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省职称改革办公室统计:截至1988年底,我省已有13名知识分子获得相当于教授的高级记者、高级编辑职称(包括已退出第一线的和已调作行政工作的同志);还有188名同志获得主任记者、主任编辑职称。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我们的领导干部、我们的共产党员要强调“讲政治”,那么,我以为,在新闻战线工作的人们,无论你是党员还是非党员,是老总还是部门负责人,是高级编辑(记者)还是一般编辑(记者),无一例外地都要强调“讲政治”。 毛泽东同志有言,要政治家办报。“讲政  相似文献   

3.
张仲彩同志是湖北孝感报的总编辑,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上,被确认具备高级编辑职务的资格。到目前为止,地(市)报纸中被确认具备高级职称资格的,仅有两位。 1986年3月7日,全国新闻职称改革工作会议曾指出:《实施意见》规定,地(市)一级不设高级记者,高级编辑职务,县一级不设主任记者,主任编辑以上职务;但是,这并不排除给在地、县报纸工作的个别确有真才实学、具备高级专业职务任职条件的同志评上相应的专业职务资格。张彩仲同志的业务工作报告,比较精练、实在地勾勒出他业务发展的大致轮廓;又在新闻理论探索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予发表,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十几天前,安徽日报高级编辑程嘉楷托人带来厚厚一沓书稿。嘉楷同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记者、编辑,是安徽新闻战线一位十分活跃且卓有影响的老同志.  相似文献   

5.
目前,北京市人事局已下发通知:网上申报高级职称在6月15日至30日进行.7月6日至8日.报送材料;9月13日至15日.进行答辩。今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对于进行主任记者、主任编辑和高级记者、高级编辑的网上申报和评审政策及办法与去年基本一样。凡是要申报正高级、副高级职称的新闻工作者应及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从1986年12月到1988年6月,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四次评审会议,平衡审核了由中央、国务院系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单位上报的高级记者、高级编辑的任职资格。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由全国统一评出的高级记者、高级编辑。6月22日,在第四次评审工作结束后,本刊记者访问了全国新闻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陈泉璧。他就新闻界所关心的新闻专业职务评审的一些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问:为什么首批高级记者、高级编辑要由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而与其它专业系列不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新闻战线的杰出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书法家,新华社高级编辑暨高级记者,原《新华社每日电讯》总编辑,记者观察杂志社特邀编委会主任姬乃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2月13日13时35分在北大医院不幸去世.享年71岁。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到报社送稿、反映情况或请求指导,是常有的事情。对此,编辑记者应当热情接待。然而,有的报社的编辑记者对通讯员不够尊重,往往自己稳坐在那里指手画脚,通讯员却站着洗耳恭听。编辑记者业务繁忙,疏于礼节有情可原,但给通讯员让个座总是可以的吧!通讯员是繁荣新闻事业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他们理应受到尊重。对此,新闻单位的同志应当有清醒的认识,理解通讯员、善待通讯员,也是有利于报社发展的。因为从通讯员那里,不仅可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新闻,还能够了解到群众对报纸质量的评价。这对于及时改进工作,提高办报水平是大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希望全党上下要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这是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新闻战线的全体同志提出的要求。总书记特别指出:“现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我们的编辑记者虽然不是什么官,但是,总书记指出的这两个问题,在我们的编辑记者身上,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同志不够谦虚,不请不到,以老大自居;或是热衷于泡会议、抄简报、吃现成饭;还有人热心讲关系,不热心写稿,等等。这些都关乎…  相似文献   

10.
虽说同属于新闻工作者这一范畴,编辑这个职业与记者却有很大的不同。记者要跑得欢.编辑要坐得住;记者要多抛头露面,编辑要耐得住寂寞;记者在报纸上叱咤风云.编辑在报纸后面甘为他人做嫁衣;记者交友多.编辑交友少——尤其是当上夜班编辑后.与朋友们的生活规津完全相反.很多朋友聚会无法参与,久而久之.连老朋友都保不住了。的确,与记者相比.新闻工作留给编辑的施展范围太小了.给予编辑的荣誉太少了。编辑能得到的成就感与记者相比.更是不成比例。每年全国各类大大小小新闻类评奖.几乎百分之八九十是授予记者.留给编辑的一份…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家政》杂志社的一位女编辑今年八十三岁了,她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年纪最大的女编辑,编辑生涯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去年我国《人民日报》记者金凤同志访问美国时曾拜访了这位女编辑,她对金凤同志说,一九七八年,她在八十一岁的高龄,还千里迢迢赴中东地区旅行采访,收集材料给《家政》杂志写稿.据统计,美国新闻界的女编辑、女记者,约占编辑、记者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其中不少是年愈花甲的老太太,还在精力不衰地从事编  相似文献   

