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立啸  李玫 《网球天地》2023,(12):92-100
人们把网球运动作为娱乐及交往的社会手段,不仅自身会积极参与到网球运动中,还会不断提高对网球赛事呈现的观赏要求,无论是现场观赛还是在电视机、随身终端上都能看到自己关注的比赛,因此,大型网球赛事现场的制作呈现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大型网球赛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赛事的现场制作呈现有着非凡的意义,专业的现场制作能给网球运动员带来更好的竞赛氛围,观众得到更好的观赛体验,赛事赞助商得到满意的商业回报。同时,大型网球赛事举办地的场馆硬件和现场制作呈现有着相互依存、互相成就的关系,适合场馆的制作呈现使得赛事和场馆两者相得益彰。可见,大型网球赛事现场制作呈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01-406
以武汉网球公开赛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实证分析法对其赞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结果显示:武汉网球公开赛赞助表现出专设的赞助招商部门、规范化的赞助商体系设计、国际化的媒体宣传、多样的赛事推广活动、合理的赞助收入结构、民族品牌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赞助商队伍、广泛的赞助行业分布等特征。但同时也存在着赞助招商有一定的困难、赞助商不稳定、赞助品牌契合度不高、缺乏国际有影响力的高端赞助品牌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网球公开赛举办方应调整武汉网球公开赛赛事定位,丰富赛事产品结构,深入合作强势主流媒体,打造高效专业的运营团队等完善武汉网球公开赛赞助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的发展进行分析.认为整体竞技水平偏低、赛事赞助与组织规范化的欠缺、媒介传播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是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突出的发展弊病.建议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的发展应当从制度创新、文化构建、媒介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职业网球赛事的整体环境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苏雄 《体育学刊》2012,(2):69-71
对我国近10多年兴起的业余网球赛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球赛事已从"贵族赛事"到"白领赛事"再向"平民赛事"过渡,赛事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奖金越来越高,赛事种类、组别、参与的城市都越来越多。提出要发展我国网球业余赛事必须壮大众多的网球爱好者队伍,赛事设计尽量大众化、人性化并与国际接轨,城市站点的设立要有全国性统筹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球》2008,(7):155-155
意大利运动品牌斐乐(FILA)正式签约温布登网球锦标赛,成为该赛事的官方鞋类赞助商。5年的赞助合约将从2008年到2012年,在此期间,斐乐将为温网提供兼具网球专业性能和时尚运动风尚的网球鞋系列。  相似文献   

6.
《网球》2011,(10):27
2011年,水井坊与"中国网球公开赛"签约,正式成为本赛事白金赞助商,水井坊酒也成为2011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官方指定白酒。水并坊品牌的加入,无疑是为这一国际网球赛事增添了一缕来自古老东方的优雅醇香。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三大国际网球组织ITF、ATP、WTA举办的职业赛事进行归纳和梳理,分析认为三大组织赛事特征为层次分明、结构稳定的"金字塔形",且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符合现代国际职业网球运动发展需求之体系。文章进一步结合中国网球职业化赛事发展现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赛事结构布局,提出构建以中国网球竞技水平提升为核心理念,创新举国体制下市场化职业网球赛事模式,兼顾多重社会效应的职业赛事体系,并就该体系的发展提出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赛事时间戴维斯杯亚大区日组第上轮联台偿杯亚大区_风日组戴维斯杯亚大区日组第之轮国际男子网球希望赛卜一丁国际男子网球希望赛一(李)大城市业余团体赛一全国网球俱乐部联赛国际女子网球挑战赛一(_公下国际女子网球卫皇赛子一下国际女子网球扣做赛_‘一口)国际男子网球卫星赛〔一)国际男子网球垄星赛{二少国一际男子网球卫皇赛〔一主布国际男序碗珍迫摹赓(涵犷全国女宇随珍团体锦标舞国陈女子网球卫皇赛(止)国际女子网球卫皇赛(注)国际女子网球翻匕战赛(三·)-国际女子两球妇砧戈赛(四)国际男子两球希集赛祷三一!-国际男子网球希望赛一(四…  相似文献   

