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外媒导读     
正被遗忘的语言:奇努克混合语奇努克混合语是一种由努特卡语、奇努克语、萨利希语、法语和英语组合起来的混杂语言,这种语言流通了约200年。在1800年到1905年间,它曾是濒太平洋西北地区的法院和报社官方用语。19世纪60年代是奇努克混合语的黄金时代,使用者一度超过10万人。而到1962年,会说奇努克混合语的人已经不到100人。奇努克混合语时代的终结有  相似文献   

2.
王世欣 《世界文化》2012,(12):48-49
从广义上讲,Pidgin(汉语翻译成“洋泾浜”)一词指的是不同语种的混杂语,从狭义上讲,Pidgin指的是PidginEnglish,即英语与其它语种的混杂语,也称“洋泾浜英语”。如果在近代中外关系史的背景下考察这个词的话,中国人说的洋泾浜英语又有“广东英语”、“上海英语”和“唐人街英语”之分。19世纪中叶,当华工涌入美国的加州之后,讲的就是所谓“唐人街英语”。  相似文献   

3.
英语“Whodunit”一词意为根据谋杀案创作的侦探和惊险小说。这一口语说法源于美国,是侦探小说的代名词。但有一位侦探小说家却是典型的英国人,她的许多小说的风格也是英国式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笔名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  相似文献   

4.
正巴斯(Bath)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小城,位于英格兰萨默塞特东北部,距离伦敦只有100英里。它的闻名得益于天然的温泉资源,早在罗马统治时期就被发现,因此又叫做"温泉小镇",英文中"洗浴"(bath)一词便来源于此。直到今天,巴斯仍然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并且是英国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要想了解巴斯的渊源,必须从英国的历史中寻求答案。在罗马征服不列颠之前,英国主要由克尔特人等原始部落占据。公元前1世纪中叶,时  相似文献   

5.
英国人与酒     
蓬生 《世界文化》2008,(4):40-41
英国人爱喝酒。如果说英国有相当数量的人嗜酒如命,我认为这一点也不夸张。据英国西英格兰大学马丁·普兰特教授研究认为:英国人被描绘成醉鬼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自从罗马人当年入侵英国,历史学家就不断评论说,英国人比欧洲大陆的人更容易酗酒和酒后滋事。有史学家说:英格兰之所以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之战中一败涂地,是因为战前之夜,征服者威廉和他的诺曼底将士祈祷斋戒,枕戈待旦,而英军士兵喝得烂醉如泥。  相似文献   

6.
杨宪益 《寻根》2001,(6):33-33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是从西方学来的。我小时在家里都习惯叫火柴为“洋火”。根据英国大百科全书的记载,西方人家里用火柴是19世纪才有。1805年,有一个叫襄瑟尔Chancel的法国人,发明了用木条蘸硫黄做火柴。后来到1827年,一位英国人渥客尔John Walker才正式做出火柴。至于安全火柴,则是在1852年由瑞典人伦斯特融LundStrom制造的。所以西方人用火柴只是近一百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最近的一篇学术论文说,一个英国人要学会用本国语言通顺地写作,平均最少要耗费八年的时间。西班牙人的情况好一些,他们只需两三年的时间学西班牙语。情况最糟的是日本人,他们在受完高等教育之后还要学习语法知识,有时候,要写一个日本名字必须认识一百  相似文献   

8.
图瓦人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珊 《寻根》2007,(3):78-83
图瓦人以前我从未听说过,到了新疆的喀纳斯湖才知道有一支蒙古族的图瓦人。 喀纳斯湖,人称怪湖,位于阿尔泰山中段的新疆布尔津县境内,那是个用蒙古语称作“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英语里的伞一词源于拉丁语里的日阴,可见古时的伞是用来遮太阳的。古时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可以用伞,而且不是自己撑伞,由别人从背后为他撑伞。欧洲直到17世纪,才在法国发明了雨伞。但它只用于从家门口出来到乘上马车这段路上。18世纪后期,英国有个叫汉威的人,携带雨伞出游,引得路人用惊讶的目光盯着他看。妇女为了不让洋衣被淋湿,从很早便用雨伞,可是男人都是用帽子和斗篷挡雨。古时可以张合的伞的支棍是用鲸骨做的,伞柄是木制的。1920年前后,英国和德国开始用铁代替鲸骨。后来不断改进,用上了遭雨淋也不生锈的不锈钢,折叠的伞也出现了。还有弹力式的,只要一敲伞  相似文献   

10.
正北欧人平均都会"三语",除自己的母语外,还精通英语,至少还会另一种欧洲语言。而这"另一种欧洲语言",并不包括北欧其他语种;如果将母语外的北欧其他语言也算作外语,那么应该说北欧人通常会五六种语言了。究其原因,北欧的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和冰岛语都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系的北日耳曼语族,相互间十分相似,沟通起来也就不难。只有芬兰语属于乌拉尔语系,距北欧其他四种语言较远。而英语归印欧语系  相似文献   

