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资料介绍 ,前不久 ,国家统计局下属的美兰德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城市做了一项调查 ,这五个城市0—12岁孩子每月的消费总额要超过35亿元 ,平均每个孩子每月要花费672元。调查显示 :北京一个孩子一月要花764元 ,上海次之 ,为736元。而这些钱 ,60 %以上用在服装和食品上了。调查还显示 :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这些钱 ,其中近40 %是孩子自己以零花钱的形式花出去的。笔者看了这份调查资料 ,颇有感触。随即对一处农村中学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71名住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家长每月给一个孩子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真相大白     
科勒探长2期答案:拐骗犯说每个孩子的卖价相等,总数是32300元。那么,32300应该被9整除。但实际上32300是不能被9整除的,所以科勒探长判断他可能隐瞒了100000元这个大数。数学计算中有一个规律:9和任何数相乘(0除外),积的各位数字之和一定是9的倍数。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09,(Z1):46-47
理财能力是商品社会中人的基本能力之一,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发展。一个9岁男孩的愿望?!"我希望买彩票中500万,先买辆奔驰,再用剩下的钱周游世界!"——一个9岁孩子的生日愿望让毕业于美国纽约商学院的李姗姗惊讶不已。后来,在与朋友们的交流中,李姗姗发现:现在的城市孩子多是  相似文献   

4.
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给孩子零花钱已成为普遍现象。有的小学生兜里常常揣着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零花钱。我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犹太人说,赚女人与孩子的钱最容易。 数据表明,中国0-3岁婴幼儿约7000万人, 其中城市婴幼儿约1100万人, 以城市新生儿家庭月支出 婴儿用品消费额890余元推算, 婴儿用品市场每年蕴藏着1200亿元的巨然商机……  相似文献   

6.
犹太人说,赚女人与孩子的钱最容易。数据表明,中国0-3岁婴幼儿约7000万人,其中城市婴幼儿约1100万人,以城市新生儿家庭月支出婴儿用品消费额890余元推算,婴儿用品市场每年蕴藏着1200亿元的巨然商机……  相似文献   

7.
四十九、还孩子天性吴文彬①日前报端披露一个全国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在7~9岁孩子中,贫血率达到30%。55.2%的初中生患近视眼。高中生达到70%,大学生则达到77%。每年参加高考体检,身体完全合格的只有15%。城市男孩中每10个人就有一个肥胖孩子。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与10年前相比,有的指标如肺活量、耐力、灵敏度、柔韧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前城市中小学几乎是独生子女的天下。由于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和“宁亏大人不亏孩子”的社会习俗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在在城市和一些较发达农村乡镇,中学生的消费水平一般都很高。据笔者1992年下学期在高中二年级四个班,对近200名学生的初步调查统计,一名中学生年均消费2500元左右,达到3000元以上的大有人在。一个孩子的消费超过一位家长的消费,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一个孩子的零用钱,更为两个家长零用钱的总和所不及。过去是好学生少花钱或不花钱,学生差的学生乱花钱、多花钱,现在是学习好坏的学生都花钱。有的孩子的零用钱,每月多达150元以上。这些零用钱的用场,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据国家统计局对北京、上海、成都等5个城市的调查表明:全国0~12岁的孩子的每月消费总额约40亿元。从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诸多关于少年儿童消费的调查研究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社会现实:孩子的消费水平高于大人。  相似文献   

10.
对于城市的“问题孩子”在农村的苦环境中能否得到改造这一话题,家长、老师和专家的看法不尽相同。大凡送孩子去的家长,态度肯定:城市诱惑太多,不利于孩子读书。苦环境,可以让孩子受到环境的熏陶,懂得生活的艰辛,学会自立,学会克服自身的缺点。但老师指出,城市“问题孩子”的产  相似文献   

