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对外广播现用77种语言每天向160个国家和地区播音近300个小时,听众达1亿多。其中莫斯科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称莫斯科电台)用66种语言播出,每天播音240小时。而美国之音现用43种语言广播,每天播音171小时;BBC(英国广播公司)用37种语言,每天播音109小时;北京广播电台用43种语言,每天播音146小时。相比之下,莫斯科电台无论是使用语种还是播音时间,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目前该台从事对外广播工作的有1500人。苏联的对外广播始于1929年10月,最先使用的是  相似文献   

2.
跨越:从“空白地带”走出来1995年5月,在我国对外报道的电子媒体琳琅满园的园地里,又绽开了一朵鲜花,那就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新办的《中国之窗》节目。《中国之窗》节目开办的宗旨是适应我国各地加强对外开放和对外宣传的需要,通过中国对外广播渠道,利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半个多世纪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全国各地广泛的新闻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形成强大的广播外宣合力,更全面更充实地介绍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促进海外听众对各地的认识和了解,加强交流与合作,以利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这个节目以中国国际广播…  相似文献   

3.
赵水福的《论国际广播的对象和题材》,理论联系实际,宏观与微观结合,对对外广播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做对内广播工作的同志看了也可以受到启示。国际广播是我国对外宣传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理论问题还没有深入探讨。我们希望从事研究国际广播的同志继续努力耕耘,写出好的文章寄来。  相似文献   

4.
2010年,随着中国广播事业的积极稳步推进,广播理论研究在向深度扩展的同时,也更加务实与理性。本文对2010年的广播理论研究做出概述,并集中对全媒体广播、重大及突发事件中广播独特作用、对外广播、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广播产业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性文章进行了归纳梳理。  相似文献   

5.
首卷《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86年版)(以下简称《年鉴》)面世后,受到了中外广播电视界的热烈欢迎和赞扬。 1987年7月下旬到8月初,中国广播记者组出访苏联,把我们的(《年鉴》当做礼物送给苏联国家电视广播委员会。苏联同行看了之后,盛赞《年鉴》“非常好,非常详细”;对他们还拿不出自己的手鉴,深表遗憾。赞美之声,来自各方。大家说,广播电视宣传各条战线,就是不宣传自己,现在也有一部反映自己的大部头了。这是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播音学早已有通论,概论和语言,风格等专论,对外广播播音有学无学,在不在论中,近些年也时有文章涉及,有许多对外广播工作者,包括卓有成绩的播音员以自己的工作实践作认真的探索,惜乎拾零者多,成论者及无。我以为,若有志于此者,发大心愿,积对外广播60年经验和38种外语精萃,梳理辨析,练成论,对推动我国对外广播发展亦大有裨益,而贯穿其要义中的,则当是四字真经,“内外有别”,或者再加四字,“外外有别”。  相似文献   

7.
信息·数字     
2005年广播影视宣传工作要 点印发执行 2月2日,广电总局制定的(2005 年广播影视宣传工作要点)印发执行。 按照中央关于今年工作总的要求和对意 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要点》提出 了2005年广播影视重点宣传报道工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艺创作生 产、对外宣传、宣传管理等方面的10大 项主要任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要点》除对开 办少儿频道、频率和少儿栏目、节目提 出要求外,还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净化荧 屏声频的工作力度,坚决纠正节目主持  相似文献   

8.
西方非常重视对外广播宣传策略。它们不断根据国际政治局势、国家外交政策需要和对外广播任务与目标来调整对外广播策略。冷战后,尤其是“911”事件后.随着西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它们的对外广播策略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苏联对新闻与出版工作非常重视,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新闻出版系统,并具有自己的特色。现在苏联有两个规模很大的通讯社,工作各有重点,互相配合。一为塔斯社,已成为世界性通讯社。一为新闻社,在对外出稿和宣传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苏联国内的无线电和电视广播已相当普及,对外广播的平均播音员在世界居首位。报纸和刊物的种数与发行量不断扩大,全国平均每户订阅的期刊已超过四份。塔斯社与新闻社  相似文献   

10.
就西部地区的对外信息传播而言,对外广播的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在观望西部地区对外广播现状的基础上,从进一步提升对外报道的新闻品质、推进"三贴近"原则和加强区域性对外广播宣传合作等方面探究其具有可行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国际广播丛书》包括8部作品,共320万字,中国国际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全面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55年的历史轨迹。《中国国际广播大事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对外广播事业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国国际广播回忆录》是老一辈对外广播工作者以亲身的经历、生动的事例记叙了我国对外广播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走过的足迹,《国际广播论文集》和《国际广播谈艺录》汇集了国际广播理论研究成果,涉及了国际广播决策研究、理论探索、业务交  相似文献   

12.
’97《中国彩虹奖》(对外广播)的评选结束了、在这次参评的文艺类作品中,涌现了不少内容与形式俱佳的佼佼者,表明广播外宣文艺节目正在不断登上新的台阶。纵观这次参评的作品,可以说,求精、求深、求新是所有作品的追求,并且各有千秋,百花争妍。求精,最突出的表现是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结合,也就是政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西藏歌舞团欧洲之旅》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代表。西藏问题是对外宣传报道的一个热点问题。该节目的作者偶然得到了西藏歌舞团部分团员回国后在北京稍作停留的消息,立即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个外宣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3):82-82,F0003
对外广播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广播呼号为“广西对外广播电台”,是国内较早一家省级对外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14.
对外广播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肩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的重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以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下,我国对外广播如何通过战略调整向现代化国际媒体转变,提高自身的传播实力和影响力,成为对外广播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笔者在此结合国际知名对外广播媒体的发展经验以及我国现实情况,对我国对外广播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粗略的分析,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电台对外广播的发展现状,对地方对外广播如何利用亚运外宣之机实现自我跨越式发展提出的三点策略:亚运节目的国际合作,数字,网络和3G广播的技术创新,以及加强地方对外广播三个版块的内容重构。通过亚运可望实现对外宣传与自身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6.
对外广播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肩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的重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以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下,我国对外广播如何通过战略调整向现代化国际媒体转变,提高自身的传播实力和影响力.成为对外广播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笔者在此结合国际知名对外广播媒体的毒展经验以及我国现实情况,对我国对外广播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粗略的分析,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国际舆论环境的变化,国内传统的对外广播事业受到强烈冲击。为拓宽广播媒体对外传播平台。2013年,国内的对外广播加强了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努力进军国际一流媒体,在对外宣传、国际合作和新媒体融合方面呈现出诸多亮点。  相似文献   

1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办对国外广播是在一九五○年春天,当时用四种中国方言和七种外国语向日本、朝鲜、东南亚和欧洲广播。每天播音时间共计十一小时。对外广播用的呼号是北京广播电台,对海外华侨广播的呼号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外广播从开始的第一天起,就遵照党的对外政策和宣传方针进行工作,十年来,它以和平的、正义的、战斗的和具有说服力的声音赢得了国外广大听众的热烈的反响和友好的赞誉。对外广播刚开办的时候,曾遇到一些困难。例如,领导干部缺乏对外广播工作的经验;翻译和播音  相似文献   

19.
向音乐广播的纵深处开掘──对外文艺广播的一个尝试张志根音乐是文艺广播的中体、也是现代广播中与新闻并列的两大优势之一。在对外广播里,由于工具(短波)、手段(外语).对象(外国人)的特定制约,音乐在对外文艺广播里的主体地位比对内文艺广播更突出,几乎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广播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作为对外广播与听众之间最直接的桥梁,主持人的声音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本文对对外广播主持人语言素质的构建问题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