9.
《网球天地》2014,(6):84-84
14、16岁组比赛日,李宁王子杯北京国际青少年网球排名赛的现场迎来了—位贵宾。冠名赞助商之一Prince公司董事长许新居先生现身观看球员比赛。在现场,许新居与赛事组委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听取李宁王子杯的赛事组织、竞赛工作以及青少年网球推广等相羚舌动的具体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邢超  张玉宁 《体育世界》2011,(10):117-117
以体育美学理论为基础,从网球赛事的形式美特点入手,对网球赛事美的本质及其形式美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网球赛事的形式美包括外形式美(色彩美、形状美、声音关)和内形式美(节奏韵律美、对称平衡美、主从重点美、数据对比美)构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市业余网球俱乐部赛事体系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赛事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各级业余网球俱乐部纷纷举办各类赛事,如季度赛、月度赛、邀请赛等,丰富了北京市业余网球赛事体系。同时,赛事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参赛选手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弥补。对此,本文首先分析北京市业余网球俱乐部赛事体系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北京市业余网球俱乐部赛事体系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客观了解职业网球赛事体系的结构特征,并为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选赛提供决策参考,在梳理职业网球赛事体系发展进程的同时,进一步分析职业网球赛事体系的基本类型与其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网球赛事体系在地域结构方面,呈现欧、亚、美三足鼎立的特征;在时间结构方面,呈现"相对集中,突出核心"的特征;在级别结构方面,呈现"低级别赛事数量多、分布广,高级别赛事数量少且聚集在欧洲和北美洲"的特征。呈现这些特征主要是因为地域间的经济水平、气候条件、网球人口和网球文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网球公开赛已经进入了世界网球大赛的系列。虽然还没有美网、澳网、温网、法网等大赛那样世界闻名,然而中国网球公开赛的赛事价值还是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网球》2013,(1):122
2013年天行网球会员制俱乐部联谊赛主办单位:北京深层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赛事运营:北京深层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媒体支持:《网球》杂志竞赛项目:3.0同乐赛:3.5-4.0精英赛、4.5-5.0大师赛比赛时间:每周一晚20点-24点  相似文献   

15.
《体育博览》2010,(9):82-83
8月5日上午,“上海国际网球赛事发展历程影像资料捐赠仪式”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正式举行。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承办方——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澜先生代表上海网球大师赛组委会,向档案馆捐赠了近400份见证着上海网球赛事十二年发展历程的珍贵图片和影像资料。捐赠仪式后.上海久事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惠民和上海市档案局(馆)局馆长吴辰共同为图片展揭幕剪彩。  相似文献   

16.
《网球》2011,(10):152-152
近日,水井坊与顶级网球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成功签约,正式成为赛事白金赞助商,水井坊酒也成为2011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官方指定白酒。当古老的中国高端白酒文化相遇网球运动的高贵传统,两者优雅气质纯然天成,共同构建都市高尚生活.  相似文献   

17.
行者 《网球天地》2012,(12):66-67
继北京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的网球大师赛和广州网球公开赛之后,深圳迎来了又一项世界顶级网球赛事的落户。这项赛事名为“深圳公开赛”,将于2013赛季的第一周(2012年12月29日至2013年1月5日)在深圳龙岗区体育中心神仙岭国际网球中心举行。赛事奖金达50万美元,属WTA的国际巡回赛级别,高于广州网球公开赛。冠军积分为280分,比赛形式包括预选赛单打16签、正赛单打32签及正赛双打16签。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2月9日,国际网球联合会(ITF)、男子职业网球协会(ATP)和大满贯赛事委员会宣布了一个影响21世纪网坛的重要决定:从2000年赛季开始,将原来的 ATP 年终总决赛和大满贯杯赛合并为大师杯赛(TennisMasters Cup)。这一决定意义深远,它昭示着几大国际网球组织为了世界网球更美好、更顺畅的未来之路,而在一个全新的层次上展开了精诚合作。同时,这种合作还体现在改变排名体系、将原来的超九赛改为大师系列赛等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赛事品牌,并让网球爱好者们更易于理解职业排名和积分的标准和规则。  相似文献   

19.
走进“夏新杯”国际网球巡回赛场——北京市网管中心,你会发现这里的氛围有所不同,除了赛事宣传标志把赛场装扮得像一片蓝色的海洋,场外还分别设置了手机和羊绒的展卖柜台,前来观看比赛的球迷们总会驻足欣赏一番。这就是本次赛事赞助商“夏新电子”和“维信羊绒”与网球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简称"中网")升级之后,得到网球各界的鼓励和肯定。重新提出将中网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目标,赛事组织者显示出了充足的信心,国内外剔除了之前的质疑,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国际网球组织不断努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网球运动的宗旨出发,从中网在亚洲网球运动的地位来讲,中网具备了晋升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潜质。中国的国情、举办地的城市背景、中网的赛事结构、中网的硬件条件、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几个方面,都是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网球赛事的可行性因素。而阻碍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的因素包括中网文化底蕴不足、中网档期安排不佳、中网赛事奖金吸引力欠缺、中网营销状况不成熟、中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落后等几大因素。其中,中网文化底蕴不足是最重要的因素。文化的形成是需要历史来沉淀的,是各种复杂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为之努力和经营,也许不需要"四大满贯赛事"漫长的一个世纪,但是确实需要足够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