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略论中西家庭伦理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精神是家庭本位,西方传统的家庭伦理精神是个人本位,它们各有自己产生的背景。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各有利弊,现代家庭伦理精神的建构应超越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实现这两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家庭本位强调血缘关系与身份以及亲属之间亲情,遗嘱人的法定继承人对遗产拥有法定的特留份继承权。个人本位以意思自治为其基础,财产最终处分权归属于财产所有者。学界目前提出的家庭本位特留份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我国立法应当坚持个人本位,坚持遗产"扶养"的立法精神与理念,保留原有的必留份制度模式,明确法院在决定必留份份额时应当考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景  朱红祥 《文教资料》2008,(27):100-101
农村和城市家庭在教育观念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知识本位倾向.知识本位取代伦理本位成为家庭教育现的主流意识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德性本位是家庭教育观的主体性回归,家庭教育观必须回归到教育的德性上来,重视德性生命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各种“本位”说接连出现,从“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到“小句本位”.“字本位”的提出者,企图换一种眼光,结合汉语特点,从汉语本身出发为汉语研究找出一条新路.它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吸收了西方语言学的立论精神,试图实现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现代语言学与汉语传统研究的结合.本文回顾了语言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字本位”理论的阐释和研究,对运用“字本位”理论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制度变革创新的价值抉择过程,是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知识本位、学校本位价值观之间的一场博弈。社会本位在大学制度变革中有着强大的现实动力、功利目的与外在压力;从大学人的福祉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个人本位是制度变革的终极关怀之所在;以高深学问的增值为旨趣的知识本位是制度变革中的深层次文化动因;学校本位为制度变革提供了直接推动力与内化影响力。大学制度变革的价值博弈过程,从理性角度看,是这四种本位间因时、因地、因校制宜的合力。从代价视角看,人的发展本身才是大学制度设计与制度变革的终极价值关怀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研究多侧重文论、文章写作学及文化综观等定位,秉持以"语言为本位"的修辞学研究则普遍侧重于语言与文学、文艺、文化等的相互关系。《文心雕龙》是语言研究的传世之作,因此,语言本位的龙学研究应该立足于现当代西方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与修辞学和传统语言学研究形成互补,构拟"语言为本位"龙学研究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中西文化在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安排方面曾经都表现出以家族为本位的特征,但在其以后的历史中,却发展出不同的理路。在中国,以宗族伦理为传统的法精神和法伦理,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宗法社会可以称之为中国古代一切社会组织形态的“母社会”形态;而西方却在其逐步的发展中抛弃了初始时的宗法理念,发展出更符合西方价值的市民伦理。对中西法律伦理的基本精神做对比研究,揭示中西法律价值的不同本位思想。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中国宗法制度,进而揭示中西不同的法文化对制度建构的深层影响,对促进中国的法制建设至今还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严复"伦理本位"的自由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复不仅是近代中国译介西方自由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批判西方自由主义的第一人。严复的自由观反映出的是中国伦理本位文化所能容忍与接受的自由意志,而非西方个体本位文化中原汁原味的自由意志。概括说来,经过严复思想滤过的“自由主义”,与形形色色西方自由主义的根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汉语到底应该把"词"当做基本单位还是应该把"字"当做基本单位?这是中国语言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自从废除文言文的将近100年以来,学者们展开了拉锯式的思考。虽然词本位在《现代汉语词典》等领域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字本位仍然有相当的生存空间。目前就"词本位"和"字本位"问题专家们仍存在较大争议。这里发表的是2009年末第一届汉语独特性理论与教学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就该问题讨论情况的详细综述,是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教授根据会务记录进行的加工整理。  相似文献   

10.
"字本位"理论是在"词本位"理论对汉语语法理论解释力不从心的时候,汉语语法研究者所做出的突破。它指出了汉语和印欧语的重要区别,摆脱了印欧语的眼光。虽然"字本位"理论还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文化教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是教育价值观基本问题中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就会有偏重个人或偏重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绝对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是不存在的,两者各有其长,也有其短。在新的历史时期,应着力于寻求两者的融合,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极大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职高专“能力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活动和教育的效能。高职高专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呢?"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两种教育理念,分别从"能力"和"人格"两个维度来加以研究、阐述和应用。但是,两者都不能完全概括和反映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能完全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应该全面树立"能力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从民法基本原则及价值谈起。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代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14.
时代要求我们在高职教育领域要大力提倡"能力本位"。"能力本位"的提出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以学科化或以知识化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反思,不能把能力简单地理解为"职业能力",厘清它的内涵与外延十分重要。借鉴国际上能力观,应将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本来充满理性思维又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行为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过程中颇为流行的社会本位价值论,个人本位价值论和能力本位价值论各有合理之处,同时也存在内在逻辑的矛盾,只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阐述了由徐通锵先生首创并定型,潘文国等人发展的“字本位”理论,并对其观点进行了评价,认为“字本位”理论不仅继承了汉语研究以“字”为中心的传统,还吸收了西方语言学理论,较好的实现了中西方语言学的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言理论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世纪七十年末以来出现的种种“本位”理论,如记词类本位、句本位、语素本位、词组本位、小句本位、字本位等,认识其来龙去脉,特别是与国外有关理论的关系,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这些理论的提出在汉语研究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教育目的论中的重要理论,辩证统一地看待两种理论,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目前高校持续扩招而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的现状,高校教育管理应采取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结合的相关措施平衡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周谷平 《上海教育》2006,(9B):58-59
社会本位、个人本位教育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一是相互制衡的,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来决定其偏好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这一对矛盾运动推动着教育改革不断向前。[编按]  相似文献   

20.
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影响地方高校专业设置、课程选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地方高校多以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要、情感体验、人格尊严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实践能力。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应以辩证思维看待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教育价值观,建立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