12.
马长文男内蒙古电视台东部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王玉龙男广东电视台主任记者方向明男工人日新疆记者站副站长记者王娴女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王益友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第三亚洲部副主译审王继兴男河南日报社编委总编室主任高级编辑白药女健康报社总编辑高级编辑乔天富男解军报社记者玄lJ向东男新华日报社总编辑主任记者许学芳男大众日报社编辑部农业部副主任主记者子J、洪康男新民晚报社北京记者站站长记者文,J硫中男中国日报社采访部主任主任记者吴复民女新华社上海分社高级记者李钟声男南方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记者罗开富男经济日报社副编辑高…  相似文献   

13.
国外新闻采编人员职称、职务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报纸、通讯社的体制不同,记者、编辑职务系列以及工资、报酬也大不一样。 一、美国 美国没有统一遵守的职称规定,各报社、杂志社、通讯社都有自己相应的制度。 一般地说,编辑分为四等:“总编辑”、“编辑”、“助理编辑”、“初级编辑”。初级编辑下面还有实习生,不属于编辑职务。“初级编辑”相当于中国的编辑,“助理编辑”就有发稿权。 记者分为三等:“高级记者”(即“资深记者”)、“记者”、“助理记者”。记者低于编辑,有的高级记者甚至可能只相当于助理编辑。  相似文献   

14.
为尽快提高编辑、记者自身素质,从去年开始,湖北保康报社对利用业余时间考函授、报自修,提升学历档次的编辑、记者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同时,对限期内未达到基础学历(专科)的编辑、记者将作待岗处理。5月10日至6月10日,报社还利用业余时间强化提升全体编辑、记者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现在,报社编辑、记者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学习风气。(汪华)保康报社鼓励员工业余“充电”@汪华  相似文献   

15.
霍邢平,从事新闻采编工作24年,现任贵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先后在记者站、理论部、工商部、总编室、夜班编辑室等岗位工作,十多年上夜班默默为记者和通讯员选题采访、修改稿件、规划版面,为年轻同志的成长尽心尽力,受到记者和通讯员的敬重。 霍邢平组织策划、采访撰写、编辑审定了大量重要稿件,多次在全国和全省获奖。  相似文献   

16.
在解放军报的编辑、记者中,有一个身佩将军军衔的普通编辑,这就是在军报历史上惟一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的评论部高级编辑、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陈贤德同志。   陈贤德,男,汉族, 1944年 8月生,上海崇明县人。 1961年 7月入伍, 1967年 5月调入解放军报社工作,历任编辑、主任编辑等。   ──在 1976年的唐山抗震救灾和 1979年的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他参加了随军采访,均较好地完成报社交给的采写任务;   ──在政治工作宣传部当编辑的 12年中,他兢兢业业,甘愿为人作嫁,集编、采、评于一身,其文其人,都得到同行的一…  相似文献   

17.
笔耕的事业     
新闻是笔耕的事业。怎样评价一位记者一位编辑的能力、水平、业绩?主要看笔下的作品。记者要记,编辑要编,都是笔的劳动。报纸的版面,广播电视的节目,是由记者编辑们的笔,传统的笔以及现代的笔——话筒、摄象机等写出来的。记者编辑的园地在此,职责在此,奉献在此,他们能力、水平、业绩的展现也在此。所以,除了学历、专业工龄等“硬条件”之  相似文献   

18.
信息窗     
《新闻知识》2004,(4):63-64
陕西日报召开“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事迹报告会 陕西日报社2月17日在陕报社处级以上干部和编辑记者中举办“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特请新华社高级记者杨润本回忆他和穆青同志在一起工作的经历,介绍他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穆青同志的人格魅力和他从穆青同志身上学习到的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优秀品质;西安晚报高  相似文献   

19.
当编辑记者,一定要学会读书。尤其是年轻同志,不可一日不读书。但读哪些书,怎样读书,却是大有学问的。阳春三月,是读书的好季节。本刊记者就这个问题求教《红旗》杂志副总编辑马仲扬同志。马仲扬说,关于读书,前人积累了丰富经验,唐诗中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古往今来,这方面的文章也做过许多。但是要真正做到,却不容易。一个好的编辑、记者,需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读书多,视野开阔,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高,运用文字的能力强,写报道、改文章就得心应手。遇到复杂的情况也不会迷失方向。刚参加新闻工作的年轻同  相似文献   

20.
记者要增强编辑意识。增强编辑意识,这在提高记者采写稿件的质量和水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我在报社实行采编合一,做了一段时间的编辑后深刻感悟到的。所谓编辑意识,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