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张先的词与柳永齐名。宋初词以小令为主,张先不仅小令写得很好,还是一位较早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作家,对词的形式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实则张先在宋词的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尚不能与柳永相比。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这些“影”字句,往往动中显静,以朦胧飘忽的景物反映出幽冷宁谧的意境。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他自己也很得意于“云破月来花弄影”,以及《归朝欢》的“娇柔懒起,…  相似文献   

2.
王忠杰 《考试周刊》2012,(34):11-13
张先的词音律委婉,结构缜密,格调高雅,以情动人,是北宋时期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张先部分诗词的解读,探究婉约风格的清新、圆润、阴柔之美。  相似文献   

3.
张先作为北宋初期诗词初步融合过程中较典型的一位词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张先词的题材、抒情方式、创作技巧、结构等方面分析其词的诗化和散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张先作为北宋初期诗词初步融合过程中较典型的一位词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张先词的题材、抒情方式、创作技巧、结构等方面分析其词的诗化和散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张先作为宋词转型期间的重要词人,在词境的推动和艺术手法的创新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文章试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从审美情趣、情感表达、绘影艺术等三个方面对张先词的"妙境"作一定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诗为词"的出现是对北宋初中期颓靡词坛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它改交了词体原有的特征,也改变了词体的发展趋势.它的创作倾向由苏轼处获得成熟定型后,大致形成了以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式的雄旷激越和以张先、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式的风流闲雅为主的两条线,分别影响了以后的"苏辛派"与"周姜派"词人,直至近代.  相似文献   

7.
北宋初期,词体创作除遵循晚唐五代花间一脉外,还逐渐呈现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张先则是其实践者之一.文章主要论述他在词体创作手法上对诗体的借鉴,突出表现为典故运用的日益频繁和化诗入词手法的大面积使用,这使得张先的词无论是从内容上、语言上还是意境上都不同程度地散发着诗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北宋前期词人张先,以三首妙用“影”字的词著称于世。他的词集中带“影”字的词共31首,内容有自然风光的描绘.离情别绪的抒写,士大夫豪华生活的再现等。词风清新秀丽、曲折委婉、意境幽深、文笔之妙、巳臻化境。  相似文献   

9.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从北宋初到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经历了它的酝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轨迹当中,有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或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10.
北宋初期,词体创作除遵循晚唐五代花间一脉外,还逐渐呈现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张先则是其实践者之一。文章主要论述他在词体创作手法上对诗体的借鉴,突出表现为典故运用的日益频繁和化诗入词手法的大面积使用,这使得张先的词无论是从内容上、语言上还是意境上都不同程度地散发着诗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北宋初期,词体创作除遵循晚唐五代花间一脉外,还逐渐呈现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张先则是其实践者之一。文章主要论述他在词体创作手法上对诗体的借鉴,突出表现为典故运用的日益频繁和化诗入词手法的大面积使用,这使得张先的词无论是从内容上、语言上还是意境上都不同程度地散发着诗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北宋初期张先词中所呈现的"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主要表现在酬唱赠答的实用功能、士大夫情感的抒发和化用诗句入词的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以诗为词"的张先词具有一定的诗的情思、品位,典雅、厚重,同当时词坛上流行的以柳永为代表的俗词有很大的不同。张先"以诗为词"不仅在词从晚唐五代、北宋初期到北宋中后期的过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苏轼"以诗为词"历史任务的最后完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因此对于张先词的意义及其在词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湖州籍著名词人张先是北宋词坛上一大家.他留下了许多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传诵的名篇、名句.张先对慢词形式的采用和词风转变的尝试上,曾化了不少精力,其功绩是不容抹煞的.以往由于人们把张先笼统地划归在婉约派(有的称之为“艳冶派”)词人中,对其在北宋词坛上的作用和影响评价偏低,对张先词的艺术成就也未能给予应有的正确的评价,为此笔者认为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北宋词人贺铸填有《青玉案》词。词中云:“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了他在江南梅雨季节里,过着孤独生活的愁闷心情。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连用三个比喻,喻出了“愁”之多、“愁”之深。这种用景色来比喻愁情的写法,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而似乎可以捉摸,贺铸也因这首词妙不可言而被后人誉为“贺梅子”。北宋词人张先,其词多写士大夫诗酒生活和男女爱情。他的词善于描绘一种朦胧美,又特别以描写“影”而著称。他曾有三个写“影”的佳句最为著名:《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歌》:“娇柔懒起,帘压卷花…  相似文献   

15.
“以诗为词”的出现是对北宋初中期颓靡词坛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它改变了词体在某个发展时期内固有的本质特征,也改变了词体的发展道路。它的创作倾向由苏轼处获得成熟定型后,大致形成以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式的雄旷激越;张先、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式的风流闲雅为主的两条线路,分别影响了以后的“苏辛派”与“周姜派”词人,直至近代。  相似文献   

16.
北宋词人张先被人誉为“张三影”,其小令清新可喜,疏秀平易,特别善于运用“影”字营构画面,生动鲜活,亲切可感。张先词作使宋初词坛焕然一新,在中国词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词的文人化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看起来是矛盾的.柳永词的通俗化与苏轼词的"诗化"、"文人化",只能是北宋前期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人词创作不够成熟的体现.但不成熟时期的词,感情流露是自然的、感人的.随着"文人化"、"诗化"的进一步发展,词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和创作中极力倡导"词别是一家"说,她一方面阻止了词体在形式上进一步向诗靠拢,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词在文人情趣方面的纯粹性.应该这样论断:李清照的词论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词的"文人化"、"诗化"理论,既是一种补充,又是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先生的“出入说”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张先的“影词”典型地体现了“出入说”。张先词的独特之处便是虚实之境的创造,而这种审美境界在直观上突出表现为物影的描绘(入),在此基础上形成词境的朦胧清幽之美(出),以此表现了宋人本质上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9.
魏晓帅 《语文知识》2012,(4):103-104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本文拟从词之起源、词之本色特征、柳词创作年代与晏殊、张先、欧阳修之比较,以及他对词之体式的革新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还原他在词史上应有之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全宋词>中的北宋词入手,通过分类列举的方法分析了"了"在北宋词中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考察了北宋时期"了"的语法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