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谌龙和李宗伟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的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双方比较善于运用发反手网前球的发球技术;在前场双方运用最多的技术是搓放球和挑球;中场技术使用方面,谌龙和李宗伟平抽挡技术使用较多;谌龙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和正手吊球技术,高远球技术运用较少;李宗伟使用较多的是杀球和头顶吊球,反手吊球使用率不高;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均为杀球技术;在主动得分方面,谌龙略高于李宗伟,而在失分方面,略低于李宗伟.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2014年羽毛球法国公开赛男单决赛中的发球、前场、中场、后场、主动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发反手网前球双方使用最多,周天成的发球技术较为单一;搓放球和挑球技术在前场使用较多;中场方面,王睁茗和周天成在中场主要运用平抽平挡和网前放小球技术;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正手吊球、高远球和头顶吊球技术,反手吊球使用率都较低;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是通过杀球和网前扑球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林丹和斯里坎斯在2014年羽毛球中国公开赛男单决赛中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搓放球和挑球技术是前场使用最多的2项技术;中场技术使用方面,林丹网前放小球技术使用较多,斯里坎斯运用平抽平挡技术较多;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正手吊球、高远球和头顶吊球技术,反手吊球使用率都比较低;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是杀球和网前扑球技术;双方失误相当。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访谈等方法对林丹与谌龙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前场、中场、后场、主动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谌龙的发球技术较为单一;两人在前场网前主要运用搓放球与挑球技术;中场技术主要运用平抽平挡技术;后场技术主要运用正手吊球和杀球技术;双方主动得分方式是杀球技术;三局比赛中,林丹主动失分呈"V"型,谌龙主动失分呈逐渐上升趋势;整体上看,林丹发挥更稳定,全场比赛主动失分低于谌龙。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2022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子单打决赛技术运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发球,都是反手网前为主反手平高为辅,都是以1号区为主5号区为辅;接发球,安赛龙以挑球主推球为辅,昆拉武特以搓放为主挑球为辅。(2)前场技术,使用最多的都是挑球;中场技术,都是档网为主;后场技术,安赛龙采用杀球为主,而昆拉武特采用吊球为主。(3)得分都是杀球为主,失分都是接杀球和高远球。  相似文献   

6.
以第31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谌龙和李宗伟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谌龙网前小球使用比例最大,后场平高球较少;中场击球反应快、高;后场吊球为主。李宗伟网前小球使用次数多,后场平高球较少;中场回球变化多样;后场杀球为主。两人实力接近,谌龙凭借关键时刻制胜得分的能力、充沛的体能、强大的心理优势夺得冠军。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统计分析法对2008年、2012年以及2016年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李宗伟的技战术进行观察分析,主要分析他在前、中、后场的技术运用特征.结果显示:李宗伟反手网前球使用上明显高于反手平高球,发球具有突变的特征;前场主要以搓放网前小球为主并配合一些勾对角和扑球来改变回球路线获得主动进攻得分机会;在中场技术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平抽平挡技术;后场主要通过杀球进攻的方式获得主动得分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在2015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谌龙迎战马来西亚的李宗伟,比赛结果中国选手谌龙以2∶0赢得此场比赛的胜利.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本场比赛技术运用手段及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对比显示:2人技战术的使用上各有特点,从身体和体能来说谌龙处于优势,李宗伟在比赛经验的积累上比谌龙更胜一筹,旨在为今后各水平运动员训练及比赛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世界前5名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在2019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1/4决赛、半决赛及决赛中的发接发技战术运用进行数据分析,旨在为羽毛球运动员的多元化发展方向提供思路。方法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等。结果发球大部分以反手发网前场1号区为主,并以前场5号区、后场4号区及6号区为辅助进行技战术相结合的发球方式;接发球过程中,女子双打运动员如遇到对手反手发网前球,接发球方则以推压、扑球为主,其次是抢搓、拨及挑球,如遇到对手发反手后场球,接发球方则以杀球为主,其次高远球、吊球与之配合使用。结论运动员在加强训练的同时,也要研究其他国家优秀组合的打法,做到科学训练,让技术全面发展、娴熟多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运动员谌龙在2013年全英赛上击败了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其精彩表现让大家眼前一亮,同时看到了中国羽毛球男单的新希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本场比赛双方运动员技战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总结谌龙在比赛中优势所在,为今后有针对性的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谌龙占据身高优势,防守能力较强,比赛中通过有效的控网结合杀中路成为其获胜的主要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亚军决赛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亚军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局,谢无论是在网前挑后场球还是击高远球都习惯打张的反手位,而张对于对方的反手高远球应对自如,谢对于张的网前球判断不到位,出现较多的失误使对方直接得分;第二局,谢在发球方面变化较多,张对于谢的网前球大多数选择挑后场,在高远球方面。谢的次数要比张多。反复调动对手,谢的技术特点得到了充分发挥,网前吊球的次数和质量都比第一局要高;决胜局,张在发球上有所变化,挑后场球次数谢明显高于张,张在双方体力均透支的情况下敢于主动进攻,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网前球的处理方面,谢主要进攻张的反手位置;张获胜的原因主要是大赛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过硬,自我调节能力强,临场变化能力强,意志力坚定等。  相似文献   

