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尔雅>郑玄注问题,从清代余萧客开始,探讨的人不绝如缕,所涉及的最主要材料为<周礼注疏>引<尔雅>云"北极谓之北辰",其下引郑注云"天皇北辰耀魄宝".笔者仔细梳理诸家讨论,详细分析<周礼注疏>中的材料,认为<周礼注疏>中的材料很可能不能证明郑玄注过<尔雅>."天皇北辰耀魄宝"究属何书之注,亦无法确指,谨慎的态度当是阙疑.  相似文献   

2.
在第14个"世界读书日"前后,江苏太仓图书馆在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支持下,编印了导读小杂志<尔雅>,向该馆读者、"市民讲堂"听众和太仓地方文教公务各界读书人士,以及全国图书馆界、阅读学界专家学者广泛赠阅新刊,受到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3.
<(古逸丛书>本<尔雅)之底本辨析>一文中,所得出的大字本<尔雅>是一个经多次作伪之本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本文通过详细考辨和论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顾广圻刻《尔雅》的版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嘉庆顾广圻刻本<尔雅>系据明嘉靖吴元恭刻本翻刻,文字经过校改.本文通过对传世不同印本的校对后发现,顾本有初印、后印之别,文字较吴本有所校改.校改的依据是另一系统的文本.  相似文献   

5.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有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又称“周公著《尔雅》一篇”,或言“孔子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莫衷一是。其实成书可能在西汉末甚至东汉初,略晚于《毛诗》。它缀辑旧文,递相增益,非成于一人之手,周公、孔子都是依托之词。  相似文献   

6.
林英 《图书馆杂志》2008,27(5):96-97
在第14个"世界读书日"的日子里,江苏太仓图书馆在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支持下,首次编刊和印行了导读小杂志<尔雅>,向该馆读者、"市民讲堂"听众和太仓地方文教公务各界读书人士,以及全国图书馆界、阅读学界专家学者广泛赠阅新刊,受到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所载"<墨子>七十一篇"不含目一篇在内,刘向校定<墨子>后所上叙目在六朝至隋代之时曾单独成一卷.从版本流传、史志目录所载及唐宋类书所引<墨子>佚文来看,目一篇与<墨子>十八篇之亡当在唐代.十八篇中,篇名可考者有十四篇.  相似文献   

8.
《尔雅》研究,在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据笔者所知,有关方面的著作大约有150种。历代学者这样重视《尔雅》研究,与《尔雅》内容所显示出的多方面价值有关。《尔雅》是一部解释古代语词的训诂专著,具有词典的功能;其内容所涉及的学科较多,具有百科的性质;它是儒家13部重要经典之一,作为语言著作在经学史上独领风骚。总而言之,《尔雅》"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  相似文献   

9.
晋代郭璞的《尔雅注》作为研究中国训诂学开山之作(?)《尔雅》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入门书,历来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但是,《尔雅郭注》自问世以来,翻刻影抄,版本百出,自然难免鲁鱼亥豕、泥沙俱下。因此,研读《尔雅郭注》就不能不首先弄清其版本流传情况,择善而从。否则,诚如张之洞所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张之洞《书目答问·略例》)  相似文献   

10.
蒋伯潜先生及其文献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20世纪重要的文献学家之一蒋伯潜先生在经学文献研究、校雠目录学研究及诸子文献研究等方面的成就。认为这些著作在学术见解、重点阐释、资料取舍与安排等方面多具独到之处,兼有知识性、资料性和学术性,不少随书附录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清训诂学家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83年6月影印本。以下简称《义疏》),虽不象《尔雅义疏·序》作者宋翔凤所说"凌唐跞宋,追秦汉而明周孔,至于旁皇周浃,穷深极远"那样完美,然郝氏知识渊博,功底坚实,长于名物训释考据,郭璞《注》、  相似文献   

12.
《〈尔雅文字考〉序》一文最初见于孔继涵微波榭刊《戴氏遗书》,后段玉裁经韵楼所刊《戴东原集》、《安徽丛书》编印处所刊《戴东原先生全集》及现行其他刊本,尽皆收载。这篇文章提出"儒者治经,宜自《尔雅》始"的著名论断,倡导"援《尔雅》以释《诗》《书》,据  相似文献   

13.
西汉人笔下有关商君的"开塞"一词,或指"商君之术",或指<开塞篇>.<开塞篇>中的"开塞"意指开辟新的"兴王之道";"上世、中世、下世"分别对应于西周、春秋至战国中期、战国晚期三个历史阶段,反映了商鞅学派的历史观和建立君主集权的官僚制帝国的政治目标.<开塞篇>一般认为非商鞅手著,但所谓商鞅本人的刑赏观与<商君书>中刑赏观的矛盾还不足以支持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4.
<管子>全书多论说之文,只<大匡><轻重>等十余篇间杂叙事,以张扬管仲辅佐桓公成霸的事迹.而与<左传>等史书对照,其事迹多属后世作者变改历史或主观虚拟,并多用铺陈、生发的小说笔法,因而远离历史,属拟史小说.其中<轻重>诸篇不仅多为虚诞之想,还带有明显的游戏性质,脱离先秦多种子书虚拟文字的实用性,成为实在的"齐东野语"--小说.  相似文献   

15.
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汉书考异>中,认为<汉书·艺文志>"礼类"著录的百三十一篇<记>是<大戴记>与<小戴记>之和,可是,通过分析二戴<记>的材料来源、比较二者篇数及内容,发现钱氏的说法是有失允当的.  相似文献   

16.
<编辑管理>编辑部: 因为档案学教育背景,毕业后初试笔刀,几篇小文被杂志刊用,自此与<档案管理>结缘.后因"档案界"诞生,专业感情使然.自己偶然的注册,不料竞与之续缘.  相似文献   

17.
按说,经过这几场大风大浪之后,<三上桃峰>事件就该尘埃落定了.但是,随着<三上桃峰>的准备平反和正式平反,关于<三上桃峰>编剧的署名问题,却掀起了许多波澜. 1989年,杨孟衡在该年度的大型文学刊物<黄河>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纪实文章,题目为<桃源风云--<三上桃峰>事件纪实录>.文章中说:1978年8月,<人民戏剧>编辑部把平反的消息通知贾克和杨孟衡,并约他们写文章批判"四人帮"的罪行.  相似文献   

18.
朱祖延先生主编的《尔雅诂林》,约1000万字,最近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一) 《尔雅》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编纂的词典,有人还认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百科性质的工具书。这部书的著者和著作年代,学术界基本认同这么一种观点:最初成书当在战国末年,是当时一些儒生汇集各种典籍词语的训释资料编纂而成,并非一人之作。此后流传至汉代,又经过经师儒生的陆续增补,才成为今天所见到的《尔雅》。所谓"尔雅",意思是以雅心之言解释古语、方言,使古  相似文献   

19.
对文学十分执着的台湾作家隐地,伴随尔雅出版社走过了四分之一世纪。尔雅由小树发芽,成长为开枝散叶的大树,始终坚持文学方向,没有扩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学术史的视角,论述了《说文》与《尔雅》在中国古典目录中的分类旨趣,及两者在"小学"学术研究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