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如果我说我把春天吃进了肚子里,大家一定会很好奇吧?这得从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说起。按照我们这里的传统,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做清明粿(guǒ)。为了让同学们理解“食药同源”的意思,掌握做清明粿的技巧,清明节前,班主任刘老师利用中医药实践课开展了一次学做清明粿的实践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做清明粿这一传统美食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电脑》2008,(4):2-5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又是最能体现中国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爱的一个传统节日。几千年来.我们在这个时节里祭奠祖先.悼念至亲.传承礼仪……从2008年起,国家正式将清明节纳入法定假日。90后们在清明节有什么话要说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让我们带着爱的微笑。寻找这一路上逝去的美好。而忧伤之外。明媚总会峰回路转。这,就是“清明”。  相似文献   

3.
忆祖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清明节,该给祖母上坟烧香了.祖母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她慈祥的笑脸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着.祖孙之间的亲情,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一种无法推却而又无比甜蜜的负荷.她缠绵成细密而柔长的情愫,让我们眷顾,让我们珍惜,让我们深深地怀念.  相似文献   

4.
张雨馨 《红领巾》2013,(11):41-41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今年的清明节,气温骤降,天空阴沉沉的,下着小雨.我随爸爸一道去烈士陵园扫墓,阵阵寒风从身边掠过,走在路上冷嗖嗖的,真有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念着这首诗,我的心情也渐渐灰暗起来。是呀,还有几天便是清明了。 今年我终于有空可以回老家看你了.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去世五年多了。记得一年级时,你时常督促我做作业,处处为我着想。那时.爸爸妈妈都到常州来打工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姐姐你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6.
清明那天的上午,市长罗同同志在办公楼大门口叫住了我,要我和他一起去五月花烈士公墓。我刚分到这里不久,“五月花”这个很美的名字吸引了我。“叫车吗?”我问市长。“不用。”他说。“骑车去?”“步行吧。”我们沿着一条明净的小河的河岸向东走去。天气很好,清明节,被大自然的巨手镶嵌在嫩绿和鹅黄的色彩中。我们走得不快。我很兴奋,市长同志却显得十分平静。“我戴红领巾的那阵子,每逢清明,都要去扫墓的。”我说。“是。以前……这是一个传统。”市长说。“现在,好像……”我看见市长面部难以察觉地抽动一下,突然把话截住了。“好像什么?…  相似文献   

7.
小鱼  朱昀  赵晓依  刘畅  陈思 《大学生》2012,(10):16-17
熬到头了?今年清明节本奈何只有三天时间,女友嫌折腾,索性就留在北京城里,走走眼皮子底下没去过的地方吧。节前有一天她神神秘秘地让我上QQ,说要传个东西给我。一打开,文件名赫然写着"清明北京出游计划"!我的天,清明北京出游还要计划?忐忑地打开文档,做得  相似文献   

8.
有个谜语:“一院隔成两下,三男二女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打到清明才罢休”打一用具谜底是算盘,但人们常常猜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人们常常把谜语中的“清明”二字理解为清明节,进而认定这个“用具”一定是清明前后用的一种农具,其实这里的“清明”也可以是“清楚明白”之意,换言之,只要猜谜者按“清明节”理解,就会立刻“误入歧途”并陷入困境。 这就叫不幸一种因“思维定势”引发的不幸 换言之,“思维定势”很象枷锁,它能把人们的思路局限在一个“自以为是”的框框里,使思考者一筹莫展。 请再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  相似文献   

9.
我们一家人     
儿子今年8岁,刚读小学一年级,是个比较懂事的孩子。一天吃晚饭的时候,他问我们,“你”字怎么写,“好”字怎么写,还有妈妈的“妈”字怎么写。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些,但我们一一告诉了他。一吃完晚饭,儿子就进了小房间,径自去写字了,而且多次对我们说:“不准偷看。”一副神秘的样子。我笑笑,说:“既然爸爸妈妈答应你不偷看,就绝不会看的,爸爸妈妈相信你,你也应该相信爸爸妈妈。”儿子笑了,埋头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我离开儿子,笑着对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妻说:“没有想到我们的儿子这么小就有了自己的秘密。”妻对我说:…  相似文献   

