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江西临川人,是北宋地主阶级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神宗时两次出任宰相,实行变法革新。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变法运动,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极力反对,双方开展了激烈的斗争。王安石为培养变法所需要的人才,对儒家的教育和旧的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废除了明经科,并用自己的观点解释诗、书、周礼,撰成《三经新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他倡导“学以致用”的新学风,主张向有实际经验的人学习,还创设了医学、律学和武学,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王安石在教育上主张的“新学”同守旧派“理学”的斗争,是当时变法与反变法政治斗争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王安石变法从本质上说是改良主义的,这就决定了他的教  相似文献   

2.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里的最后一句,全诗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我认为这样解释非常勉强。因为作者当时身在瓜洲(今江苏镇江对岸),与其家乡江西临川远隔千里,不可能月夜赶到家。再说,作者当时已官至宰相,按常情,他回家时即使不大讲排场,也不至于趁月色不声不响地回家吧!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句诗呢我们知道,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被列宁誉…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收录了北宋政治家、诗人、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但是,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却是分歧较大。其中,有一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大部分的教学参考书、学习辅导书以及大多数人都持这种观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在从政期间,王安石发觉北宋统治者积陈守旧、固步自封,以致国力羸弱,于是上“万言书”、“百年无大事扎”等力主变革。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被神宗任为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推行变法。由于变法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变法屡屡受阻。熙宁七年(10…  相似文献   

4.
《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文学家。他曾任副宰相、宰相之职,并积极从事革新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这一变法虽有当时的时代局限和王安石本人的阶级局限,但他能够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抑制和打击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兼并行为,客观上对生  相似文献   

5.
月亮作为一种自然景物,常常被我国古代诗人当做寄情之物。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的古诗,有不少描写月亮。诗人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一、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井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处离我故乡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呵,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王…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改诗     
北宋诗人王安石写过一首《船泊瓜州》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里所说的"京口",指长江南岸的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与京口相对;"一水",指长江。王安石住在金陵(南京)钟山,这首诗表现了他对钟山的怀念。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就表达了他的这一想法。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中叶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出于变法图强的政治需要,王安石十分重视人才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北宋王朝处于积贫积弱、吏治破败的危机关头,他出任宰相,大胆地起用了一批变法革新派人士,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新法。王安石的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变法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关于如何培养、管理、选拔、使用人才的许多观点和理论,在今天仍然是足资借鉴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8.
伟大导师列宁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一文中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十一世纪,是中国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正在一步步走下坡路的时候。王安石(公元1019—1086年)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曾两次作宰相,实行过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运动。他的变法,削弱了大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所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次变法的某些方面在客观上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的部分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所以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公元11世纪的中国地主阶级已经走完了它上升阶段的路程,成为衰落腐朽的阶级。为了挽救北宋社会危机而产生的王安石变法,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以维护加强封建统治、镇压农民起义为出发点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由于变法没有广泛的社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中期,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当时,围绕着是支持还是反对这次变法,在地主阶级内部进行了一场尖锐、激烈的斗争。变法派以王安石为首,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反变法派以司马光为头目,后台是曹氏(仁宗后)和高氏(英宗后)两个太后。王安石说,他与司马光的斗争,是由于“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即由于所执行的路线不同。司  相似文献   

11.
《泊船瓜洲》是北宋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传世名篇。全诗共四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文字浅显易晓,但诗中所深蕴的思想感情可能不易为人理解。比如诗的末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参》上这样写:“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这句的意思是,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去呢?也就是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12.
《泊船瓜洲》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篇。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选编了这首诗。全诗是这样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这首诗的大意的:瓜洲和京口之间只隔了一道长江,从京口出发,只需要再翻过几座山就到了南京。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我在备课的时候产生了一个疑问:作者思乡之情如此强烈,那他为什么不乘月色回家呢?一问其他教师,他们也有同感。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原来王安石的家乡并非在南京,而在离南京有…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第十册21课《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许多教学参考资料都认为,是作者罢相之后回乡路过瓜洲时所作。以往我都是按照上述写作背景来组织教学的。但是随着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便出现了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既然是归还家乡,而且已到了与家乡近在咫尺的瓜洲,诗人又何须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呢?一般说,只有在离开家乡时表达这种感情,才是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大诗人,他曾经写过一首名诗《泊船瓜洲》,起初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特别喜欢诗中的“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不够生动、有力,他先想改为“入”,但想想不够好,就想改成“过”。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查阅了一部分资料,现介绍如下:资料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小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中说《:泊船瓜洲》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资料2《.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500个语文故事》(方洲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16.
列宁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①王安石,字介甫,是我国北宋时期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地主阶级革新派首领。他崇尚法家,主张变革,勇敢地实行了著名的“熙宁变法”。他不怕阻力,敢于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顽固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答司马谏议书》②就是王安石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提倡法治,讨伐“腐儒”的战斗檄文,它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敢干冲破儒家“天不变,道亦不变”等传统观念的反潮流  相似文献   

17.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许多教学参考材料都认为,该诗是作者罢相之后,回乡路过瓜洲时所作。以往我都是按照这一写作背景来组织教学的,但是随着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便出现了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既然是还归家乡,而且已到了与家乡近在咫尺的瓜洲,诗人又何须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呢?一般说,只有在离开家乡时再表达这种感情,才是比较符合情理的。如果马上就要回到家乡,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期,王安石担任宰相,对国家的一系列法律进行了一场变革。王安石本打算通过变法来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好一些,然而,他的变法却触动了某些国家权贵的利益,遭到干涉和阻挠,最后还是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去了宰相的职位,到江宁担任知府。王安石乘船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并没有用官船,而是换上便装赶路。开船之前,王安石对手下人说:"如今我已经不当宰相了,如果路上停靠码头时,有人打听我们,千万不要透露身份,免得  相似文献   

19.
自秦统一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内部自上而下的改革,其规模之巨大、时间之长久、内容之广泛、效果之显著,王安石变法当首屈一指。这次变法之所以能在全国推行,当然是由于宋神宗的支持,然而王安石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既是新法的决策者,又是主要的推行人。在辅佐宋神宗进行变法的过程中,王安石确实表现出具有治理国家的远见卓识和杰出才能。  相似文献   

20.
正《泊船瓜洲》系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绝:"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宋诗鉴赏辞典》如是赏析该诗:"‘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原本是一首思恋家园的乡愁诗,为何被当作政治抒情诗来解读?诚然,"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是否著一"绿"字,便春风浩荡,明月高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