11.
陈默 《家教指南》2003,(5):44-45
花钱大手大脚、喜欢攀比,已经成了城市孩子的通病。同学聚会、新年礼物,不少中小学生的零用钱不够花了,得经常向父母透支,还有孩子已经打起了压岁钱的算盘……为此,上海的父母们纷纷拿出“理财教育”绝招,和孩子签一份“零用钱合同”。然而,不少爸妈煞费苦心执行时,却往往在祖父母处遭遇“暗礁”。绝招:签订“零用钱合同”“甲方按月支付乙方零用钱60元,其中20元用于购买书籍,20元公交车费,10元自由支配,其余10元存入光大银行卡……乙方若无节制花钱造成透支,甲方有权在下一月将其零用钱减半;乙方若坚持每月存款1…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甘肃省在免除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校舍维修、免费教科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等方面将投入专项资金13亿元,其中中央承担9.13亿元,占70.23%;地方承担3.87亿元中由省级财政补助1.38亿元,占总资金的10.62%。“同在一片蓝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如今正在甘肃省广大农村中小学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马上就要开学了,可北京市海淀区一万多名农民工的孩子,却为自己假期过后到哪里上学而担心。农民工孩子上学难又一次成为今年暑期人们关注的话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项针对中国流动儿童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流动儿童失学率达9.3%,在已入学儿童中,有半数不能“及时入学”。在9个被调查的城市中,有20%的流动儿童无法进入当地公立学校学习,6周岁流动儿童未入学的比例达46.9%。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地区孩子的知识面要比城里孩子狭窄得多。但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运用语文教学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发现农村学生也有农村学生的优势。比如,农村孩子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情感体验等方面,并不比城市孩子弱。农村孩子从小生活在大自然中,接触自然的机会多,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比城市孩子深切。而农村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景观比城市丰富优越。农村地区由于地方小,人际关系简单,也没有城里人那么忙碌,人们的日常情感交流、沟通也很丰富。如何发挥农村学校特点,利用农村孩子认知方面优势和农村丰富的自然、文化等资源,开发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5.
马年春节过后,压岁钱就成了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2014年2月初,人民网对100位家长和60位孩子进行压岁钱调查,调查显示,40%孩子收到了1000~3000元压岁钱,32%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在1000元以下,15%孩子收到3000~5000元压岁钱,收到的压岁钱超过5000元的孩子有8%。面对孩子手中少则几百,多则上万的压岁钱,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它,使用它,成了一大难题。开学了,很多孩子荷包满满地投入到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如何借此契机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和理财方法,家园如何配合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本期策划为您支招。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日本学者的一份调查显示,与日本、韩国和越南相比,中国城市青少年的零花钱绝对金额最多。让人担忧的是,中国同龄孩子间零花钱的差额过大,父母给孩子零花钱较为随意,孩子对零花钱的支配权也偏小。日本学者表示,按比例而言,中国孩子的零花钱绝对额最高,“在我们调查的一个中国家庭中,读初一的中学生一个月零花钱达到400~500元,而据他母亲讲,这个数额在班级上并非最多”。按照实际购买力换算,这相当于日韩孩子家庭零花钱平均水平的2倍甚至3倍。中国孩子零花钱数额差距大在描述中国青少年的零花钱状况时,日本学者用了“不安定”这个词语来…  相似文献   

17.
《家教指南》2005,(1):33-33
经过测算,在我国一个孩子从出生到22岁成人,大约需要生活费12万元,教育费用27万元,合计40万元(此数据为中等城市较低标准)。这笔费用的支出是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资金供应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孩子的顺利成材。  相似文献   

18.
地方举措     
《教育》2006,(11):10-11
北京房山关闭深山中学北京房山7个深山区乡镇原有9所中学,近年来生源逐年减少,一个年级仅二三十人。同时,受地理位置、环境影响。教师“只有走的,没有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分配到霞云岭乡六七十个教师,现在仅剩下四人。从今年9月1日起,9所中学的2600多名学生将“出山进城”,集中到房山、良乡新城地区的4所千人规模寄宿制学校读书,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城市优质教育。市区两级为此要投入资金近4亿元。房山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山里娃进城读书增加的费用由政府全部承担。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指出,在毕业两个月之后,接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失业率是17.6%,其中农村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竟然高达30.5%,远远高于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城市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月薪大概是3505元,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高出了654元。农村背景的大学生就业比城市学生要差,意味着他们教育投资的回报率要低,正好揭示了为什么农村的孩子不愿意上大学。(《南方都市报》)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艺考生的家长,我们要比其他家长付出得更多。2月份开始着手准备孩子的文化课补习,一小时300~400元,前后花费了近8万元。随后,为了陪儿子参加专业课考试,我跟单位请了长假,11天辗转跑了好几个城市。我以前真没有想到,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会承受这么巨大的压力。我们要在孩子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上来回折返,不断地寻找平衡点,一方面要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美术创作,一方面又要适当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