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更能起到协调整合与价值导向的作用。网络时代带来了高校环境与学生特点的变化,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以与网络技术以及其他话语实现有效融合,促进话语功能的实现;另一方面,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沦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树立起教师与学生"两个话语权主体"的思想,消除"霸权"意识,建立起"对话"机制,并且使网络技术与网络思维得到充分应用,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拓展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文化交流空间.网络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手段,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其突破点就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转变和创新、构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及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时代,各种错误思想文化通过网络大肆传播,猛烈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网络传播的新特点,使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巨大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通过大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思想文化"产品"和服务;与时俱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供给主体格局等,切实做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既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文章分析了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以其信息传播便捷、快速、高效的优势,以及虚拟性、平等性等特点,给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网络虚拟性、信息不真实、传播内容不健康、西方网络文化的冲击等使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因势利导,在充分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突破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弥补传统思政课内容的不足,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从强化渗透时政热点、搭建教育平台、增强大学生实训锻炼、整合红色资源、结合学生党建工作促思政教育等方法探究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  相似文献   

7.
刘垚 《学周刊C版》2019,(7):20-20
融媒体充分利用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特点,促进传播内容、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融媒体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本文介绍了融媒体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同时,提出了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使思想文化交流的空间进一步拓展,网络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基石,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应对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探索网络对高校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搭建与网络相适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当前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现实性、逼真性、交互性等特点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网络环境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出现的新矛盾的过程中,应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相比,无论是在施教方法上还是在理念方面都更具时代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利用网络优势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但是,必须承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继而形成了一种“哈姆雷特式”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开放性、交互性、复杂性、快捷性、能动性、预见性等新的特点和规律。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增强网络意识,整合各方面力量,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不断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迅速发展,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需要对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传统信息获取渠道的改革,应运而生的微博、微信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推动着整个社会向"微时代"发展。与传统教育相比,因其具有传播对象大众性、传播速度瞬时化、传播时空的零距离性等特点,具有显著的自身优势。教育者可以借助其优势来加强与受教育者的交流,消除传统教育带来的一些弊端,将其合理地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革和完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环境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途径.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具有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教育方式和手段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存在的各种弊端,结合网络的特点和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呈现出网络依赖明显、个体自主性增强、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等新特征.随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的挑战:传统教育模式渐受冷遇,教育者地位优势不在,教育内容亟待整合等.正视自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冲击和肯定自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所具有的优势同等重要.因此,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对策具有相当的紧迫性.从“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坚守、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升,到贯穿其间的自媒体平台的有效运用,成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SNS信息传播特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交型网络兴起。社交型网络的信息传播具有基于真实的人际交往构建的传播环境,基于多元化人际传播情景的传播手段等特征。为主动适应SNS时代的多方面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健全网络管理规范,建立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发挥技术优势,推荐网络阵地的转型升级;加强教育渗透,拓展网络预警系统新平台。  相似文献   

17.
邹俊 《华章》2011,(25)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网络作为一种文化正在崛起,并且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然而网络的迅速发展,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利用好网络虚拟实在技术是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高校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网络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已经凸显出来,已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大学生网络组织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遇和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网络管理,发挥网络阵地优势,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网络走进校园,对大学生的交流视野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的冲击.面对这种形势,高校应该充分挖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充分发挥人员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加强对网络的研究、开发、利用和管理监督,大力推进"四个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内容广泛且复杂、综合度高、影响深远的课题,其在全世界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言而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也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化交流渠道也更加方便快捷,使得东西方文化与政治、经济、思想等众多方面的思想交流也日渐频繁。国外文化在我国的传播,给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并且对我国政治教育模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以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渗透为研究内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根本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