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孙颖 《大众科技》2013,(5):288-29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报告中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突破,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潜能、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理解以人为本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将以人为本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全 《科教文汇》2009,(25):215-216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和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中国化进程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人为本”正是这一新的历史阶段的最新体现,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加速科技进步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验,与时俱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要以科技服务经济  相似文献   

4.
徐宗俦 《科协论坛》2004,19(7):13-15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5.
何建民 《今日科苑》2009,(20):16-16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也是指导煤炭企业安全转型和谐发展的科学理论,必须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体现了社会历史进步的客观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贯彻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吸收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时代特色和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企业文化以和谐文化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赋予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十一五”开局之际,《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这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实现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我国现实发展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干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万轮 《华夏星火》2003,(12):65-66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第一次,这既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文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顺利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发展农村体育,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和改善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论科技创新与企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的英文词是“technological Innovation,它是以瞄准客户和市场需要的产品进行基础科学知识研究,并将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技术开发和产品的创新活动,然后再把市场信息反馈给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过去人们把这个过程称为研发(R&D),现在将它纳入这个闭循环的链环之中,我们称之为“R&D&M”(R:基础研究,D:技术开发,M:市场)。应当注意将R&D的配对从原意上理解,是基础研究并将其成果发展成新技术和产品,只有当单独谈技术发展时才可称为技术开发,这一点应当特别说明。 一、企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我们只能走一条依靠科技,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加入WTO以来,面临着全球自由贸易竞争,国际贸易磨擦,人民币升值等压力,我国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国际环境和竞争。这些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全面而迫切的需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迅速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一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03年,我党召开了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改革与发…  相似文献   

13.
CAS has recently completed a research project on China’s S&T strategic planning. More than 300 experts from various S&T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14.
深化创新文化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互动共进是现代人类文明演进的显著特点。面向21世纪,文化理念、价值观的变革与创新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经济繁荣、民族振兴至关重要。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预计在本世纪上半叶,科学技术会出现重大原始性创新突破,将导致生产力的根本变革,并引发全球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和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这种高速的变革,先进文化的引领与推动是前提,能否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大力创建崇尚创新的文化,铸造民族创新之魂,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全力提升民族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次历史性挑战。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5.
印度科技发展政策与计划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50多年来,科技发展取得很大成就。目前印度已经成为世界核技术和空间技术大国,印度在信息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为世人所瞩目。印度  相似文献   

16.
县(市)科技的发展是“科教兴市(县)”战略的实施基础,地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分析了制定县(市)科技发展战略的原则,程序与内容,并指出要创造有利于县(市)科技发展的环境,实施县(市)科技发展的战略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部地区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让  吴贵生 《科学学研究》2001,19(2):52-56,22
西部地区科技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科技发展面临的三大压力和存在的三大问题 ;提出了西部区域科技体系方案框架和近期重要建设项目设想 ;对科技发展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1.因家发展战略需求对科学进步的牵引作用 科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经历了从“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与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已经成为国家的事业,科学社会化的倾向愈演愈烈。在大科学时代,科学的社会支持条件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国家已经取代私人基金会成为科学发展的主要资助者,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用于研究与发展的科技投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达3%左右。 作为大科学时代的象征,无论是出现于二次大战中的“曼哈顿原子弹计划”,还是冷战中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都是…  相似文献   

19.
国外科技政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高云 《科技与管理》2007,9(6):121-123
通过调研和查阅大量有关世界各国近年在促进本国科技与经济发展所采取的科技政策与措施的文献资料,及时跟踪研究近年各国政府对科技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方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分析了各国在加大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制定战略规划,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税收信贷优惠,促进产学研结合等6个方面不断推出的科技政策与措施的特点,旨在为我国有关部门决策者和相关人员结合我国实际,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制定本国本地区科技政策与措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科技投入主要矛盾已经从投入总量严重不足,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需求与投入效能不高的矛盾,需要切实解决投入不聚焦、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滞后、科研活动与经济社会需求错位等结构性、体制性和管理性问题。为此,文章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提升科技投入效能”要求,分析我国在科技投入中的主要矛盾转变,以及制约我国科技投入效能的若干因素,最后系统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