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远工程)是国家为了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在硬件设备配置完成之后,如何在现有的设备基础上,有效推进农远工程的教学应用就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黄冈地区衣远工程目前存在的教学模式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并总结出目前该地区在农远工程环境下使用的6种教学模式,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农远工程是本世纪我国推出的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的一项巨大工程。农远工程自2003年开展到现在,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城乡和区域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所取得的成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从“知沟理论”视野下,对农远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农远资源的应用效益,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本文从设备监控、资源下载、资源使用、应用整合等方面就农远工程应用的信息化管理情况进行研究与探索,期望通过实时采集监控设备、资源的应用情况,自动上报、统计、分析所采集的数据,按照设定标准,生成考核评价报表,对农远工程应用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农远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从而使农远资源能够最优化地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回归生态的农远工程教师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的状况,是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国家教育系统、农远工程、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是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系统的外部环境保障系统,教师培训系统内部受到内隐性、外显性因子的共同影响.从宏观层面上增强外部保障系统的理解与研究、中观层面开放学校管理、微观层面以提升教师能力为核心的优化方案是保证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系统生态持续平衡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农村中小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作为担负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音乐,面对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农远工程效益,拓展音乐教育资源。实践中有效利用农远工程的三种模式,合理利用农远资源优化农村音乐课堂,给农村学校音乐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有力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农村中小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作为担负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音乐,面对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远工程效益,拓展音乐教育资源。实践中有效利用三种模式,合理利用农远资源优化农村音乐课堂,给农村学校音乐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有力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分析“农远工程”的应用、发展绩效为目标,引入绩效技术ISPI模型,在对“农远工程”百校五年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分析、环境分析和绩效差距分析三个方面,分析试点项目校的“农远工程”应用发展绩效,总结试点项目校对设备以及资源的应用状况,找出实际差距,并提出促进绩效提升的对策与建议.绩效分析的结果对农远学校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效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建成,给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契机,贵州省安顺市作为最早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地区之一,农远工程的应用效益如何,怎么促进工程的可持继发展从而促进贵州安顺教育的发展值得研究,文章分析了“农远工程”在贵州省安顺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远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教师培训的问题,一直是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不仅关系到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农村教育未来的发展。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技能过硬并且能够自觉有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农村中小学农远工程实施的关键。主要从农远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保证农远工程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从农远工程的三种模式入手,首先对农远工程三种基本模式做一简单介绍,接着分析农远工程各种模式的建设与应用现状,最后重点提出了保证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途径.以使农远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难点和重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努力方向。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优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通过分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探讨怎样利用农远工程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共同启动和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1]随着农远工程的实施,大部分的项目学校和教师都能够正确认识农远工程的意义,积极参与农远工程的实施,对农远工程的各种资源在教学中应用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农远工程实施抱有非积极态度甚至是消极情绪.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教师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时策,以期进一步推进农远工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重硬轻软”可谓是教育信息化的顽疾,也是制约教育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是政府斥巨资打造现代农村教育的创举,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重硬轻软”,做到软硬件有机结合,将成为此项工程成败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浙江省农远工程光盘播放点的建设工作,探讨在农远工程实施中如何实现软硬件的有机结合,使农远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已经进入全面的教学应用阶段,为了解农远工程资源(以下简称"农远资源")常态化的课堂教学应用状况,对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对辽宁省农远工程项目学校进行取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善了农村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也出现了资源应用的方法不当、有效性不高的现象,影响了农远工程的效益.经过分析,笔者认为这与教师对资源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策略,以期为促进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从2003年实施以来已经有7年的时间了,现在已经在农村中小学广泛推进,但是教育软件资源针对性不强、不契合农村教育教学实践的情况对农远工程的深入发展构成一定阻碍,对此文章提出开发本地社会教育资源以促进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地发挥农远工程效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农远工程”的开展为背景,在对七省百校五年“农远工程”发展绩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农远工程”的突出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照顾地区差异、改进培训措施、保障硬件设施更新与维护、丰富教育资源库和完善保障制度等五个方面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农远工程”的深入推进和“后农远”项目的持续开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业工程”)从2003年实施以来已经有6年时间了,它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给中小学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怎样用好“农远”资源,仍是现阶段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农远”管理员工作的实践与感悟,深入剖析“农远”设备闲置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远”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是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开展的最后一年,进入2008年以后国家农村远程教育进入重视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教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农远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提,农远教师发展的新特点是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关于农远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及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方面研究的缺失是农远工程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农远工程的实验学校分布区域广泛,由于历史因素、地理环境以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农远工程的应用发展也体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为了分析农远工程在不同区域应用发展的差异,探索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剖析问题,归结原因,以求发现“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本文针对全国七个省份共100所学校进行深入调研,从应用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在对收回的调查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后,从信息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学校资源应用、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师资科研以及学生学习态度七个方面展开比较,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和交叉列表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本文总结出了造成“农远工程”发展过程中区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为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