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电脑打字的产生,书写失去了部分实用性功能,但由于书写具有工具性、教育性、审美性等功能,最终不会被电脑键盘完全取代。  相似文献   

2.
当代人格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格困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现实,主体失落、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淡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等是其主要表现。摆脱人格困境的出路在于建构审美人格。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既具有理想性,又具有现实性,因而成为当代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教育在审美人格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奠定审美人格发展的基础,确立审美人格发展最基本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3.
尹诗 《河南教育》2010,(9):77-78
大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职责。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注重大学语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利用大学语文的批判性资源可以实施批判性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结合大学语文的人性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人性。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门课程人格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大学生的人格培养,进而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4.
和一般教育相比较,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具有三方面作用:审美教育内容本身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审美教育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格力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作用;审美教育的创新进取性,对受教育者具有重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天下速览     
《教育》2013,(2):8-8
《人民教育》2012年第20期刊登何齐宗文章指出,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超越性,即能够超脱现实的、物质功利的需要。美是人类的生活理想,又是人类的重要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6.
夏艳 《教育探索》2008,(8):14-15
民间玩具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具有教育、审美、玩耍功能。幼儿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其人格发展的审美教育。利用民间玩具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能有效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广泛的兴趣、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体育课程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有着其他美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体育课程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本文对体育审美教育的功能、目标、内容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讨,旨在为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体育课程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有着其他美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体育课程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本文对体育审美教育的功能、目标、内容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讨。旨在为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艺术审美教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将严重地侵害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如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有健全的精神人格?教育家们希望通过教育,尤其是艺术审美教育来陶冶学生的人格性情,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而改变和医治社会的心理变态现象,整合人格功能的某种缺陷。艺术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愉悦情怀,充实生命;陶冶情操,升华灵魂;激荡精神,滋养心灵;丰富蕴涵,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10.
以哲学的功能和哲学教育为视角,从审美人格的建构出发,揭示哲学教育与审美人格建构中的内在关联。哲学对人格困境的思考,就是回到哲学作为“认识你自己的”维度,在现实生活中理解造就自我的人格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生的审美心理具有审美态度情绪化、审美感受敏感性、审美趣味差异性等特点。语文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审美心理特点进行语文审美教育,使其形式正确的审美态度,深化审美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以构建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德育功能简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德育功能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学校德育动能主要包括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动能三类。社会性功能通过德育的文化功能和个体性功能而得以实现。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的理解和实现应当成为理解学校德育的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闫玮 《文教资料》2008,(1):9-11
魏晋时期的人格审美对文学审美的影响直接而深远.主要体现在:崇尚自然的人格审美观念孕育了以自然为法度的文学审美原则;人格审美的诸多范畴被引入了文学审美领域,并成为文学审美的重要标准;人格审美中的形神观也对文学审美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文学审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等,多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人格审美及其品级划分也为当时文学批评等级流别的划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美学对人的人格完善和智慧养成具有重要融合功用。怀特海的美学思想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洞见和哲学理念,怀特海认为美学存在于生活中;美伴随并融合于品德修养中,促进道德的价值理解;人是自在自为地享受周遭世界的变动和变化,人的审美人格形成过程是有着自身的节奏。挖掘、提炼和解析其美学思想对于当代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能为提高个体审美能力、促进道德价值认同、完善审美人格和优化美育等教育实践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语文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发掘语文课本的审美教育功能,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中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相对偏弱,面对社会现实,很多学生会感觉茫然无助,有时甚至无法明辨是非。鉴于此,审美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任务。在我们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体育具有健身、健心、教育、娱乐、审美等多维功能,可以陶冶情操,激励品质,磨练意志,培养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协作意识、法规意识和竞争意识。体育蕴含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人格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可能性,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雷瑜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2):108-110,116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会更高,追求审美价值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使它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时代使命。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采用各种方法,注重课内熏陶与课外拓展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或桥梁。早在大约200多年前,德国美学家席勒就从人道主义理想出发,指出了审美教育在完善人格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情怀是教师对教育持久而稳定的关切和喜爱之情,表现为乐于从教的态度以及享受教育生活的独特能力.教育情怀的本质是"需要—满足"的心理结构,包含压力体验、行动倾向和享用状态,并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成熟过程而不断深化.教育情怀具有超越性功能、统整性功能、成全性功能.教师对教育功能的充分认知、对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的强烈责任感、对教育生活的审美建构,以及对学生和自身的深切关爱,都有助于促进教育情怀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教育情怀是教师对教育持久而稳定的关切和喜爱之情,表现为乐于从教的态度以及享受教育生活的独特能力.教育情怀的本质是"需要—满足"的心理结构,包含压力体验、行动倾向和享用状态,并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成熟过程而不断深化.教育情怀具有超越性功能、统整性功能、成全性功能.教师对教育功能的充分认知、对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的强烈责任感、对教育生活的审美建构,以及对学生和自身的深切关爱,都有助于促进教育情怀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