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班就读班级数学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国栋一、引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主体形式,我国现在约有半数的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怎样使他们得到应有的特殊教育,同时还要能兼顾正常儿童少年,不降低正常学生受教...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而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得到自己应有的发展;不在于一枝独秀,而在于各擅其长;在丰富的体验中各不相同,在机会中各得其所。但目前有的教师只忙于对智力正常学生的教育,忽视了弱智生的存在,随班就读成了随班就坐,致使他们对学习更加不感兴趣。要真正达到随班就读的效果,教师就有必要正视和研究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必须针对残疾儿童的个性特点,组织安排课堂教学,在保证正常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让残疾儿童也尽可能提高。那如何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呢?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叶发钦 《中国教师》2011,(15):44-46,52
<正>一、问题的提出随班就读,就是让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在一起接受教育。随班就读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及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  相似文献   

4.
循化县以新周期“儿基会”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围绕“随班就读项目学校基本要求”,我们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为目标,积极丰动,因地制宜地科学构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巩固率,降低辍学率,促进了随读生的仝面、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198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里规定残疾儿童同样享有受教育权利,对于残疾儿童来说 随班就读是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维护自己权利的主要形式。对于城市来说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相关制度与措施相对成熟,而对于山区乡村学校来说较为落后,本文就以山区乡村学校残疾 儿童随班就读管理的情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8):154-155
<正>随班就读生就是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普通班就读,意在发挥集体教育优势,在教师的正向干预下,通过同龄儿童的交往互助,让随班就读生在班级中感受关爱、帮助和激励,从而模仿、学习,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农村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不容乐观,各方面原因都存在,家长认识不到位,普通学校的师资不能满足这些特殊的个体需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应该引起各方面重视,齐心协力,关注残疾儿童成长。  相似文献   

7.
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办法》明确提出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发展和普及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个主要办学形式,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新格局的需要。实践证明,这是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它打破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隔离状态,采取双向交流,实行一体化教育,让残疾儿童和健全儿童在同一环境下成长,这样有利于克服残疾儿童的闭锁心理、自卑心理,矫正缺陷、开发智力,  相似文献   

8.
特殊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又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等。随班就读就是指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例如在普通幼儿园和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中小学普通班里让特殊儿童少年与同龄儿童少年一起学习和活动,教师们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特别的教学和辅导,使他们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9.
罗琳 《陕西教育》2009,(11):86-86
随班就读是全纳教育理念下,结合我国国情将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放在一起的融合教育,而教学空间是全纳学校中保障随班就读顺利展开的重要物质空间.本文以盲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为例,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点探讨了教学空间的全纳性通用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一、现状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办法》明确提出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发展和普及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个主要办学形式,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新格局的需要。实践证明,这是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它打破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隔离状态,采取双向交流,实行一体化教育,让残疾儿童和健全儿童在同一环境下成长,这样有利于克服残疾儿童的闭锁心理、自卑心理,矫正缺陷、开发智力,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对健全儿童进行社…  相似文献   

11.
李艳红 《文教资料》2014,(6):125-126
“随班就读”是我国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已成为现有条件下实现“融合”教育的最佳途径。随班就读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无论是身体素质、心理发展还是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远不如正常儿童。他们与正常儿童在一起生活、长期相处的过程中,由于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因素处理的不当,都会给随班就读学生心理上造成较大压力,乃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需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相关人员的认识与素质。加大对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促进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达到最佳就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需要。它既符合国情,是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符合国际上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七五”中期至“八五”期间,北京市在开展盲、低视力、聋和重听以及轻度弱智儿童随班就读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实验。这次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全面调查和分析,为贯彻北京市特殊教育“九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巩固、发展、完善、提高”一方针,使北京市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提高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效果已经成为随班就读工作的重点。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开展特殊教育,两之间必然相互影响,如何使双方之间产生良性影响呢?目前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对正常儿童能产生哪些影响呢?能使孤独症儿童的父母产生哪些心理反应呢?会带来哪些相关的社会反应呢?为此我们在南京一所普通小学一年级某班进行研究,该班级有一名孤独症儿童就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高梅花 《中国教师》2012,(14):69-71
<正>"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教育形式,是中国大陆吸纳现代"融合教育"理念而开展的一种特殊教育办学形式。"随班就读"儿童包括智力低下儿童、残疾儿童和一些特殊心理表现的儿童。据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对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适应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1]所以,为了避免他们产生自卑感,并让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让他们能较好地融合到集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北京市宣武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坚持以满足儿童特殊需要为宗旨,以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发展为根本,把随班就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构建了适合区情、具有操作性并取得实效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为残疾儿童少年高标准、高质量地接受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隆林县重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1992年以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办起了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一个普通小学附设的弱智班;七十三个弱智随班就读班;二个盲童随班就读班;二个弱视儿童随班就读班和二个聋童随班就读班。学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28%。在全县形成以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17.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四个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随班就读儿童的教育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班就读儿童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普通师范学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试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室近年来特殊教育在我国有了迅速发展。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主体形式。现在我国约有半数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了使他们在普通班得到特殊的教育,对教师就提出了更...  相似文献   

19.
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象征着勃勃生机。营造随班就读绿色环境,就是要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残疾儿童的生命发展需要,建立使其享受平等教育权利的保障机制,全方位地为他们创造适合其身心发展的随班就读条件,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1988年《中国残疾人五年工作纲要》正式确认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办学模式,到今天,随班就读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在接收残疾儿童入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随班就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结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与随班就读的实际情况,对随班就读学生评估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评估中在工具、观念、方法、结果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对日后随班就读评估体系的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