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默     
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来看我,嘴边绽出微笑,我知道那就是相见礼,我肃客入座,他欣然就席.我有意要考验他的定力,看他能沉默多久,于是我也打破我的习惯,我也守口如瓶.二人默对,不交一语,壁上的时钟的答的答的声音特别响.我忍耐不住,打开一听香烟递过去,他便一枝接一枝地抽了起来,巴答巴答之声可闻.我献上一杯茶,他便一口一口地翕呷,左右顾盼,意态萧然.等到茶尽三碗,烟罄半听,主人并未欠伸,客人兴起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这位朋友,现在已归道山,这一回无言造访,我至今不忘.想不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的那种六朝人的风度,于今之世,尚得见之.  相似文献   

2.
记者曾碰到过这么件事:一次,笔者到某企业去采访他们是如何做好对市民的食品供应工作的。一进经理室,坐定之后,笔者发现经理的态度不是很热情,茶没泡,话不多,脸色也不太好。就这么着,笔者问一句他答一句很别扭地采访着。过了一会儿,经理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你这个采访要不要钱?如果要钱,我就拒绝采访!如果不收钱,我就配合你采访!”  相似文献   

3.
李文丽 《现代传播》2001,(5):127-129
新华社2001年4月9日播发了这样一则消息:河北省国安市某学校一个班里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在一次课堂提问时,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当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对学生说: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此后,每看到学生举左手时,老师就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于…  相似文献   

4.
海角的孤星     
一走近舷边看浪花怒放的时候.便想起我有一个朋友曾从这样的花丛中隐藏他的形骸。这个印象.就是到世界的末日,我也忘不掉。  相似文献   

5.
《大观周刊》2006,(39):48-48
10月的北京,清晨的风吹来让人感觉有些轻寒。茶桌上一杯红浓透亮的普洱茶正升腾着烟雾,桌前的张大爷仰着头,陶醉地闭着眼,使劲呼吸空气中飘飞的香味。睁开眼,看着手里的一罐钓鱼台特供普洱茶,眼神无比留恋,就像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糖果。从7岁时开始跟着爷爷喝普洱茶.一喝就是多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一家人围在火炉边喝普洱的情景还不时闪现在老人的眼前。多年以来,每曰早上起来泡上一壶普洱茶已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06,(16):I0003-I0003
宫庭普洱茶本不出自宫庭,皆因茶的气质华丽端庄而让人觉得有了富贵之气,是一套值得看,耐得住品饮,经得住回味的佳茗茶艺。一款来自易武的古树生茶,加一款熟茶,由一个女茶艺师和一个男茶艺师同时开泡。行云流水一番动作之后,一黄一红两杯茶汤就呈现在你面前了。男人,女人;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一边是阳,一边是阴。当两杯茶放在面前时却不知该先喝哪一杯了?钢柔并济,阴阳结全,这就是吉人茶宴楼宫庭普洱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茶玉宏 《大观周刊》2006,(46):86-86
因为开茶店,所以学茶,也因此热爱茶,普洱茶热,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跑到了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按照公司的规定,消费者经过一定程度的申请,可以参观到龙润茶业全透明的生产车间。很幸运,我亲眼目睹了龙润普洱的生产线,再放心地喝上一杯龙润普洱茶的同时,感慨许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等待     
忆澜 《出版参考》2005,(1):13-13
我在街口等一位朋友,见离相约的时间还早,我便买了瓶饮料慢慢地喝着,打发着等待的时光。也许是有事耽搁,朋友久久不至。瓶子里也只剩下了最后的一小口。街上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我开始漫不经心地扫视着四周。我看到不远的街边坐着一位蓬头垢面的老人,身边搁着一个庞大的塑料袋,依稀可见里面装满了各样的瓶瓶罐罐,他正平静地看着我,就在我的目光快要离开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们镇有两个业余通讯员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情:一天,一个老头突然晕到在街头,当时有不少围观者却无一人救助。这时正巧镇医院章医生路过,他当即给老人把了脉.又急去附近药店买药给老人服下,不一会儿病人苏醒了,便对章医生千恩万谢。他俩当天便赶写了一篇新闻稿件去找院长审阅,不科院长却说了车医生的一些缺点,比如t他坎杜.伯台.白私白利等,并且,医院有几个职工对章的看法也和院长一样。于是他俩也争辩起来,一个说该发,一个说不该发,便来问我,到底止匕稻该不该发?我也说不清楚,只好请编辑同志解答一下…  相似文献   

