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罚学生早已为学校明令禁止。在人们的口诛笔伐中,这种以"罚"代教的"棍棒"式教育逐渐得到遏制。但是,另一种更为隐蔽的变相惩罚方式--"心罚"--仍大量存在。一些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以胁迫、谩骂、讽刺、挖苦、冷落甚至羞辱等违背教育规律的极不文明的错误言行对待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在心理上、精神上给学生造成极大伤害。   与体罚相比,心罚之危害更大。从"罚"的外部特征来看,体罚是显性的,而心罚是隐性的。教师对学生"心罚"主要体现为一种言语行为态度,较之体罚,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当前对于校园的"心罚"风,一来缺乏必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德育工作中的"心罚"现象,从"心罚"的概念及其对学生的危害,"心罚"现象的成因和改变"心罚"现状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中,"心罚"比体罚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更大.我们应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进行深刻反思,改进教育态度和方法,杜绝"心罚"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部分老师对学生的。心罚"有愈演愈烈之势。表面看"心罚"只是老师对学生"过错"的一种没有危害学生身体的惩罚,但细细想来它与"体罚"相比,同样具有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受法律和教育制度的制约,学校中很少看到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但是,教师心罚学生的现象却仍然盛行于学校之中。所谓“心罚”就是教师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而施加于学生心理上的惩罚,比如,讥讽、挖苦、嘲笑、谩骂、中伤、威胁等。心罚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与体罚相比较,心罚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它对学生的危害更深刻、更长远。当然,对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讲,心罚的危害可能相对小一些,但是,对于心灵脆弱的学生可能会导致恶果。尤其,目前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心罚很…  相似文献   

6.
姚计海 《山东教育》2004,(10):61-62
教师心罚学生的原因有很多,从教师自身来看,心罚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育法规日臻完善、社会文明越来越高的今天,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虽有禁止,不再普遍,但代之而起的是个别教师从精神上体罚学生,即"心罚"。心罚作为一种相对隐蔽的惩罚方式,仍然存在于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并且逐渐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这种做法的始作俑者虽无可探究,但考究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形式:一、教师对学生的随意讽刺挖苦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个别教师对部分后进生说"你真笨"、"你永远都成不了大器"、"你简  相似文献   

8.
教育专家提倡教育幼儿应以奖励为主,反对体罚。然而,“心罚”成了继体罚后又一教育误区。所谓“心罚”,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惯性地发生的,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  相似文献   

9.
发展性心理教育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挖掘学生心理潜能的有效途径。基于发展性心理教育理论,"四维"模式的构建包括明确心育目标、总结心育原则、选择心育内容与完善心育途径。为了确保"四维"模式在学生发展性心理教育中的有效性,需建立与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学生心理教育组织实施机制、确立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评价系统和构建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黄英 《教育导刊》2004,(14):23-25
我们把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性发生的任何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受到损害的言行称为心罚。这种惩罚直接指向幼儿的心灵,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摧残。当前,对幼儿的体罚减少了,但是,心罚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心罚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等特点,与体罚相比,对幼儿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1.
以多年聚焦“心育研究”为依据,系统梳理在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政策、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和心理健康教育前沿问题等方面的思路与心路。对于未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加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是核心,编制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指标是基础,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并建立服务体系是途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服务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罚"一直都是人们所极力杜绝的,然而还有一种相对于体罚,更为消极的惩罚方式——"心罚"却极少有人关注。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工作中,体罚这种惩罚方式基本上已经被制止,但是心罚的现象却依然存在,这种惩罚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心灵施暴、施虐,会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各个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普遍地存在着对学生进行心罚的现象,由于其表现形式没有体罚那么直观,所造成的影响也可能不会就近地体现出来,所以大  相似文献   

13.
秦春荣 《考试》2009,(4):12-12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应试教育的“丢脸式教育”和“心罚”等措施使被学校简称为“差生”“后进生”“问题生”的学生成了其牺牲品,这样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和消极人生。  相似文献   

14.
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中,“心罚”比体罚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更大。我们应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进行深刻反思,改进教育态度和方法,杜绝“心罚”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我们把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性发生的任何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受到损害的言行称为心罚。这种惩罚直接指向幼儿的心灵,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摧残。当前,对幼儿的体罚减少了,但是,心罚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心罚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等特点,与体罚相比,对幼儿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心罚的表现在幼儿教育中,常见的心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对幼儿的忽视、冷漠与拒绝。常见于教师对残障、能力落后、性格内向、少语幼儿的忽视,对顽皮捣蛋、行为好动幼儿的孤立,对长相丑陋幼儿的冷落、疏远等。同时,…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7,(9)
当前,有些学生自制力较差,情绪较敏感,心境易变化。在教学中,我对他们有针对性地实施"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在"心育"中,侧重于从培养乐观性格、增强自信心、磨炼意志品质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教育部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对象界定为学生的人身伤害,并不包括精神损害。随着我国教育立法的不断加强和法制教育的普及,教师对学生体罚现象逐渐减少,甚至基本消失。然而却被另一种精神损害———心罚所代替。心罚在学校中始终普遍存在,由于其伤害的特殊性和隐蔽性,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心罚已成为学校中伤害学生的普遍违法行为,如果心罚不能得到有效扼制,将对学生终身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为了规范教师的教育管理行为,避免教师心罚行为的发生,从法律层面分析教师心罚学生的行为,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方面各项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实施 ,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实施 ,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虽然没有完全杜绝 ,但确实比以前少多了。可是 ,学校中另一种行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 ,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罚行为。一、心罚及其表现所谓心罚 ,就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侮辱他们的人格 ,损伤他们的自信心 ,破坏他们的情感 ,歧视他们 ,轻慢他们 ,也就是对学生心灵的打击与摧残。只要我们冷静地观察与思考 ,就会发现心罚在校园里是普遍存在的 :对学习好的 ,教师就亲近 ,更关爱 ;而学习成绩差的 ,本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中。“心罚”比体罚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更大。我们应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进行深刻反思,改进教育态度和方法,杜绝“心罚”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在日常教学中,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需要从"心"开始,走进学生心里,为学生打开心灵之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