意识,改善语音教学方法,增强教师单元音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学习者的发音自我监控及反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语音格局理论和中介语理论偏误观的指导下,首先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对汉族学生的现代维吾尔语元音/i/中介语系统进行绘图、描写;其次与维吾尔族发音人的现代维吾尔语元音/i/格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族学生的偏误表现为不能正确掌握元音/i/中[i]、[(e)]、[γ]、[(w)]四个变体的发音,其偏误与目的语规则概括、教学迁移、学习策略三个因素有密切联系;最后根据实验结论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针对母语为旁遮普语的巴基斯坦籍留学生的汉语声调习得情况进行调查,运用声调格局理论揭示旁遮普语母语者的汉语声调特征,并探讨声调偏误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高玉娟  石锋 《教育科学》2006,22(2):80-82
本文以对汉语和德语元音格局的分析为基础,用语音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德国学生汉语元音的发音和中国学生汉语元音的发音,考察德国学生汉语学习中母语的正、负迁移在汉语元音学习上的表现,以便为纠正和克服不正确的发音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前人对外汉语离合词的偏误研究成果上,通过离合词的两种扩展形式分析了以英语为母语留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的偏误以及其原因。此外,从母语负迁移的角度分析了留学生使用离合词带宾语的偏误情况,并针对这些偏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