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当了多年编辑。工作时常想,采写新闻有公认的五要素,组织版面能否也找出五要素呢?拙文把版面“五要素”试提出来,以求与新闻界同仁共同研讨。一要有一个好头条。头条是每个版的带头稿,抓不到一个好头条,整个版就立不起来,显得没看头。因此,版面编辑要花精力选头条、编头条。  相似文献   

2.
我作为一名晚报副刊的美术编辑,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和探索,体会到进行版面编排时,首先应坚持形式服从内容妁原则,做到主题鲜明,主次分明。头条一般是这一版面的闪光点,它的标题可制作得大而醒目。长期的或重点的栏目可固定位置与形式,其它一些稿件可根据版面灵活编排。有的稿件虽然短小,但其可读性强,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了吸引读者,我们可以给文章加框、制美术题,使其醒目。同时因为读者阅读时的视觉运动规律是由左向右、由上至下的,所以在处理文章布局时,就应遵循这一规律,使主题清楚,位置恰当,以防主次不清。 其次,副刊版的编排一定要精致,结构应灵活组合,多样化。在编排中经常应用的有版块结构和交叉组合。头条或重要的文章或固定的栏目可用版块结构,使文章显得醒目突出,给人以协调匀称之美感。但如果文章太长,处理整块的结构就会显得版面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山西日报一版上强化的倒头条形式,受到读者的好评。在本报编辑部,从前被人看不起的“报屁股”,现在成了编辑、记者发稿竞争的“第二战场”。在报纸同行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什么是倒头条?就是指编排在一版右下角,按着接近头条新闻的规格的方法,强化处理的新闻,由于它的位置和头条产生了对应关系,所以称为倒头条。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信息量的聚增,我们的报道面也必须拓宽,增加层次,同志们提出了倒头条的编排方法。从多年实践来看,倒头条,吸引了更多的读者群,对改革报纸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为多层次的重要信息提供了新的阵地。读者打开一张报纸希望看到的是可读性强、趣味性浓、时效快的新闻。再者,不同的读者群,构成对报纸不同的要求,要满足全部读者的愿望,这实在是一件太难办到的事。作为面向全省的一张党报,虽然它是各种内容的综合版,但不可能把凡是群众欢迎的消息,都处理在版面的重要位置。比如社会风气不正问题,群众人人关心,但你不可能将此类消息天天放在头条位置。如果我们不刊登这类消息,就会难以满足读者心理上的要求,甚至还会因此丢失读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寻找新的领域,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倒头条  相似文献   

4.
提高企业报质量,不能忽视要闻版这个重点。报纸的一版(包括企业报)应该是整个报纸的“龙头”版面。过去新闻界有一种流行说法:“读者看书从前至后顺着看,看报则从后至前倒着看”,先看四版的副刊。这种现象不能只用副刊的趣味性、娱乐性来解释。应该看到:读者的需求不光是趣味和娱乐。以发布重要新闻、宣传重要政策、传递重要信息为职能的要闻版,同样是读者的需求。问题在于要闻版的职能和功能有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是不是满足了读者的需要。应该肯定,只要要闻版发挥了要闻版的作用,头版就一定能抓住读者。在这方面,《东风汽车报》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四抓”,即:抓头条,抓栏目,抓言论,抓编辑记者的素质。在办好要闻版的过程中,如何把这“四抓”抓出成效来?我们实际上是在“四抓”中贯彻了七个字:新、独、近、广、短、重、活。实践证明,用七个字改进要闻版,不仅符合新闻传播的普通规律,而且突出了企业报的特色;不仅使《东风汽车报》更象一张“新闻纸”,而且使这张报更符合“东风人”的口味。  相似文献   

5.
谢宇彤 《新闻窗》2008,(2):42-42
标题是时事版的灵魂,其主旨、命意贯穿于整个版面的文字和图片。要抓住读者的眼球,就必须在标题上大做文章。一个好的标题,能为稿件增色,支撑稿件的可读性,同时,一个好的标题更能体现编辑自身的思想、态度和情感,使整个版面充满生机,达到吸引读者产生浓厚阅读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讯,是个传统的老体裁,报纸各个版上都可以有它的位置。一张报纸的版面,有一篇短的或长的通讯,读者在浏览一遍各种新闻之后,常常会被通讯吸引住,坐下来看它十几分钟。安排一篇好通讯,是办好报纸的大事情。现在有的报纸的一版,可以说是清一色的消息,很难看到通讯。我觉得应该让好通讯上一版,最好的通讯应当放在一版头条。如果确是重要,能打动千百万读者,就是破例给它一个整版也应在所不惜。  相似文献   

