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段时间以来,南海海域颇不平静。从6月14日到7月15日,美国在南海主导了4场联合军事演习,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动作频频,南海局势风云涌动。其实,考古和文献史料早已证明,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2.
南海诸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地质勘察表明南海地区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加之南海战略通道的重要性,周边国家不顾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出于各种动机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目前,南海地区局势严峻,未来南海问题解决存在不确定性。处理南海问题,中国需要新思维。  相似文献   

3.
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有确凿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二战之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南海问题,直到南海拥有丰富石油储藏的报告发表后,才出现南海争议.南海争议的实质是争夺战略利益和战略资源.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南海政策始终寓于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睦邻友好的周边政策之中,并把“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基本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4.
对相关地区的命名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具体表现,反映了国家对地方的管辖。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命名,自有其历史演变的过程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国家对南海管辖逐步而具体的历程。清末李准命名西沙诸岛之前,对南海的称呼虽始终没有形成官方统一标准,但当与各种军政管辖行为相结合时,可以确认为初始的领有关系和原始权利。20世纪以来的四次标准化命名,则不断在西方主权概念下从根本上确认了中国对南海的管辖权和主权。历史至今,对南海的命名均是中国进行有效管辖的具体反映,具有不容置疑的国际法效力。  相似文献   

5.
南海诸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诸岛是分布于南海中的中国大小二百多个岛屿、沙洲、暗沙和礁滩的总称,按其自然群体组合和地理位置分布,分为东沙、西沙、南沙和中沙四个群岛。所谓“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中国人民长期在南海中的航行和生产生活的实践,才逐渐发现它们,加以命名,并不断经营、开发,随之成为它们的主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以史实为依据、符合国际法的。首先,南海诸岛最早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期,中国人民就开始在南海航行,通过长期…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战略位置、资源安全及海上贸易等方面分析了南海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性,认为维护南海诸岛主权和海洋权益对内应制定南海开发战略,对外要注意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同时重视美国、日本等区外大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海诸岛的主权历来就归中国所有,这不仅有历史渊源可以追寻,而且还有国际法作为法理依据,并且这一事实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诸岛周边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南海诸岛及其周围海域以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成为这些国家政府共同渴求拥有的目标。他们不断提出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要求。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以及传统国际法对主权领土认同的惯例来批驳这些国家所提出的对南海诸岛主权要求的依据,从而进一步论证南海诸岛主权归中国所有。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南海诸岛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及军事上的战略枢纽地位,引起了西方列强的觊觎,此时南海诸岛的主权问题已经较为明显地凸现出来。在与列强斗争过程中,晚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南海诸岛  相似文献   

9.
越南统一后,对我国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及相关海域提出主权要求,并不断出台法律和政策措施鼓励渔民赴南海侵渔以“宣示”其所谓的主权.越南的南海侵渔政策无疑是对我国南海权益的侵犯,增加了我国南海维权的复杂性、艰巨性.我国应采取措施针锋相对,及时揭露越南南海侵渔政策的目的、企图;加强海上渔业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发挥我国渔民在维护南海权益中的作用,切实有效维护南海权益.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育》2011,(11):62-62
中国南海疆域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中国人民发现、认识、命名南海诸岛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非法占领和控制了我国南海传统疆域内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是南海主权争端中的主要声索国之一。近年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动作不断,意欲巩固其在南海的既得利益。该文将浅析近年来菲律宾的南海政策,对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的各种行为及其动因进行阐述,并预测菲中南海争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南海问题中的越南因素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越南介入南海问题的回溯与越南在南海地区与相关国家争端的现状两个方面入手对南海问题中的越南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指出越南介入南海问题的不利影响,从而得出了越南作为南海问题的重要当事国对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不无裨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南海地缘政治环境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伴随着这一变化中国的南海政策作出了新的调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得以正式确立,同时中国政府还注重加强了海洋立法和海洋硬实力的建设,并且在双边基础上与南海争端各方展开了积极的多边协商。根据冷战后南海地缘政治环境所呈现的特点,分析了中国南海政策的新变化,并展望了未来中国南海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南海争端究其本质是中国在南海的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受到别国的侵犯。争端源起于近代,历经三个阶段,至今已两百余年。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屡次侵犯中国南海,揭开了争端的序幕。冷战期间,东南亚有关国家在南沙占领岛礁、分割海域、掠夺资源,导致了争端的激化。冷战结束后,美日印饿等域外大国积极介入,加剧了争端的升温。面对错综复杂的南海局势,中国需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有效措施以坚决维护南海的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5.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南海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近年来,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事务,图谋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千方百计把水搅浑,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扩大化,以便从中渔利。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存在多维度考量。面对南海的复杂局势,中国应采取切实有效并且稳妥的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海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与资源优势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自2009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区域外大国开始纷纷插手南海事务,并向国际社会宣称南海局势与他们的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各方力量的相互博弈造成了当今南海的复杂局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南海各方的政策实施与博弈现状的分析,探寻当前如何实现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理论基础,维护中国在南海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南海政策,因循的是为美国对外总体战略服务的原则,既是其国家利益谋求的现实凝练与体现,同时又是其对外战略拓展的历史积累与沉淀。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体现了美国对中国防范与遏制的战略思路,对南海地区的局势及当事国的行为都产生了难以预料的影响;中国对此应冷静应对。  相似文献   

18.
以南海争端背景下南海渔业资源有效管控系统框架构建为导向,以博弈论中的非合作博弈模型为基础,运用多种研究手段与方法,在全面分析中国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的现状、南海周边国家相关渔业资源开发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渔业资源管理实际,借鉴国外海洋大国渔业资源管控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中国国情的南海渔业资源有效管控机制、路径、模式,构建有效管控体系,健全政策运行机制,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