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2011—2016年欧盟28个国家的贸易面板数据,构建一套贸易便利化评估体系,测出欧盟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采用拓展贸易引力模型,分析欧盟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贸易便利化各项指标的影响,明确未来贸易便利化改革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有正向作用且最显著,影响力大于伙伴国GDP、人口总数和两国距离等其他因素;电子商务环境在4项贸易便利化措施中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国际动态     
《科技创业月刊》2009,(6):74-74
德国报告称中国成世界第一机械制造大国,皮革行业出口形势将会好转,韩国时装加快进军中国市场,印企冲破贸易保护主义大力引进中国玩具,2010年欧盟对华农产品出口将超过20亿欧元,日德将大力拓展中国电动车市场,中国胡葱摆上智利餐桌,肯尼亚茶叶出口瞄准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具有后发劣势,即在制度建设方面迟滞所造成的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的瓶颈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息息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兴贸战略是我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政府要加强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重点产业和重点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完善出口贸易的服务体系,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拓展更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5.
茶叶号称是与咖啡、可可并列的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虽然如今中国的年轻人不时兴喝茶了,可在历史上,茶不仅是中国的饮料之王,也是世界的饮料霸主。而且,它不仅仅是普通的饮料,历史上许多改变政治局势、推动世界发展的事件都与它有关,例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就连让中国走向彻底没落的"鸦片战争",其根源也是因为中国茶叶太畅销、中英贸易失衡,导致了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6.
正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英国侵略者的要求被满足。然而,这个和约却没有带来清政府渴望的平安无事。条约签订以后,英国人开始在许多方面不满意起来。修约曾有英国人预言"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现有的英格兰工厂就已经供不上了"。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了,但是英国人设想的贸易繁荣却没有到来。由于中国小农经济天然的抵制作用,英国商品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今日的英国直辖殖民地香港地区,由三部分组成:香港岛(1842年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为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为英国割占)、新界(1898年通过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为英国强租99年)。以上三地合称香港,目前陆地总面积1074平方公里。它们连同周围大片水域,自古以来即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之地,是中国的海疆前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本文选取1992-2012年UN Comtrade数据,运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美双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因素进行分解。研究显示:价格竞争力效应是中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市场需求引致效应,但近年来价格竞争力效应不断下降。与此存在明显差异的是,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始终是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出口结构性效应,而价格竞争力效应则制约了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扩张。为促进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增长,提高贸易发展质量和水平,未来两国应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调整出口结构;增加研发投入,重点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两国新兴产业高科技领域合作,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建立更多渠道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欧盟贸易技术壁垒联合应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产品几乎都遭遇到与技术贸易壁垒有关的问题和障碍,欧盟的技术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措施,成为中国企业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欧盟的技术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中国各出口行业的发展.本文将围绕欧盟贸易技术壁垒这个核心,就如何制定有效的贸易技术壁垒应对措施和方法,促使我国出口产品成功跨越欧盟贸易壁垒,最终促进我国外贸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做了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欧盟资源外交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镭  高天明  程新 《资源科学》2011,33(10):1822-1829
欧盟是世界资源的主要进口地区,年资源进口量均超10亿t,欧盟经济发展受资源约束严重。近年欧盟资源外交呈现了新的变化,2008年11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资源的总体原材料战略——《欧盟原材料倡议》,标志着欧盟资源政策的新走向。在对欧盟资源供需状况、资源政策走向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欧盟战略资源稀缺,而中国等少数国家储量丰富;欧盟新能源技术发展快速,而中国刚刚起步。因此,中欧在战略性资源、农产品资源等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在化石和新能源技术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提出了驱动欧盟资源外交的5个主要力量,这些力量为欧盟资源外交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加强了谈判的力量,提供了安全的资源外交环境,并确保了欧盟资源的安全供应。根据中欧资源禀赋的差异,提出了重点资源合作领域:优先保障战略性资源,积极研发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开发和大力发展农产品资源贸易合作,并为中国资源外交提供了相应的对策。这些对中国应对资源危机、破解资源瓶颈,提升我国资源领域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进  王诺  卢毅可  林婉妮 《资源科学》2018,40(10):1915-1930
基于1962—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复杂网络理论的基本概念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粮食流动的空间网络形态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962—2016年,世界粮食产量增加了17.56亿t,年均增长2.09%,世界粮食消费量增加17.03亿t,年均增长2.07%;世界粮食输出量增加了3.45亿t,年均增长3.02%,其中美国、阿根廷和乌克兰等是主要输出地,中国、欧盟和日本等是主要输入地;在粮食贸易格局的演变趋势上,贸易网络的出度和入度均有所增加,表明世界粮食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分布趋于分散化;粮食贸易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节点强度和标准权重熵等特征值差异明显。研究发现:虽然美国粮食贸易的出度值最大,但是输出空间结构的均质性最弱,粮食出口国家十分集中,因而是其软肋;中国标准权重熵值较高,从各国进口粮食的比例相差相对较小,输入结构均质性较好,表明中国应对粮食危机和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较强。