10.
爸爸妈妈说好今天带我去生态公园,可“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雨打乱了我们的安排。妈妈对我说:“明天吧。”我一整天就盼呀盼,到了晚上,天空雾蒙蒙的,我真担心明天去生态公园又泡汤了。  相似文献   

11.
清明节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相似文献   

12.
种瓜点豆     
<正>设计意图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清明时节,气温回暖,草木萌动,万物欣欣向荣,人们也开始早播,处处是春耕大忙的景象。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正反映出清明是播种的好时机。我园有丰富的户外自然资源,小池塘、农家小院、果林等都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孩子们经历过播种、照顾、品尝、收获,每一次都快乐且难忘。每逢清明节气,我们都会组织孩子们开展播种活动,感受从古至今人们种植的智慧和乐趣。  相似文献   

13.
在民间,人们把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华夏三大“冥阴节”。 清明节又称三月节.时间在农历三月,西历四月五日左右。“清明”本为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它是农业活动节气的一个标志:《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相似文献   

14.
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大约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左右为清明节。按古代风俗,这天人们要上山祭祀,为祖先扫墓。唐朝白居易有诗为证:“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清明野望  相似文献   

15.
标点符号索然寡味,学生一般不重视,教师往往也头疼。怎样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呢?一次我是这样讲的———“同学们,眼下快到清明节了,我们来欣赏一首写清明的诗吧。”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挂在前面,让大家共同朗诵了唐朝诗人杜牧的七绝《清明》...  相似文献   

16.
清明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清明节过后,雨水逐渐增多,草长莺飞,春光明媚,是春耕的好时候,农谚就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清明前后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候,因为气候和雨水的原因,这时候栽种的树容易成活。  相似文献   

17.
清明踏青记     
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先人的日子。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了忧愁和悲伤。这让我想起了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相似文献   

18.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又是最能体现中国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爱的一个传统节日。几千年来,我们在这个时节里祭奠祖先,悼念至亲,传承礼仪……从2008年起,国家正式将清明节纳入法定假日。90后们在清明节有什么话要说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我们带着爱的微笑,寻找这一路上逝去的美好。而忧伤之外,明媚总会峰回路转。这,就是"清明"。  相似文献   

19.
有个谜语:一院隔成两下,三男二女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打到清明才罢。(打一用具)谜底是算盘。但人们常常猜不出来,因为往往把谜语中的“清明”二字理解为清明节,进而认定这个“用具”一定是清明前后用的一种农具。其实这里的“清明”应该理解为“清楚明白”的意思。像“打到清明才罢”这样一个语句形式同时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思的现象,就是句子的歧义。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有些语言常常存有歧义,往往要在点破之后才恍然大悟,比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一是动宾关系,理解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一是偏正关系,理解为“把猎人咬死的那条狗”;再如“饺子包好了”,也有不同的意思,既可解释为饺子制作好了,也可以指用别的东西把饺子包裹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儿子背唐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背着背着,他的问题就来了:“妈妈,清明时节是什么意思呀?”我怕说复杂了他理解不了,就说:“清明是一个节日,和你们的儿童节一样啊。”下午,我好友来串门玩。儿子高兴地跑过去,拉住我好友的手炫耀似的说:“阿姨,你知道清明是什么意思吗?”我好友被他问得莫名其妙,说:“是一个节气呀。”儿子顿了顿,用稚嫩的语调对她喊:“阿姨,祝你清明节快乐!(”慌忙安慰好友的焦焦妈)4岁的芳芳养了一只小鸭子,每天跟它说话,周日还带它到楼下散步。出门前我叮嘱芳芳:“要注意安全。”芳芳认真地说:“放心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