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怎样发展研究生教育_兼谈我国发展研究生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每千人口拥有研究生数远比不上美、英、法,但它的经济发展超过了英、法等国而居世界第二位,且在高科技方面显示出良好趋势.其原因之一是日本从国情出发,以培养高校教师队伍、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科技研究人员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去培养人才.本又重点论述日本如何从国情出发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非常发达,形成了多层次、开放性、适应日本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分析了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及其体现的理念,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飞速的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以日本教育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对日本战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研究,以探究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对改革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铲除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教育体系,改变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增加教育投资是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的最重要原因是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日本人民是推动改革的内在动力,美国的干预是改革的外在动力。这次改革是日本教育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改革适应了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和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本教育改革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在1956——1973年得到高速增长,但是从1973年之后,日本经济增长就趋于迟缓乃至增长停滞。本从日本的浓厚规制色彩的经济体制、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日本企业的特殊治理模式和日本日渐滞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四个方面来分析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从日本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来看正在经历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得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1931-1945年日本的对外战争与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说明1931-1945年日本的对外战争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日本之所以走上对外侵略战争的道路,是为了夺取海外市场和资源,而当时由于日本经济的相对落后性无法通过和平的经济方法实现这种目的。为支撑战争,这一时期日本进行了重化工业化,而基础的薄弱和资源的短缺,使以军需工业发展为内容的这种重化工业化只能以牺牲和平工业来实现。为战争目的发展起来的重化工业的设备、技术和劳动力成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战争的经历从体制上塑造了战后日本的发展模式,是日本式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李华 《中学文科》2007,(4):48-4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西欧与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和史实,以及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欧共体的建立及原因。日本经济发展后政治上的新动向。通过分析评价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用经济常识观察和认识经济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民办高等教育非常发达,民办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日本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分析研究并认真汲取日本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民间力量,有助于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日本经济萧条不堪,战后日本历届内阁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在池田内阁时期,制定了一系列对日本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从而促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因此,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根源于其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水平的提高.笔者试图分析认清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根源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及其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以期对我国实现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起到有益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发达的经济》,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发达的经济》是《日本》一节的重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掌握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点的方法。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综合日本国情,分析其工业发展特点。②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预测。(3)…  相似文献   

12.
一、日本课程标准的改革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国际化、价值观多样化、和高龄化的变化。日本九十年代课程改革中把以下各点作为目标: 1.以对人的尊重精神为基调,培养主体化的国民,使之具有丰富的心灵、健壮的体魄及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能用丰富人性创造社会文化并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国际化社会。  相似文献   

13.
戴季陶在对日本神权思想、日本国民性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判断“日本侵略中国之必然”;面对日本的侵略,戴季陶从日本的军事实力、当时的国际关系等角度进行了深刻剖析,得出日本必败的结论,进而提出具体的应付之策,即中国自强论。他的中国自强论的背后蕴含了“以信仰动力论为理论指导、以自我保存论为前提、以经济发展论为根本路径”的深层认知框架,从应对中日关系及主义信仰等角度来看,戴季陶的中国自强论及相关思想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二战"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成功的,表现出与日本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互相推动的显著特点,既体现了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被动变化,又体现了教育的先导作用.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体系化、上移化、综合化、信息化、国际化、法制化等趋势,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环保方面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国家.长期保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日本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环保的"奇迹",简要分析了日本环境政策主要内容以及各种管理手段等.  相似文献   

16.
一、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经济发展概观(一)经济增长率居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处于领先地位。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以10%速度的增长.震惊了世界。六、七十年代,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又超过了日本,相当长时期里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率,再一次震憾了世界。所谓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是指二战后,在亚洲出现的以工业化为先导的,全面地推进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经济迅速发展地区而言。由于这个地区的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创立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最高的记录,因而被世人称誉为亚洲“四小龙”。正如学术界所评论那  相似文献   

17.
“教育荒废”一词,出自日本。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以快速追赶欧美先进国为目标,非常强调教育。教育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但是,有关资料表明:日本教育“过多地培养了以死记硬背为中心的、缺乏主见和创造性能力的、没有个性的模式化人才。这些人往往缺乏作为日本人的责任感……都是由于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僵硬、刻板造成的。特别是近几年来,激烈入学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以职业高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职业教育对促进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日本职业高中教育,更为鲜明地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在战后至上个世纪末,日本的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本对战后以来日本职业高中教育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以供我国职业教育及经济的发展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在日本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日本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将有助于我国民办高校摆脱目前的困境,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英文广告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并极大地推动日本商务和经济发展,其重要原因归功于日本英文广告既扎根于日本文化又广泛吸收西方文化。日本英文广告文化观一方面体现为民族精华、集体主义、强交际环境,另一方面又体现为个性观、事实观、环保观、创新观等。研究日本英文广告的文化观,对于我国广告走向世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