7.
一版头条是报纸新闻的重中之重,应该是精品的主产地。有影响的精品越多,报纸的声望就越高。如何在一版头条中多出精品呢?一是要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骨干队伍;二是要努力强化精品头条意识,形成“抓精品头条人人有责、出精品头条个个光彩”的浓厚社风;三是在管理上,有必要对一版头条实行计划单列。操作思路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晚报要靠一版新闻取胜晚报吸引读者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是抓社会新闻、文化、体育新闻、办好名牌专栏、专刊、副刊及连载。但难度最大的是抓好一版新闻。一版新闻抓不好,读者便会觉得晚报不经看,缺少信息,甚至看报从第四版看起,第一版可看可不看。我们北京晚报自1980年复刊以来,一直致力于“要使读者从第一版看起”,尽可能让第一版能抓住读者。第一版是要闻版,理应向读  相似文献   

9.
吴超 《新闻知识》2001,(12):28-28
时事编辑每天面对大量的国际国内新闻,要编排出一个版面并不难;但要抓住读者眼球、使人眼前一亮、不能不读,则非要下一番功夫不可。撇开当今的网络新闻挑战、报业竞争压力不谈,就是在同一份报纸厚厚一叠数十块版面的信息量中,要一下子吸引读者的视线,版面没有相当的冲击力也是不行的。要用有限的版面抓住读者,不仅新闻内容要有吸引力,而且编排形式上要尽可能形成强势配搭,达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抓热点,把新闻串起来众所周知,一个版面好不好,直接取决于新闻稿件的质量。新闻有没有"猛料"、能不能抓到"大鱼"活鱼",都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日报自一九五二年十月一日创刊,就在第三版上创办了文艺性综合副刊《文化生活》。从创刊到被砸,历时十三年,另有几个专刊,都几经兴废,多有变迁,唯《文化生活》副刊,始终坚持下来,每周出刊二、三期至四、五期。当然有几次政治运动旷日持久,整个报纸版面都被打乱了,副刊也只得暂停一时;但运动高潮一过,报纸领导人范瑾同志和周游同志就要抓副刊的恢复和改进。在全国解放后的省、市党报中,办《文化生活》这样的综合副刊,北京日报是较早的一个。作为报纸的副刊,和整个报纸的关系,有共性,有个性,可以研究的问题很多。这里着重研究抓特点的问题。仿照祖国民间工艺把技法的要领凝缩成几个字的口诀,本文  相似文献   

11.
不知道现在一些报纸副刊的编辑、副刊部主任,包括分管副刊的总编,着不着急———一期期的半版一版的副刊,编辑、审改、校对和出版出来,可在读者中有多少回声?如果很少,可否引起重视?报纸副刊本不该是这种样子的啊。且不说打倒“四人帮”后不久,《文汇报》“笔会”一篇《伤痕》,掀起了成千上万读者心头的波澜;亦不说在向四化进军途中,陈祖芬一篇《祖国高于一切》在《人民日报》副刊一经问世,就载入了新世纪报告文学创作的史册。这些副刊稿件见诸报端,引起了海潮般的读者效应,一时洛阳纸贵。就连不朽的《阿Q正传》,也是在解放前的《晨报》副…  相似文献   

12.
1998年底,衢州晚报创刊。在日报当了几年经济版编辑后,我开始主编副刊了。副刊有庞大的作者队伍,副刊有永不枯竭的稿源,一个副刊编辑假如只是编编稿子,应付应付版面,那日子应该是比较安逸的,尤其是在我们这种报业竞争并不激烈的中等城市。然而,假如搞了几年副刊,拿不出有特色、有个性、受读者欢迎的版面,自己拿不出像样的作品,那对得起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对得起报纸的读者、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吗?那能算一个合格的编辑吗?报纸给了我一个岗位,就是让我在这个岗位上要有所作为。因此,我在文学版上开出了个人时评杂文专栏——…  相似文献   

13.
报纸发一版的稿子分量要重一些。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的,也并不是每一条理应是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特别是编辑都能理解、认识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能争就争,能等就等,不能争,不能等,就赶紧发,甭管他什么版面。新闻贵在新,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好的末条稿,有时比头条稿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就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2000年12月29日,我精心采写的一条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本想冲击头版头条的,不料正碰上新来的市委书记的一个活动占了头条,又碰上一个区委书记抓本…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山西日报一版上强化的倒头条形式,受到读者的好评。在本报编辑部,从前被人看不起的“报屁股”,现在成了编辑、记者发稿竞争的“第二战场”。在报纸同行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什么是倒头条?就是指编排在一版右下角,按着接近头条新闻的规格的方法,强化处理的新闻,由于  相似文献   

