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7月下旬,一位叫孙来法的读者给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写信,就《人民日报》刊登的新华社一消息中有关“台湾间谍被判4年”中的“间谍”一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此用“台湾特务”表述更准确。张研农同志接到来信后就读者提出的问题和报社有关同志进行了讨论,同时把这封信转给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南振中同志接到信件后非常重视,马上组织新华社相关部门核实求证。经过向权威部门及有关专家咨询,确认上述报道中用“间谍”一词是正确的,并致信答复孙来法同志。本刊现将两位总编辑处理这位普通读者来信的过程实录刊出。《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是我国两家重要的新闻媒体,两位总编辑对一位普通读者的来信如此重视,及时处理,这种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学习。  相似文献   

2.
闻仲 《今传媒》2005,(7):58-59
据《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同志撰文介绍,近些年来,不断有人给《人民日报》理论部打电话,了解“理论新秀”蒋金锵同志的来历。其中缘由,有的可能是崇敬蒋金锵同志深厚的理论学养,想近距离地向他讨教或共同磋商理论难题,有的或许是想约他为自己供职的报刊撰写文章等,但无论是何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曾经谈到,要发挥好《人民日报》的述评优势。我采写的述评《以平常心看待贸易摩擦》穴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日一版雪获得人民日报好新闻一等奖、2003年精品奖,这是《人民日报》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两周年之际发表的一篇独家报道,其引起的社会反响,让我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7月11日下午,人民日报编辑部召开“专题报道大家谈”研讨会,张研农总编辑,于宁、梁衡、江绍高副总编辑出席。编辑部各部门负责人、各部代表20余人参加了会议,就如何搞好专题报道进行研讨。张研农、梁衡同志在听取各部代表发言后分别作了讲话和总结性发言。张研农同志在讲话中说,由于人民日报组织的《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的讨论受到各方好评,从而想到召开一个专题报道研讨会。提高办报水平,实现高出一筹是目标,要通过一个一个战术问题的解决,才能达到这个战略目标。专题报道是深度报道的有效方式。从实行情况来看,多数是成功的,也有一…  相似文献   

5.
4月21日,我采写的《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来自中日友好医院防治非典一线的报告》,在《人民日报》头版新开辟的《奋战在抗“非典”第一线》专栏刊登。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副总编辑梁衡分别给予表扬和肯定。其中,梁衡的批示是:“《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是我报在抗非典报道中继《护士日记》后的又一篇好文章。现病源未清,难免人心不稳。目前读者最企盼四方面消息,一是科学方面,捕捉病源有何新进展;二是党和政府在应对组织方面有什么新举措:三是抗‘非典’第一线情况如何;四是防病抗病有关知识。本文紧扣第三个问题,及时报道了中日友好医院…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4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发表的我写的通讯《热血铸雄关———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军民戍边纪实》,获得了人民日报社好新闻一等奖,王晨社长、张研农总编辑给予了鼓励,在社会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好评,《新闻战线》的编辑嘱我谈谈采写《热血铸雄关》的体会。说实在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老新闻工作者李庄在《党的传统与新闻改革》(见《人民日报风雨40年》)一文中,曾经谈道:“解放近四十年,名记者、名评论员很少出现,影响新闻工作水平迅速提高.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新闻工作者忽视自己的写作个性,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1995年《信手拈来写变化》征文开首篇《过去统计“有”,现在统计“无”》这是一条极寻常、易流失的信息,《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却独具慧眼,在报社与来自辽西贫困山区的建昌县委宣传部长闲谈时敏锐地发现线索并写出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9.
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新闻工作,这是当前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时每一位媒体老总都在思考的问题。张研农总编辑对人民日报新闻宣传工作的体会和思考,必为所有媒体负责人所乐读。  相似文献   

10.
3月19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刚刚从繁忙的“两会”报道中抽出身来的许中田同志,此时,恰好他就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整整一周年。 记者:您是《中国记者》的特约顾问,本刊刚刚出版的最新一期刊登了您的简历。从中可以看出,您曾从事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从事过新闻出版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工作等,您认为这其中有哪些共同点?以前的经历对您做好人民日报总编辑工作有何帮助?就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一年来,感受如何?  相似文献   

