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国富 《中国语文》2013,(1):25-34,95,96
本文利用构式语法和语法化有关理论,通过对汉语"越来越……"构式语法化过程、机制及其动因的研究,回答"语法构式是固有的还是显现的"这一理论问题。"越来越……"构式语法化路径为:越+处所名词>越+普通名词>小句,越……>越……越……>越来越……。"越来越……"构式语法化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其语法化的主要动因是语用推理。本文认为,语法构式是显现的,而非固有的,排列组合形式的改变将伴随新的构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从内部时间结构、动词词义的模块属性表征理论与构式语法三种认知视角,辨析汉语视觉感知构式"看""看见""看到"与"看完"的语义差异。研究发现,内部时间结构与动词词义的模块属性表征理论的分析存在很多漏洞,本文结合语法化观点的构式语法理论,更能区别及解释"看""看见""看到"与"看完"的语义差异。这表明认知语言学内部各种理论之间的解释力有强弱之分。本文除了发现构式的象征性、图式性与组成成分的语法化程度是造成"看""看见""看到"与"看完"语义差异的关键因素外,还发现相对于"看见""看到"与"看完"的语义只局限于视觉感知域,"看"的语义却可借由范畴化及概念转喻还同时涵盖视觉感知域与认知域。  相似文献   

3.
构式语法研究的六个基本问题具体指构式的"单位"、构式的"不可预测性"、构式的"意义"、构式的"组合性"、构式的"单层性",以及构式的"生成性",系统梳理构式语法研究中的上述基本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构式语法的理论内涵和理论价值,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语言研究和分析中。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构式语法和生成语法进行对比研究,理论基础主要以Goldberg和Chomsky的语言学著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两种语法的语料、研究对象、习得、模块、层次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构式语法和生成语法两者之间存在很多的互补,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别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更系统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和真谛,从而促进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式语法是基于认知语言学之上的理论体系,构式是形式和语义的匹配,本文以大量文献为基础,简单介绍构式语法及其主要特征,和其研究方向。同时简述构式语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中国学者对构式语法理论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构式语法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发展迅速且比较成熟的语法理论之一,梳理与之名异而实同的中国本土研究有利于该理论方法的引进运用和中国化发展。在引进之前,中国本就有大量与西方构式语法理论研究名异而实同的理论探讨与研究实践,公孙龙以"二无一"为分论点的"变非不变"思想所完整体现的就是构式语法理论的"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以及基于用法的研究模型等观点;"黎派"中也有"形义配对""词不标类,见例知类""依句辨品,离句无品""格式"等理论观点和研究实践。它们能从根源上说明构式理论与汉语研究的内在契合、殊途同归,以及采用构式主义研究方法进行汉语研究的可行性与适配性,更能看作是构式语法中国化的良好先天基础。  相似文献   

7.
桂红梅 《考试周刊》2011,(79):80-81
构式语法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出发,对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语义属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一门新兴学科,双及物构式作为构式语法理论的研究热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对国内外语言学者研究双及物构式的主要方法和观点进行评介,同时指出了英汉双及物构式中动词分类存在的些许问题。  相似文献   

9.
结合构式语法理论,重点研究"把"字句作为构式的理据。运用分类思想,提出"把"字句存在多个构式。基于研究的需要,将每类构式义进行归类,总结为八种,并结合本研究阐述构式语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构式语法的研究方向、主要特点,论述构式语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中国学者对构式语法理论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且A且B"为例,基于构式语法理论说明其语法特征、构式义,以构式压制视角考察其压制的方式和机制,指出其压制方式的类型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家在20世纪木提出的一种语法理论。Adele E.Goldberg将构式定义为独立且唯一的形式与意义的对应体。它的提出引起了语言学家对以往配价理论的反思,国内学者开始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语法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构式语法应用于零散汉语语法现象分析的初级阶段,接着是构式语法理论应用于汉语研究的理论构建及可行性探讨阶段,最后是理性衡量构式语法的价值与局限及将其应用于汉语教学的深化阶段。尽管构式语法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分析理论,真正拓宽了研究者的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唐亮  李灵通 《文教资料》2011,(11):38-40
构式语法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Goldberg的学说是最引人瞩目的构式语法理论之一,国内学者多以其为构式语法理论的参考依据,对其作出了相应的评说。学者们主要围绕构式自身的界定、构式意义与词汇意义的关系、构式的层级划分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文在学习各家论点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学术倾向,并提出一点我们的推想。希望可以进一步明确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认识,为汉语本体研究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谚语通常都是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结构特征也不尽相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隐宾谚语具有特殊的功能。与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不同,构式语法坚持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构式理论为基础,从"低凸显性"原则,"构式义"制约及"构式移情"三个角度解读英汉谚语隐宾结构的意义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程度副词+NP"是一个特殊的短语,"NP"是指名词或名词短语。这一短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但它的结构不符合传统的语法规则。本文主要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来分析该短语,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程度副词+NP"是一个构式,它有自己独立的语义和语用意义,并对进入这一构式的名词进行压制,认知转喻是其内在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宁  鲍成莲 《海外英语》2014,(5):233-234
Ostman在借鉴语篇和语用的成果基础将构式语法理论运用于语篇研究,提出了语篇构式的理论。而近一时期风靡于各种媒体的网络新文体为语篇构式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语料。该文在对语篇构式语法以及语篇构式压制进行介绍的同时,并对"待我长发及腰体"在语篇构式压制理论的框架下进行解释分析。  相似文献   

17.
构式语法批判了生成语法将形式与意义分割开来研究语言,认为形式与意义相对应,不同结构形式的构式表达不同的意义。Goldberg继承前人的部分构式观,对"构式"重新界定,强调其核心在"预测性",并增添了话语功能这一语用因素。认为语言是建立在人们互动体验,认知方式,概念结构之上的,是后天构建的。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具有生成语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也由于不成熟而存在着不少质疑。  相似文献   

18.
许艳敏 《语文知识》2012,(3):106-108
"V开"是一个构式,该构式根据语法化的程度,呈现多种构式意义,但是都有一个一致的原型构式义即某种力量致使某物发生变化。构式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在"V开"中为结构隐喻。"V开"构式的语法化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在语法化过程中,"V开"构式內部的紧致度增加,与此同时,"开"逐渐虚化为标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外语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构式语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构式语法是英语学中最基本的单位,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而建立,构式语法进一步证明了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即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在外语教学和语言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构式语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式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以期对构式语法理论在外教教学中的应用得出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构式语法理论被引进国内后,发展迅速,成为汉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此,参考汉语言研究的权威期刊中有关构式语法的研究,从理论的引进和初步探讨、构式语法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三个层面对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进行回顾,并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对未来的构式语法研究提出尝试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