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教育歧视     
教育歧视是教育领域存在的一种不公正、不公平现象,可以定义为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后天努力无关的个人特征的评价,它表现在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天赋、个性、分数、种族、身体和家庭等方面的不同态度,来源于教师的个人偏见、社会的统计性歧视或垄断力量。教育歧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人力资源的利用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从法律、制度和舆论宣传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相似文献   

2.
<正>读完几位老师的点评,发现大家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社会存在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而职业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职业教育还应继续努力,以消除社会的歧视。但如果社会歧视职业教育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弱点,那么这还是歧视吗?首先,浙江行知学校德育处真正歧视的也许并非职业教育。我做过普通中学的老师,好像也说过"不要与职校生混"之类的话,但那时的我其实基本没有接触过职校学生。那么,很少接触职校生的普  相似文献   

3.
“心理歧视”是比体罚更严重的惩罚,“心理歧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提高教师素质是消灭“心理歧视”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县书 《中文自修》2008,(7):110-112
人歧视人,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问题。 似乎人人都在搞歧视,人人都可能被歧视。 非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非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歧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异性恋歧视同性恋,城里人歧视农民和外来工,富人歧视穷人,某些官员歧视百姓,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的印象中,歧视总带着一圈圈尖尖的刺,让柔弱的心滴血,让美丽的梦破碎。它是人们不愿面对的一个字眼。《美丽的歧视》中大伟恰恰是因为张老师的歧视而痛下决心,努力学习,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大伟遭受的歧视如此残酷却又满含爱意。正是这种蕴含着催人奋进的力量的残酷,改写了大伟的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都怕受到别人的歧视,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怕别人把自己的心打碎。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紧紧地关闭心扉,躲避那歧视的目光。然而逃避又能怎样?现实中就要去坚强面对。世间万物的发展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冷冷的歧视有时会激发起我们心…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界普遍存在公开学生成绩排序的做法,成绩排序是唯分数论的产物,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成绩排序为标准,将学生排名为三六九等的做法,是一种明显的歧视行为,也与多年来倡导的素质教育相违背.本文从教育歧视的表现、危害、原因和对策等几方面来探讨,旨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李洪荣 《江苏高教》2021,(10):57-60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身份歧视现象一直都存在,而这一身份歧视是社会歧视的一种表现形式.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身份歧视主要表现为招生生源歧视、学位授予歧视、就业歧视与认知观念歧视等四个方面.而破除这一身份歧视可以从转换认知观念、提升教育层次、优化投入结构与提高学生能力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就业歧视问题非常严重,但是相对于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法学领域的研究略显薄弱,对于法学视角下歧视和就业歧视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研究更是不足.以平等和歧视之间的四层递进关系为逻辑线索,可以厘清歧视与就业歧视的基本概念,全面界定直接就业歧视、间接就业歧视、暂行特别措施和反向歧视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9.
赵文辉 《山东教育》2005,(14):11-12
近日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名为《美丽的歧视》的文章,讲的是一个既聪明又不好学,只知混天聊日的复读生大伟,在课堂上看武侠小说,被教外语的张老师发现了。张老师说:“大伟,你真没出息!你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还在糟蹋父母的钱,你要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大伟听完这番话,  相似文献   

10.
杨越涛 《班主任》2013,(10):42-43
由于家庭背景、身体素质、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别,学生之间有时会出现歧视行为,如排斥、嘲笑、捉弄甚至人身攻击,等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歧视行为的出现与个人心理密切相关。是什么样的心理背景导致歧视行为的出现,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一、歧视的产生义务教育学校实行严格按施教区招生,学生按规定在指定学校入学就读。施教区内学生家庭各不相同,学生之间就会自然或不自然地形成相对固定的群体,群体之间难免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由于观点等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歧视。什么是歧视呢?所谓歧视,就是不平等地看待他人。每个人都有歧视他人的行为,表  相似文献   

12.
潜歧视     
荷云 《初中生》2011,(1):18-18
指潜意识下的歧视。外表看不出来,但某些无意识的动作或现象会表现出歧视性。比如,城市人坐公共汽车,遇到进城打工的农民时不自觉地躲开;很多企业招聘时愿意要男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女性在体力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如,还得休一年左右的婚、产假……最终导致歧视。潜歧视更多地已演变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3.
高校帮困资助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惠性差别待遇,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而遭遇不公的适当补救,以及为了防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正向歧视而采取的特殊优惠待遇。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高校帮困资助实质是消除不同学生群体间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导致的受教育权的差异,是对既有不公的矫正,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高校帮困资助不构成“歧视”,但也需摆脱“歧视”之嫌。  相似文献   

14.
"限招男生""非名牌大学毕业免谈"……零点公司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2.8%的城镇居民表示在就业时遇到过就业歧视,而学历歧视则成为最司空见惯的就业歧视现象。学历歧视有一定计划经济时代的遗风,但学历歧视在学历本身也能找到一些结构性的根源,在此不妨数落一番。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价格歧视现象。价格歧视不同于种族、性别或年龄相关的歧视.它是一种经济行为。本文从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分类、实行价格歧视的原因和厂商在实行价格歧视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统教育观人才观的偏差,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法律规定的粗疏,成人学生自身的特殊性等原因,使成人学生不仅要面对就业者面对的性别歧视、外貌歧视等一般性歧视,还要面对学历歧视、年龄歧视、婚姻状况歧视、待遇歧视等不公平的歧视,导致成人学生的平等就业权难以实现。因此,笔者建议在立法上扩大《劳动法》中劳动者的内涵和劳动歧视的范围,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加大对成人学生就业权的保护。在司法上完善就业歧视的救济程序和就业歧视惩罚性条款,加大执法力度。在配套措施上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援助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成人学生就业基本权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民办教育政策歧视有三条判别标准,即当平等处不予以平等、当差异处不予以差别对待、当补偿处不予以补偿。当前,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歧视主要表现在学校税收、教师待遇、学生资助、学校办学自主权、特殊受教育群体补偿等方面,政策,中突、政策模糊和政策盲点是导致歧视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皓 《成长》2007,(9):82-86
在今日英国,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都被视为违反法律,但中老年人遭到“年龄歧视”却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英国议会曾进行过一次大辩论,企望通过立法来保护那些“业已失去年龄优势”的上了些年纪的人,但仍以失败告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对“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帮助,不得歧视。”然而,在许多中小学校,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突出表现为“校园歧视”。遗憾的是“校园歧视”现象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其表现主要有: 学校歧视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便按成绩的好坏,被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差生,而“优等生”则理所当然地优先加入少先队、当学生干部……,“差生”则几乎与这些“荣誉”无缘。到了中学,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学生按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学校、一些教师对某些学生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歧视带给学生的伤害和影响不容忽视。分析教育歧视产生的原因及教育中的歧视现象,指出教育歧视的危害,提出了避免教育歧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