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文难,小学生作文更难。如何使学生走出“难”的困境,让他们轻松愉快地作文,作好文,我采取了三种方法。一、例文习作例文,首先给学生习作提供了一个导向、引入、仿作的机会,同时又对学生的习作起着诱发、推动、促进和渗透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例文的教学是习作的前提、基本。分析、掌握例文的写作特点、结构,则是例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习作的关键。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习作例文《雨》,教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总体安排。作者采用“雨前→雨中→雨后”的时序安排法,而作者在描写“雨  相似文献   

2.
正修改在写作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的修改往往是耗时低效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评改作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实效。教师必须给学生尝试自我修改作文的机会,否则学生就难以学习并获得这种能力。一、参照习作例文自主评改学生在学一篇习作例文时,就应该进行一次作文。习作例文是作为写作范例的文章,学生的习作是否体现了例文中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苏教版的习作练习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例文".而在宋运来老师的习作指导课中,却不见"例文"的踪影,宋老师是不是忽略了"例文"的存在呢?教师批改习作,往往既有眉批,也有尾批,正文里还要用红笔进行勾勾画画,可谓精批细改.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一向是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难点,特别是中年级习作指导,由于学生词汇不多,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所以遇到写作文课就提不起兴趣,要么东拼西凑应付了事。"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这句话启迪了我指导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路,那就是把习作和活动相结合,借此激起他们习作的兴趣,学会了在玩中观察,敢于大胆说,乐于动手写,喜欢互相评一评,大大提升了他们的习作能力。本文就这"四部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习作例文”,大都是教师先教例文,进行习作指导,再学生习作,最后师生讲评。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有二:一是学生不能较好地发挥习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在习作中仿写例文的句子多,学生自己的语言少。二是因为指导前教师没有获取任何反馈信息,指导时就缺乏针对性。表现在教学中往往把作文指导课上成阅读课,把评讲课上成作文指导课。  相似文献   

6.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四法山西柴藕花一、结合讲读课,发挥:“习作例文”的引路作用。“习作例文”课文的特点是内容生动,篇幅短小,段落分明,浅显易懂,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作文基础的水平,每篇习作例文之前,都有一两篇在表达上与之有似之处的讲读课文,在进行作...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多数教师侧重于"空中楼阁"、"七零八落"式的理论指导,这种苍白无力的指导,对学生习作无多大益处。与其过多强调"怎么写",不如在"写什么"上下功夫,让学生发现习作规律,获得习作的能力,体会到习作的快乐。一、以例文激活"写什么"1.激励习作情感文章应为情而发,让学生"有话要说"、"有情想表"非常重要。如习作《20年后回故乡》,当学生看到这个题目时,自信心不足,担心不好写。我就从几个方面引导,先从《桂花雨》例文入手,让学生想象故乡  相似文献   

8.
作文指导课《秋游香山》的设计陈金凤《秋游香山》是一篇继习作例文《游善卷洞》之后的一篇习作训练。它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游览过程中的见闻有详有略地写下来,学会写过渡句,从而使文章更加连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节作文指导课...  相似文献   

9.
<正>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已由字词教学转向了阅读习作训练,因此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习作训练内容。习作的定位是文从字顺,表述本意,重基础。结合这样的定位,我依托文本,努力上好每一节习作课,力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就在使用"习作例文"上,我太依赖例文,结果被"骗"了两次。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习作例文的作用三年级安排的习作例文,是学生作文时的文章举例,是老师指导作文时的凭借。经过几轮教学,习作例文的作用已逐步被老师们所理解,但也有一些老师仍然把它当作单纯模仿的形式,这有拂安排习作例文的意图。习作例文可在下面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1.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有初步地理解。习作例文负有双重任务,一是指导阅读,一是指导写作。阅读是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写作是表达,从内容到形式。要从读和写的结合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从而懂得文章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文并不难,只需把自己所见所闻真实地表达出来,从而从心理上彻底消除对作文恐惧感。"三步走"教学法能引领学生学会习作,在习作中得到快乐,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有的同志把习作例文看作“葫芦”,把作文看作是“画瓢”。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有的同志看到了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弊病,干脆丢开习作例文,自己去创一条作文教改的新路。我以为,都不够妥当。沿着习作例文铺设的路走,循序渐进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早已尝到了甜头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对于习作例文的模仿,应该是创造性的模仿。习作例文对于学  相似文献   

13.
课新标倡导: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在习作实践中指导习作。究竟"用什么来教"更有效?教材虽然提供了一些例文,由于这些例文不是出自学生身边,学生关注的仅是"怎么写"这一外在的言语模式,很难唤醒和激活学生发现自我,表达自我的内在欲望。而开发和利用本班学生习作资源,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填补了这一空白,而且利于教师找准学生现有习作水平和思维激活点,增强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现行小学六年制语文课本在中年级安排了习作例文,它对于小学生的作文起步训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在习作例文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阅读、模仿、应照的路子,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起步作文难的问题,找到了一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习作例文”的板书设计要与一般的阅读课文板书设计有所区别,应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出发,重点围绕文章的结构和写法来设计。教师要通过板书示范理解课文的方法步骤,提示怎样把一篇例文梳理成一个提纲,做到寥寥数行,包容全篇,作者思路,一目了然。而学生便可以借鉴或摹仿例文的提纲去构思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的习作练习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例文”。而在:宋运来老师的习作指导课中,却不见“例文”的踪影,宋老师是不是忽略了“例文”的存在呢?教师批改习作,往往既有眉批,也有尾批,正文里还要用红笔进行勾勾画画,可谓精批细改。  相似文献   

17.
张先艳 《教师》2008,(5):53-54
近日,参加了省内的一次作文观摩课,带给了我许多关于作文讲评课的思考。作文讲评课的目的是通过讲评学生的习作,教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完美。所以,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会一定的写作技巧是作文讲评课要做的事情。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好作文讲评课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出现了“习作”的要求,和“阅读”一样,作为单独的板块来精心打造,为师生提供了便教利学的凭借。
  一、“掀起你的盖头来”--增强习作信心
  教师应该对起步阶段的习作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如三上第一单元的习作:“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开始习作了。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在二年级下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请看:《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写什么呢?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读了基本要求和例文后,同学们消除了对习作的神秘感,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在良好的习作状态下,学生易于动笔,在漫漫习作路上大胆的迈出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习作例文是供学生习作时模仿参考的文章举例,也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凭借。教学好习作例文,可以帮助学生从看图写话顺利地过渡到命题作文,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作好准备。教学时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侧重指导写作。每篇一个重点,紧紧围绕注意观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这五个读写训练项目,循序渐进,反复加深。习作训练离不开观察、思维、表达三项基本要求。观察是索取作文的材料,思维是对材料进行选择、整理,表达是运用语言记叙所写的材料。教学习作例文,要从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在教六年制小学第八册习作例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课时,我尝试用比较法让学生来学习习作方法,并加深对例文所揭示的这一类作文的写作方法的理解。《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作者按自己参观的顺序具体记叙了在刘家峡水电站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建设的赞美之情。例文段落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用词明句晓畅,感情充沛,学生在阅读时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学生以前也曾学过同类的习作例文,如第六册的《参观人民大会堂》等。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