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炁”字与“气”字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用“气”字来代替“炁”字。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的角度审视“炁”字,就会发现其独特的文化意义。文章探究“炁”字字源,剖析“炁”字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考证“炁”字的独特文化意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武当建筑文化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道教建筑设计思想和施工技艺中所包含的等级观念继承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并在武当山建筑群中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和较为典型的实例.“数”、“质”、“文”、“位”四种列等方式在武当道教建筑实践中演化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向度的多个方面的等级表征。  相似文献   

3.
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极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汉民族文化不可不研究道教文化。文章从道教与道家的异同、道教文化的特色、道教文化的传统和影响、道教文化的衰微四个方面,较全面地论述了作者对中国道教文化的理解与感受。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道教被人们看作是中国的民族宗教,它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反过来又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正是由于此种缘故,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对道教的兴趣日益增强,研究工作十分活跃,不断有新的成果在产生。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市楼观台景区为例,探讨将中国道教文化资源融入到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当中,提出打造具有道教文化特色的“天宫”景区、推动陕西“道教文化旅游”的进程,挖掘陕西旅游资源的潜力,树立道教文化资源新理念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齐文化对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影响方面 ,来窥探齐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深远影响。齐文化对道教的影响 ,主要体现为 :齐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是道教的理论基础 ;齐文化中的黄老之学是“道教的母体” ;齐文化中的方仙道是道教的前身。  相似文献   

7.
《运城学院学报》2011,(4):113-F0003
1.河东根祖文化研究1.1传统信仰研究:以尧舜禹、关公、大槐树移民、吕祖以及后土文化为代表。尧舜禹时代是中国道德文化形成的鼎盛时期,有关尧舜禹的足迹和传说遍及河东大地。关公被誉为中国的“武圣”,是中国古代的道德楷模。吕洞宾对道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宋元以来,道教尊其为“始祖”。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美学的形成深受中国文化历史思想的影响,道教思想、儒家思想、佛教禅学是中华二千年封建社会思想范畴的三大主流,它们“天人合一”的思想归结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特质,即美在意象、美在和谐、意境为美、伦理为美、和合为美.中国传统美学对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促进现代设计风格民族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丽娜 《文教资料》2010,(11):75-76
我‘国从远古以来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和对天帝鬼神的信仰,秦汉以来盛行黄老神仙方术和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东汉顺帝时.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吸收传统的鬼神观念和迷信方术.正式形成道教。道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民俗中的很多传统节日和民间信仰都有道教的影子。神鬼信仰是中国俗文化的根基所在,而道教则吸取了道家黄老思想和神仙家的方术,鬼神思想浓厚,对广大人民有一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 ,其庞杂的思想文化体系和具有鲜明巫觋色彩的仪式、方法等实践 ,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心理和人生态度、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广持久的影响。鲁迅说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的确给中国人带来许多恶劣、可怕的消极影响。本文力图较为全面地分析鲁迅对道教文化的态度 :在激烈的抨击批判中寓合理的“拿来” ,体现了一个文化伟人涵容多元的积极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