14.
《湖北体育科技》2020,(8):721-725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和制胜规律。分析不同性质的得失分,明确男双比赛主要得分技术、落点、线路等特征;并结合运动训练知识和项目特征对制胜规律进行分析。结论:在进攻方面杀球使用率最高;在全场技术使用率中,前场技术最高是推球和挑球技术,中场技术是平抽挡技术,后场技术是杀球技术;全场的得分技术运用分析得出:前场扑球得分率最高,中场抽球最高,后场杀球最高;世界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术变化趋势,主要以进攻下压为主。  相似文献   

15.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38-642
总结分析陈雨菲的技战术特点,找出其技术的不足之处,以提高技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能力。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2019~2020年陈雨菲参加的7场公开赛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在处理前场球时挑球和搓放网是陈雨菲使用最多的是技术,主要得分技术是扑球;中场球以接杀挡放直线为主,突击杀球得分;在应对后场球时主要以高远球技术为主,辅以吊球技术,通过调动对手的跑动使自己占据主动,配合杀球技术动作实现得分。  相似文献   

16.
姓名:鲍春来身高:1.90米体重:78公斤籍贯:湖南出生日期:1983年2月职务:中国羽毛球国家队主力队员主要成绩(单打): 2000年世青赛冠军2001年丹麦公开赛冠军2004年汤姆斯杯冠军成员2006年汤姆斯杯冠军成员图解这是一组后场击球技巧的连续动作赏析图。上图演示的是后场反手杀球技术动作要领,而下图演示的则是后场反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要领。这两组在后场反手击球技术的运用主要依据实战中的战术需要而使用。在实战中还可以击出各种线路变化的反手高球、吊球和杀球。  相似文献   

17.
掌握规范的和先进的羽毛球技术是青少年运动员和羽毛球爱好者迅速提高自身运动水平的关键。羽毛球基本击球技术包括击高远球、杀球、吊球、放网前球、搓球、推球、钩球、扑球、挑高球、平抽球等。击球技术可以运用在以下几种打法中:压后场底线、打四方球、拉吊结合上网、后场下压、守中反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许昕与马龙在2016年科威特公开赛半决赛中发球阶段和接发球阶段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许昕的发球半出台球多,网前短球少,半出台发球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多主动,第三拍多处于被动;马龙的发球落点、线路变化多,且战术目的明确,第三拍能够积极主动进攻,正反手抢攻的落点线路以压制许昕反手为主,进攻质量高;许昕的摆短接发球质量较高,对半出台球的处理还需要提高抢攻质量,尤其是反手的抢攻能力;马龙的接发球技术运用合理,战术主要是压制许昕反手,为自己第四拍进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比较研究、调查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及国际羽毛球重大比赛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客观而深入地分析羽毛球女子单打中单一技术吊球的运用,找出吊球技术在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吊球技术在女子单打中是不可少的,运用的好将会导致整场球由被动转为主动,但需注意吊球技术运用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22年尤伯杯羽毛球女团决赛陈雨菲与安洗莹的技术与战术应用状况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二人的发球、接发球、前场、中场、后场和得失分等作初步统计,通过统计分析的数据对比赛的胜负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归纳出陈雨菲与安洗莹在各种技术应用状况方面的差异特点与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从发球与接发球方面来看,陈雨菲与安洗莹在本次赛事中均为正手发高远球,并主要落在后场的区域,而接发球方面都主要以吊球和平高球为主。(2)从前场战术上看,陈雨菲的网前技术比较细腻,主要是通过挑来掌控网前,而安洗莹抢网比较多,搓放网技术也比较细腻。(3)从中场技术上看,陈雨菲和安洗莹都以挡放网技术为主,但是各有不同的特点。(4)从后场技术上看,陈雨菲和安洗莹的吊球、杀球和高远球技术都运用得很频繁,先有效地调动对手跑动,再在拉吊过程寻找合适的杀球进攻机会,但是从本场比赛来看,陈雨菲的整体实力要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