15.
我们当编辑的往往有这样一个习惯:看到一则好新闻或好通讯,思想受到冲动,激情油然而生,必欲动足脑筋为之锦上添花而后快;不如此,就觉得既对不起作者,也有负于广大读者。今年3月底的一个晚上,我报(上海文汇报)新闻部发来一篇评弹名艺人徐丽仙访问记,读过之后,就有这样的“职业反应”。首先是值班总编辑马达同志深受感动,当即决定把访问记刊登在二版头条显要位置上,要二版编辑和  相似文献   

16.
副刊、专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地方报纸中,副刊、专刊的容量很大,而且可读性强,副刊、专刊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表现形式深受读者欢迎。这主要是因为,除发表一些重要新闻外,副刊、专刊还可以充分体现其信息集中优势(既然名之曰“刊”,可以适当带有杂志化倾向;而“专刊”要专,可以突出重点加大份量),提供更深层次的新闻分析和新闻背景陈述,提供更多层次的不同精神需求的作品。但副刊、专刊的编辑思路还应该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这是由副刊、专刊的特点与功能决定的,也是当今社会的文化语境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的现实要求,更是报纸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如果地方报的副刊、专刊的编辑思路固步自封,失去时代感,就会失去特色,失去读者。  相似文献   

17.
编辑应当是一张报纸的设计师.我们每天面对几十数百条稿件,如何处理其轻、重、缓、急,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既是体现报纸的编辑方针,又是表明编辑部对新闻事实的观点,正确地引导舆论.报纸编排的顺序,一般是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因此,一版的右下角通常成为不被人重视的“报屁股”.多年来,我们强调“区间优势”多一些,重头稿件往上放,下面一般发简讯之类.这样做的结果是,编排人员顺其自然摆稿,主观能动性减少,版面的变化由于缺了一个角,显得生气不够.我们生存在一个信息量越来越大的社会,经营好晚报一版右下角,是报纸发展的需要.一、为多层次信息传播提供阵地读者打开一张报纸,希望看到可读性强,趣味性浓,时效快的新闻.再则,一张报纸要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群,所谓众口难调.作为党报的一张晚报,不可能把一版头条处理成读者都喜闻乐见的内容.故而,精心操作右下角,将弱势变强势,就能够拓展有限的空间.倒头条的有效利用,使我们的报道面拓宽了,报道的层次增加了,杜会新闻、法制新闻、群众呼声、批评揭露、综合分析等都有了天地,常常引起读者的共鸣.综观羊城、今晚、武汉三家晚报七月下旬十天的一版倒头条,上述新闻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武汉晚报以社会新闻为主,今晚报以反映群众呼声、抨击不良现象的小  相似文献   

18.
国际副刊是地方党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刊登的是国际时事,地域上具有距离感,所以,更需要在接近性上下工夫。 所谓接近性,是指新闻媒介宣传报道的内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其宣传手段、宣传形式又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我们知道,要作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国际副刊版,要想做到“接近性”有很多不利因素。一是国际副刊版的定位所决定的。地方报纸原来一般不开设国际副刊版,近些年来,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为扩大影响、扩大订户,开设了国际副刊版,以补充时事版的某些不足。但它只能刊登国际上发生的新闻,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守株待兔,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选稿、编稿,便很难做到接近性。二是国际副刊版一般只是时事版的补充和延伸,如果不能打破固定模式,大胆改革,在版面编排、设计、栏目设置上别出心裁,办出风格,办出名堂,也很难体现出它的接近性。  相似文献   

19.
版面编排是一门艺术。作为组版编辑应该在版面编排实践中,挖掘具有美感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版面形式的审美价值。现在,各种的报纸版面编排愈来愈追求版面编排艺术、编排风格,以求报纸对读者产生一种积极效应。这种积极效应主要表现为印象效应、导向效应、吸引效应和特色效应。其中印象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对报纸的喜爱与否,直接影响读者的看报情绪。要想把一个生动、新颖、大方、活泼的报纸版面奉献给读者,就需要组版编辑不断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探索版面编排设计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0.
副刊不副     
报纸副刊是读者读过时事新闻之后的一处精神家园。在快节奏生活时代,打造一个精美的精神家同十分不易。编者必须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撷英采珠,才能编出一版能够令读者认可的副刊来。现在的副刊范围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传媒业快速发展、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作为副刊编辑,要视野开阔,兼收并蓄,使副刊真正受到读者欢迎和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