11.
很难想象,如果意大利、英国、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没有足球,它们的人民将如何活得下去?巴西、阿根廷更不必说。我们可以不无夸饰地说,欧洲人与南美人每天就生活在足球之中,足球是他们的生命。非洲人因为有了足球而忘记了饥饿,而亚洲的情况则参差不齐,大致可分为左、中、右,爱球如命有之,麻木不仁有之,拒足球于千里之外亦不乏其人。不过,自现代足球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里,足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在全球范围内,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足球的滚动和足球化的扩散。即便在中国,人们对于足球的热爱就像宋人对词的挚爱一样,如果说“凡有井水之处,即能歌柳词”∞,那么,凡有人群处,谁能不谈论贝利、马拉多纳和罗纳尔多呢?因此,对足球活动进行化阐释,已成为一种当代性与世界性课题,而这并非故作惊人之语。  相似文献   

12.
巴洞人是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 ,是克伦族的一支 ,约有16万人。“巴洞”原为地名 ,意为“长脖子”。这是由于当地妇女的脖子比一般人的脖子要长三四倍。巴洞族妇女中 ,一直流行着一种奇异有趣的风俗 ,她们认为脖子长的女人才算美丽。为了让脖子变长 ,用一圈圈有伸展性的铜圈 ,套在脖子上 ,并以此作为妇女的一种装饰。她们认为谁的脖子最长 ,套的铜圈最多 ,谁就最美。这些铜圈是用圆形铜线制成 ,其直径大约有12厘米 ,最下圈 ,紧压着肩头 ,最上圈 ,紧贴着下颚。她们从童年时代就带上这些铜圈 ,随着生理变化和人体发育成长 ,每当脖子长一点 ,…  相似文献   

13.
裘周麟 《寻根》2006,(2):130-131
裘姓是少数姓氏之一。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裘姓仅10万余人.而浙江嵊州市裘姓就有2.2万条人,即占全国的1/5强。  相似文献   

14.
头尾争大     
头尾争大有一条蛇的头和尾互相争吵。蛇头对蛇尾说:"我应为大。"蛇尾对蛇头说;"我才为大。"蛇头说:"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走时在最前头,所以我为大。你没有这些本事,不能为大。"蛇尾说:"我让你走,你才能走。要是我不愿意的话……。"说着,就...  相似文献   

15.
黄强  张克 《寻根》2012,(5):111-115
百年来,史家都说最后一个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是东北的满族人。其实此说法不正确。一则,直到辛亥革命后,中国才有了与汉、蒙、藏、回族并称的满民族,此前谓之满人或满洲人。  相似文献   

16.
1、纪20《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错体邮票。1953年发行,该票的名称上有“苏朕”两字为错误,因为苏联是1922年底才成立的,1917年十月革命时还没有苏联,邮电部发现错误后于2月12日通电全国,要求停售邮票,但个别地区处理不及时,导致少量错票售出,1989年长沙举办的拍卖会上该套新票以1.2万元成交,日前新标市场价为7万元。2、特15《天安门放光芒》错体邮票。1956年6月15日发行,因有人指出该票图案天安门上空的万道光芒像原子弹爆炸,缺乏祥和气氛,于是邮电部在6月12日急电各地收回此票,但仍有少量流入社会,1993年北京拍卖…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发源地,古希腊人民创作了丰富多采的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欧洲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地理上的阻隔和社会条件的限制,除明代有少许记述外,直到清末,才有人开始在中国翻译介绍古希腊文学作品并逐渐受到了重视。相传为荷马所作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从19世纪50年代在中国已开始有所介绍。1857年1月创办于上海的《六合丛谈》杂志第1号,发表了英国人艾约瑟撰写的《希腊为西国文字之祖》一文,对荷马及其作品有如下的记述:初希腊人作叙史事和马(荷马)、海修达(希西阿德)二人创…  相似文献   

18.
段守虹 《世界文化》2013,(4):56-56,F0003,F0004
斯托肯巨石圈遍布欧洲的远古巨石遗迹约有5万余处,现在英国的巨石圈是最有名的遗迹之一。"斯托肯"一词在古代英语里是高高竖起的石头之意。威尔特郡的这些"高高竖起的石头"位于伦敦西南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一根接一根地排列,现在成为了残缺的圆形,直径可达到70余米。人们只知道这些石板最高的达10米,大石柱顶上横架着的巨大石板,重的约有三四十吨以上,却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经历了多少年,它们又是为了什么竖立在这儿的?这更增加了石圈的神秘性。  相似文献   

19.
<正>学过语言学的人可能曾接触过一个概念“孟—高棉语族”。这是南亚语系四个语族中包含语种最多、使用人数最多、地域覆盖最广的语族,分布于从印度东北部到柬埔寨和越南等东南亚许多地区,其主要语言有越南语、高棉语、孟语、佤语、布朗语、德昂语(原称崩龙语)等。对于其中的“高棉”一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知道这是对柬埔寨或其主体民族的古称,然而“孟”(英文为“Mon”)所指何意可能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晓。  相似文献   

20.
蓬生 《世界文化》2006,(6):37-38
凡在伦敦生活过的人,都会有一个很深的印象:作为国际大都会的伦敦,在餐饮方面也十分国际化,尤其是法式、意式、中式、印度式餐馆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就说这展示咱们中华饮食文化的中餐馆,且不说位于市中心的唐人街,哪怕在不算繁华的去处,你想寻找一家也非难事。目前在英国定居的有30万华侨、华人,而住在伦敦的就超过一半,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从事餐饮业。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伦敦中餐馆为何如此众多了。这里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伦敦的中餐馆基本上都是由来自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开的。这些人一般在上世纪40至70年代移居英国,当初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