10.
书痴的日子是在书斋里打发的。打开书橱,书页送香,伫立橱前,随手拿一册在手,看那设计精美的封面及插页,读那读过多遍仍百看不厌的精彩文字,从文字中想象作者的音容笑貌,真是乐在其中。书痴爱书,恐怕只有嗜酒者一杯在手可相比较,我不喝酒不嗜烟,酒瘾烟瘾统统化为了书瘾,只要时时有新书可读,便觉时时新鲜充实。记得1986年我在四川大学进修时,见到导师带的一本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台湾版),真巴不得化作隐身人抢去先睹为快,先生说他不外借,我也不好意思张口。后来我听一位嗜酒者谈到他见别人喝酒,喉间便痒得难受,他这话倒使我想我上面说的一幕,便不由地对他同情万分。终于我托我的亲戚从台湾买来了《中国现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11.
王文利 《新闻界》2001,(2):57-57
湖南卫视《晚间新闻》自1998年11月改版播出后,便以自然,幽默,风趣,机智的风格,吸引了广大受众,如果将《晚间新闻》比作湖南卫视奉献给受众的又一杯“湘茶”,细细品味,其甘饴青香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记者和书记     
去年12月15日,是前西安市委书记丛一平同志的八十寿辰,也是他参加革命六十年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他把自己一生积攒的十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我敬重他的革命情怀和高尚人格。特写此文贺之。1964年我大学毕业后,分到西安晚报当记者。一进报社.一个赫然的名字灌入我的脑际——丛一平。丛一平同志当时是中共西安市委专职常委,分管文教宣传口的工作。报社的老同志都交口称赞他的水平、魄力和人品.我真想早日看到他的风采。1965年夏季的一天,报社领导着我去到丛一平那里审稿.我未找秘书直接推开了他的门。他戴着一幅金边近视眼镜.正在…  相似文献   

13.
他已是第二次来到市档案馆,带着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骑车三十多里崎岖山路的满脸疲惫.他满头白发,饱经风霜的刻满皱纹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急切的期待的神情.我倒了一杯茶,请他坐下,请他叙述来馆利用档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工作十几年,上班第一件事是先泡上一杯茶,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工作性质使然,这几乎已成了习惯.一直会喝茶,也知什么是佳茗劣茶,因为入口即有感觉.虽然没喝过极品,却也有喝过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的那种甘香润滑.看了林清玄的<茶禅一味>,我才知什么是极品,什么是好茶,也才知为什么会这么好喝.  相似文献   

15.
听潮之乐     
“混迹”于新闻圈之中,说来惭愧,竟几乎没有写过新闻作品。每天上班后,沏上一杯茶,便准“官僚”式地翻阅各种报纸,然后是编稿、校对,夹之以学习、开会。久而久之,心里不免暗暗叫苦:当初“投奔”新闻界是慕其站在时代的浪尖上,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份苦差事。春去秋来,青春不再,那澳悔也更加沉重。说句大白话就是,我越来越不安心默默无闻的编辑营生。  相似文献   

16.
茶事     
我喜欢喝茶,觉得比饮料好,苦涩中有清香.且能提神。由喝茶而想了解茶.于是去翻阅了一下《茶经》,知道茶有“轻汗发而肌骨清”、“有力悦志”等好处,能“与醍醐甘露相抗衡也。”然而.我却不是那种会品茶的雅士,仅仅一直喜欢喝茶而已。或可说是那种喝“自然主义的茶(冈仓觉三语)”的人吧。  相似文献   

17.
我与侯宝林     
方成 《档案天地》2007,(3):58-58
1966年夏天.“文革”刚刚开始不久.我从自己所在的人民日报社走出来.刚出门口就遇见了侯宝林。他急匆匆地拉着我.走进旁边一条名叫霞公府的小胡同里,悄声地问我.我也低声地问他。他说,他的徒弟已经给他贴“大字报”了。才说了几句,就慌忙分开,生怕别人瞧见.  相似文献   

18.
近日,风闻著名作家李准率团从台湾访问归来,我便不远千里赶去拜访.京城酷热,另上“熟不拘礼”,李凖很随便地穿着一件白色背心和一条同样颜色的平脚裤头,把我让进那间他自命为“伏枥馆”的书房里,亲自为我这位家乡人泡上一杯绿茶,然后落座于靠近窗案的一把旧藤椅上,用淳厚的河南乡音,不疾不徐地向我谈起了他的这次台湾之行.  相似文献   

19.
路惠兰 《大观周刊》2011,(38):133-133
主要问题 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一位男同学.王晓伟。性格偏激.自尊心强。经常迟到、旷课。上课不专心听讲.扰乱课堂秩序.甚至顶撞老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校内外吸烟、喝酒,打架。除此之外,他的一些细节表现让我更客观地认识他.虽然他不善言辞.但却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有时默默无闻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20.
王文杰 《军事记者》2006,(10):57-58
早晨上班,打开办公室的门,第一件事是溜一眼报纸,然后就是习惯性地端起水杯,摇晃摇晃,漫不经心去干另一件事情——倒茶根。办公楼的端处,洗手间一角,置一水桶,上面罩一网。网眼不大,也不小;不疏,也不密。一杯杯茶水倒进去,漏下去的是水,一些残渣余孽便留在上面。倒茶根,这是件漫不经心的事情。因为漫不经心也从未注意其中还有什么应该值得用心注意的东西。偶有一天,目视着刚刚倒掉的茶根,眼睛灿然一亮,初似有所悟,继又有所思,所想。这些被遗弃的茶根可谓品种丰富。有枸杞、胖大海、人参片、干橘片、酸楂片,还有一些丝丝缕缕分辨不清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