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直隶地方官对义和团运动采取了较为一致的支持态度,促进了直隶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直隶地方官对义和团的支持方式及其相关问题入手,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勾勒,并以此求教于方家。1900年五六月间,直隶义和团运动发展进人一个新阶段。义和团势力在冀中进一步壮大,于5月27日占领涿州,使涿州成为义和团控制的重要据点之一,构成了对京师的强大威胁。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宣告了清政府弹压政策的失败,也使列强各国依靠清政府剿灭义和团的美梦彻底破灭。从此,列强各国直接插手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  相似文献   

2.
1900年,以华北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在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义和团在“扶清灭洋”的号召下付出了血的教训。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景廷宾所领导的起义提出了“扫清灭洋”的战斗口号。这一起义,既可以说是义和团的再起,又可以说是义和团从“扶清灭洋”转到“扫清灭洋”斗争的开始。它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民主革命高潮的前奏。  相似文献   

3.
义和团运动应当以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颁布“宣战”上谕为界限,划分为“扶清灭洋”和“奉旨灭洋”两个阶段。“扶清灭洋”口号体现了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性与盲目排外等愚昧落后性的对立统一。“宣战”以后,尽管义和团运动并未改变反帝爱国的方向,但大多数义和团向封建统治阶级报名、挂号,先后打出了“奉旨”旗号,其行动已基本上听从清政府的指挥,甚至以封建统治者的臣民自居,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己任,从而使后期的义和团运动带上了浓厚的封建色彩。义和团所表现的愚昧落后性,决定了义和团运动由“扶清灭洋”阶段发展到“奉旨灭洋”阶段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奉旨灭洋”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义和团的利用和控制,并使义和团运动的高潮实际上又成为其失败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地区的义和团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义和团运动的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史料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考察了内蒙古地区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近代内蒙古地区的义和团运动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光绪二十六年 ( 1990年 )五至六月为酝酿阶段 ,同年七至八月为高潮阶段 ,八月底以后为失败阶段。虽然这一事件从酝酿到失败时间并不长 ,但影响很大 ,沉重地打击了内蒙古地区的教会势力  相似文献   

5.
刘万路 《华章》2007,(6):93-93
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迅速失败了,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一直是后人探讨的话题.既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也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更没有严格的纪律,而且还被统治阶级迷惑,上当受骗,在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义和团的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6.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其发生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地域文化和中西文化冲突背景。义和团运动的"仇教"、"反洋"意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本能抗拒和抵制;反映了小生产者对中国传统生产方式留恋和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恐惧的文化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反对一切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反动思想文化。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有了更理性的思考,同时也导致了二千多年传统文化所构建的民族心理防线的解体。  相似文献   

7.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压迫的正义斗争,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极其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世纪之交纵观国际风云,霸权主义横行,新干涉主义出笼,但其终究无法阻挡历史前进,必然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8.
论知识分子在义和团运动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在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对中国传统文化震动非常巨大.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尊王法祖、重文轻武等观念,全面提出怀疑、批判,从而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这次运动对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八国联军暴行简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过程中,在中国的土地上焚毁奸淫,屠戮抢掠,暴行不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现将八国联军的暴行简辑如下: 1900年,英、俄、德、日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军联合侵入我国,进行疯狂的烧杀。侵略军在向津、京侵  相似文献   

10.
1900年发生在绥远地区的教案是长城以北义和团运动中发生较早、伤亡较多、影响也较大的事件。根据史料,从教案大致可分为酝酿阶段、初级阶段、高潮阶段、失败阶段,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前人运用史料过程中存在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义和团运动时期,长江流域的社密组织哥老会的缘起、发展和壮大的原因和起义经过,以及兴中会、维新派、封疆大员对它的领导权的角逐,分析了起义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继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义和团运动,是从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运动转折的历史界标。义和团以其愚昧的壮烈和失败的惨烈,成为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抗争运动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历史转折。以主权为核心,以争利权为基本诉求的一系列民族抗争,构成1901以后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时代表征。而这一运动的历史起点则是义和团运动。而以革命话语为主导的新的民族觉醒的历史转折也始于庚辛之际的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13.
民间秘密结社包括秘密会党和秘密教门。当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下去以后,中国社会并没有出现像历代农民运动失败后常见的长期沉寂局面,民间秘密结社的反洋教斗争尤其十分引人注目,而且性质和特点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内容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反洋教的范围,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义和团运动后民间秘密结社反洋教斗争呈现出的复杂动向。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运动起迄时限之界定─-兼论并无"反清复明"、"扫清灭洋"阶段欧阳跃峰80年代以来,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义和团运动起于何时?止于何时?本来是义和团运动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长期以来却一直...  相似文献   

15.
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有关这场运动的资料,数量极大,卷帙繁多。现仅就所知者分为综合资料、义和团文献、清方档案和外文资料四类加以叙述。凡近年来出版的新资料的内容则多介绍一些,对大家熟知的资料内容则少介绍一些。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综合资料义和团运动的资料散见于各地,搜集不易。为介绍有关义和团运动发生发展及其失败全过程,以及有关义和团思想,源流以及组织结构等情况,1951年,中国史学会主编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这是有关义和团运动的第一部综合资料。本书选辑资料四十八种,除编者自辑的《有关义和团上谕》、《有关义和团的舆论》、《有关东南互保资料》三种外,有三十一种是当时人记载,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过程中,许多学生经常会混淆一些历史事件的各种原因。比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等。如果对历史事件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伟大的义和团运动90周年。90年前一场震惊世界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轰轰烈烈地爆发。在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联合镇压下,这场伟大的运动最终失败了。为了纪念英烈们,有必要重新对这场运动的起源、发展、壮大进行新的研究与反思。对历史研究应当从多角度跨学科进行探讨,否则,许多史实用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角度是难以解释清楚的。本文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这场运动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直鲁两地义和团相比较入手,结合直隶义和团运动从兴起到发展、高潮以至终结的各个阶段进程,论述了直隶成为义和团运动中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戊戌维新时期传统的政治文化体制虽然受到了冲击,"中体西用"论受到了批判,但维新派的进步思想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影响甚微.直到义和团运动之前,"中体西用"仍是社会上盛行的主导思想.义和团运动一方面使传统的文化政治体制失去了权威,另一方面清廷利用义和团所结成的盲目排外的统一战线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既暴露了中国社会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也标志着"中学为体"思路的终结.  相似文献   

20.
黎仁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直隶义和团运动与社会心态》一书,已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35万字,是目前直隶义和团运动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开拓了义和团运动区域研究的新局面。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体例精当、布局合理、新见迭出。该书分上、中、下三篇,每篇各具特色,既可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上篇较详尽地论述了19与20世纪之交的直隶社会,包含直隶的灾荒、流民、民间社团、秘密社会、基督教的分布与中西文化差异等,揭示了直隶义和团运动发生的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背景。其中关于流民、民间花会、混混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