本文研究成果揭示了世界粮食供需与流动格局的演变趋势,对于中国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粮食贸易政策,应对国际事态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OECD的分类标准,利用显示性竞争力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两个指标对1999—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美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相比,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弱,但不同产品存在显著的差异。10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不同产品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此结果,中国应该调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正>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主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准。因此,世界各国在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均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大力推进其发展。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我国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世界贸易体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谐合作务实共赢的中欧科技战略合作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是中欧建交三十周年。三十年来,欧洲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中欧都奉行多边主义,都主张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很多的共识;中欧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合作十分活跃,规模不断扩大,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相似文献   

15.
以Web of Science收录论文数据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分析中国与英国在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状况。着重比较中国与美国、德国、日本以及印度的合作状况。评价论文影响力时,采用Loet Leydesdorff提出的综合影响指标(Integrated Impact Indicator:I3)。20世纪以来,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的国际合作产出呈指数性增长,主要合作伙伴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中英合作对于英国论文产量的贡献率快速增长,而对中国的贡献率则增长极为缓慢;中国在工程领域影响力增长显著,国际合作对于提升中国或英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均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政策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昭锋  赵洪 《软科学》1998,(2):17-22
当代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政策的特点研究南通工学院经济贸易系陈昭锋海门市三和镇人民政府赵洪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国际间市场竞争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和激烈化,使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在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实践证明,高新技...  相似文献   

17.
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计量研究(200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世界专利数据库--<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数据,对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进行计量研究,对我国生物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前10强机构则分布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大陆和印度;中国大陆的生物技术研发接近世界前沿,但急需解决的是中国大陆高校生物技术专利产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B科技创新对出口促进作用的国际比较研究/B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波 《科研管理》2008,29(1):21-28
英、美等国家都曾依托科技创新,分别成功地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贸易强国。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水平相对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增长。本文以R&D投入作为科技创新的替代变量,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对中国与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这六个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科技创新对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比发达国家小。文章指出中国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力度,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我国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特征与演变轨迹,掌握中国在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及供需安全性,本文基于1993—2018年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构建有向加权复杂网络模型,主要对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的整体演化、节点中心性演化、集团演化、供需大国竞合关系及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供需安全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关系不断趋于复杂化,贸易网络的连通性整体上增强,且表现出典型的小世界特性,是“点对点”的贸易模式;北美洲贸易地位下降,亚洲、大洋洲、南美洲贸易地位上升,欧洲仍然是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心;中国与荷兰、法国、美国共同掌握着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的信息与资源,是贸易网络的关键枢纽,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②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存在4大集团,各集团间出现了交织与重叠的现象,表现出相互融合的迹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贸易集团演化的重要原因;③中国、美国与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与法国,荷兰与比利时,荷兰与德国,比利时与法国,德国与波兰彼此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与美国、巴西分别在日本、美国市场存在竞争,加拿大、美国与巴西在中国市场存在竞争,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市场是G1的主要争夺对象;中国、俄罗斯、巴西、意大利、荷兰、美国、芬兰是联系集团内外部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关键枢纽;④防范目标性中断对于保障中国木质林产品的供需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对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木材产业安全及贸易政策制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贸易集团,也是我国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数量还是歧视性、隐蔽性方面,欧盟的农产品贸易壁垒依然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欧盟从保护环境和欧盟内部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实施了一系列市场准入以及农业支持措施,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