11.
代表作:《海难,为什么发生在这里?》(2001年8月26日人民日报)反响: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北郭村遇难者家属给人民日报社寄来感谢信,信中说:“人民日报为民伸张正义,体恤民情,遇难家属子孙后代将永远记住人民日报的功德。”许中田总编辑表扬作者深入采访的精神,批示:“应该大力宣传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09,(24):4-4
11月23日,“人民日报校园行”系列活动在北京大学正式拉开。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与北大学子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以下为张研农演讲摘录:在很长的时间里,人民日报曾是政治“睛雨表”,人们习惯在人民日报报道的字里行间,寻找政治讯息,揣度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挡不住的趋势》作者:张明正,陈怡蓁著/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定价:29.80推荐人:秦朔博士(曾任《南风窗》、《新营销》总编辑,现任《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是米兰·昆德拉的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总编辑手记》最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范敬宜同志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以来,经常在“值班手记”上写下一段段批语,这些“手记”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关于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15.
现代著名报人、《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同志说:“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制作标题是他的基本功;但是作出好标题,却是他孜孜一生追求、奋斗的目标。”另一位《人民日报》老总编邓拓则更形象、更生动地说过:“准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于此,可见新闻标题实在重要。为了认真拟出好标题,练出扎实制作标题的基本功,除了别的因素外,到古诗(词)中巧取珠玉,贴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1989年2月20日起,人民日报版面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尽管人民日报总编辑谭文瑞称这次版面调整“只是在进行新闻改革中迈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步子”,海内外对此仍反应强烈。广东《羊城晚报》2月20日载文说,“记者今晨看到的《人民日报》,有‘面目一新’之感:标题醒目了,新闻增多了,编排较活了。头条大字标题《义务植树七十亿株大多数人尚未尽责》,有褒有贬。《十堰市万人解囊相助女学生刘云伤愈出院》这样的“社会新闻”上了一版。国际新闻在一版多达三条,也为过去所少见。”“记者认为,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的这次‘版面调整’,实际上是一次版面改革。预料这次改革会引起公众(首先是新闻界)的注意,并将促进全国各大报的改革。”老新闻工作者、中顾委委员梅益认为改版后的人  相似文献   

17.
记者张振国写的题为《安徽某些领导干部撕破脸皮要官省委书记不留情面提出严厉批评》的新闻,在12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很大的震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以头条新闻,在《早间新闻》中向全国播出。合肥晚报一字一句地把广播原话抄下来,在当天的头版头条登出。安徽日报总编辑很激动地对人民日报记者说:“我们全社同志都非常支持省委这样从严治党。”解放日报、文汇报和安徽日报等14家省市报纸都在10日这天转发了这一消息。大众日报和解放日报还在一版配了评论。12月13日著名漫画  相似文献   

18.
1948年12月18日,在河北省平山县编辑出版的华北《人民日报》以头条大字标题向解放区人民宣告:“我军紧紧包围北平”。中共中央决定,抽调新华通讯社总社、华北总分社和华北《人民日报》的部分工作人员,由当时原任新华社总编辑的范长江率领,立即北上,准备在北...  相似文献   

19.
如何选择新闻的“切入点”?《湖北日报》3月14日刊发的消息《青啤应城公司谢绝地方保护》的记者、通讯员慧眼识新闻,为我们提供了极有新闻价值的好新闻。 曾记否,1990年下半年,中央一些大报集中“火力”向地方保护主义“宣战”。先是《经济日报》登出了《长沙长宏乙炔公司强烈呼吁地方保护主义的“篱笆墙”非拆不可》一文,《人民日报》不甘示弱,在经济版上发表了题为《敞开大门欢迎竞争 湖州让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克服长期形成的“重文字轻图片”的倾向?如何充分发挥图片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把报纸办得图文并茂?2月27日首都30家报纸的总编辑、版面主编和摄影记者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这次会议是由本刊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新闻出版报、《新闻战线》联合发起,在人民日报召开的。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唐非,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祖禹、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等出席了会议。蒋齐生(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新闻摄影改革,需要报纸领导、编辑和摄影记者进行对话。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