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移动学习这一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新生事物自诞生之日起,各种质疑的观点就一直相伴而生。正确厘清和回应关于移动学习的各种质疑,有利于推动移动学习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移动学习因其移动性、普适性和泛在性等特点,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备受关注。以苏南某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移动学习理论和学生学习特点为基础编制问卷,对该校学生的移动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移动学习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7,(4):67-70
移动互联网+教育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展了知识来源和信息沟通的范围。在教育信息化理念演进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力,才能培养信息化时代有竞争力的人才。简析了学习力的内涵和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学习模型,探讨移动互联环境下以多元路径、自主协同学习为基础的提升大学生学习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浅谈移动学习形式在开放教育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开放教育恰恰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开放出来,供学习者自由参考、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文章提出移动学习形式的独特性在开放教育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WAP技术的移动学习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学习应运而生。基于WAP技术的移动学习将会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教育全民化、学习终身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基于WAP技术的移动学习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高校移动学习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学习因其移动性、普适性和泛在性等特点,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高校新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中受到关注.目前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缺少大规模的、体系化的实践经验.本文在分析移动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设计了移动学习系统的结构模型,并从学习体系、功能应用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初步提出高校移动学习的发展策略和解决关键问题的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人通"作为大型学习型互联网资源分享平台,具备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服务教育信息化等基本属性,是教育公用、共用和私有的信息化应用聚合的平台。农村学校在交通不便、办学规模小、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建立教师网络学习模式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人通"环境下,农村学校可以通过创设教师研修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展网络晒课等活动帮助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为教育技术注入新活力,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为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分析移动学习发展现状以及云计算的含义、特点和研究现状,阐释云计算在移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设计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系统结构,大大降低信息化投入及管理成本,使未来移动教育变得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几乎催生了全球各行各业的信息革命,教育信息化更是以破竹之势推动了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探究在每位学生拥有一台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学习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远程教育经历了远程学习和数字学习阶段,正在走向移动学习阶段。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电话在我国的普及,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将会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教育全民化、学习终身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于国内外移动学习的现状、移动学习系统的技术平台、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借助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活动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当下正在发生一场信息技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改革和重构,把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村中小学校有其深刻的政策背景.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移动学习应用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和用户基础.未来农村学校移动学习的课堂角色会逐渐由补充者向不可或缺型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会由课堂延伸到校园空间一切可以利用的情境中,泛在学习是未来中小学校校园数字化的主要特征.同时,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也会在学习谱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移动学习应用带来的益处和引发的弊端的讨论尚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发现来提供观念基础,同时实践应用层面亦暴露出许多与学生发展有关的教育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移动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是高校传统学习方式的有益补充。数字化校园建设,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渗透。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下,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式受到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移动学习模式,实现了移动通信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以及学习环境的创新三个方面。构建了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远程开放教育微型移动学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及移动通信设备的日益普及,微型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微型移动学习使学习者进一步摆脱了传统网络学习方式的束缚,更能够契合当前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开放方教育学习效率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移动学习是教师将教育内容与教育服务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或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学生利用便携式的智能移动设备获取学习信息、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而进行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计算技术实现交互式的学习。利用移动学习便捷、及时的特点,在分析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研究移动学习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移动教育是信息及通信技术发展驱动、教育信息化实践推进、新型教育与学习理论发展的必然,教师应该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传统观念,在移动教育中实现角色的转变,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类移动通信设备的不断普及和升级,加上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学习需求,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学习。在外语界则有学者认为移动学习是中国外语学习的未来,将会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教育全民化、学习终身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移动学习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进度开展学习的鲜明特点,因此,其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种云技术、云应用离我们生活也变得更近。如今学生们对互联网、移动终端越发依赖,通过各类移动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学习信息。在教育行业中引入基于云技术的微课平台,是一种为广大学子们提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新方法。本文基于移动云平台设计一种适合中小学教育的微课平台系统,用户涵盖学生、教师和家长,使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效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基于计算机的移动设备已具备了越来越多的数字能力,为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移动教育随之应运而生。从电子辞典、学习机、掌上电脑、PDA等到如今的学习手机、智能手机、3G手机,均得益于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教学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灵活性、方便性、资源的多元化,但也呈现学习过程随意性和时间的片段化,成本较高的特点。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应用,学习者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息、在线实时信息交互和在线信息浏览完成学习。  相似文献   

19.
李培福 《高教论坛》2012,(3):120-122,129
在我国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背景下,远程教育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接受传统面授教育的人们,提供一种灵活的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也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移动设备使得人人、处处、时时学习成为现实。要提升移动学习的效果,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亟需研发优质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研发,要紧随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打造课程研发团队,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的阅读习惯,引起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不在固定的、预先设定的位置下所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学习,或者是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提供的优势所带来的学习.移动学习日益成为教育技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但当前国内学者对于移动学习的相关实证研究还很少.本研究综合运用了体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较全面地了解受访者在体验前后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倾向的移动学习实施方式及其应用情境,需要的移动学习内容类型、片段持续时间以及课程的媒体形式、制约大学生实施移动学习的因素等内容.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为:大学生对移动学习非常认可,而且有很强的移动学习需求;"在线更新、离线学习"是当前的主体实施方式,并必将走向网络化;移动学习的应用情境是随地、随需、随时的;查询、学习和练习是移动学习系统的核心功能需求;移动学习课程宜短小精悍、丰富多彩;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是制约大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两大主要因素.本研究对移动学习系统和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移动学习的推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