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词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寿词的词人,晏殊的祝寿词却不为人所重视,前人大都持否定的态度。考察他的28首祝寿词,在祝寿的对象,寿词的内容和主题,艺术表现力等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和开创。词人以他特有的敏锐感觉,把不外乎歌功颂德、祈福长寿的祝寿词,加上了浓重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2.
南宋理学大师魏了翁的寿词创作数量堪称历代词人寿词之最。对此,前人颇为不解。本文通过对魏了翁生平的简要梳理及其寿词创作的分类研究,认为其寿词创作与其“和而不流”的君子风范、孝悌仁爱的理学精神、积极有为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既是魏了翁坚持守望儒家传统“以和为贵”的社会风尚的艺术再现,又是南宋文人士大夫世俗生活的形象反映。  相似文献   

3.
周静静 《文教资料》2008,(28):97-99
南宋时期寿词特别发达.刘克庄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他在创作大量爱国词的同时也写了占其全部词作将近1/3数量的寿词.其祝寿词可以分为"自寿"、"寿人"两类,自寿词再现了刘克庄闲逸、愤懑和疏狂的心理历程;同时,部分寿人词也反映了他人格中的污点.  相似文献   

4.
晏殊、欧阳修词,其内容大都是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趣,词风深美婉约,风格雅洁隽秀。晏殊的祝寿词,在词史上或有一定的影响;欧阳修写人物形象的词,值得肯定。而其豪放词,对苏、辛豪放派的形成,则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晏殊的词风圆融含蓄,但其中的《山亭柳·赠歌者》一词风格激越,与众不同。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我们能够品味到晏殊在其繁华人生背后的理性思索和词中尊重生命意识下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6.
衬词衬腔是黔东南苗族民歌中独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元素,从它在苗歌中出现的位置,我们可将其归为五类:曲前衬词衬腔、每句词后衬词衬腔、曲中(或段落、或乐句)衬词衬腔、曲尾衬词衬腔和曲前曲中曲尾衬词衬腔。文章介绍了五类出现在不同位置衬词衬腔的特点,分析了其与苗族民歌整体风格统一、一致的原因。文中对黔东南苗族民歌中衬词衬腔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对苗族民歌的音乐本体、苗歌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晏殊是词史上一位富有创作个性的词人。然而,历来词论家多认为晏殊词源于南唐冯延巳,似乎晏殊词只有继承,没有创新,没有特色。宋代刘攽说:“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训,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清代刘熙载也认为:“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今之评论晏词者也持此说。其实,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作家,都是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晏殊,自然也不会例外。他不仅发扬了南唐词的长处,汲取“花间”词的精华,而且还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使其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8.
晏殊词和欧阳修词分别对秋景和春景有着不同的偏好。晏殊词中悲凉的气氛更浓厚,更具有文士气,也更多中年人式的感慨。晏殊词的特点是“情中有思”,但在其理性控制的表面之下有着挥之不去的伤感;而欧阳修则直接用感性的快乐达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越。晏殊词取境相对狭窄,其主人公常保持着内向的独省,并不尽兴于宴饮之欢,反而常品味酒醒后的孤独;而欧阳修则更具有外向的与他人同乐的精神,其词常表现对于歌舞、美酒的深深沉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晏殊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花"入手,结合其具体词作以及其人其事,分析了晏殊百花之中犹爱秋花的原因;探讨了晏殊面对百花所产生的无限愁绪,试图说明花卉描写在晏殊词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文学评论中 ,对晏殊《珠玉词》多所指摘 ,失之公允。本文从晏殊所处时代环境以及他个人的身世、学识、心境出发 ,论述了《珠玉词》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成就 ,还晏殊在词的发展史上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寿词是指以祝寿和自庆生辰为题材的词,它的创作在两宋尤其是南宋蔚为大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代寿词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全面考察刘辰翁的寿词,认为:其寿词摆脱了俗套、展示了当时的世态与文人的心态,富于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和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曾伯是南宋文武兼备的名臣,其自寿词相比于他寿词更有价值,其中渗透着隐逸与报国的矛盾和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他的寿词受辛派词人辛弃疾的影响,但相比而言,李曾伯寿词以归隐和爱国矛盾心境作为其寿词的思想核心.辛弃疾寿词则凭借豪放的抗金复国的爱国风气而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典文学评论中,对晏殊《珠玉词》多所指摘,失之公允。本文从晏殊所处时代环境以及他个人的身世、学说、心境出发,论述了《珠玉词》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成就,还晏殊在词的发展史上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5.
民歌唱词中的衬词在翻译中通常被忽略。南音衬词是其唱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衬词对于南音具有重要的文本信息功能和艺术价值。翻译者在南音唱词的英译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南音衬词的翻译方法,在译文中体现出南音衬词的对等信息和对应形式,尽可能做到等值翻译。  相似文献   

16.
晏殊是文学史上少有的政治上官位亨通、少有波折的文学家,虽然他的词里很少反映出政治生活的内容,但是因为晏殊有这样特殊的政治身份和经历,所以他的词里还是会透露出政治家的个性,使他的词具有了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晏殊作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其《珠玉词》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宋词的繁荣兴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历代对晏殊词的评论者都不乏其人,文章通过对宋代关于晏殊词论的分析,得出宋代的词论家已经从词的风格、创作手法、内容等诸多方面对晏殊词进行评价,同时晏殊词在北宋时期颇受好评,并拥有很高的地位,而到了南宋晏殊词则受到冷遇,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晏殊词与欧阳修词虽然总的看来词风相似,但实际上同中有异.两人在词中对秋意象和春意象分剐有着不同的偏好,从这种不同的偏好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词风的差异.首先,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具悲凉意蕴;其次,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多文士气质;再次,晏殊词偏于老年感慨,欧阳修词更具少年心态.  相似文献   

19.
晏殊婉约词的悲情书写,在北宋时代,有士大夫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因素,也有有宋一代对佛教的大力提倡和保护从而激发了文人士大夫对生死命题的强烈关注的根源.与晏殊作为诗人的先天本性有关。在晏殊生活的北宋“太平日久”时期.发达的城市经济生活和娱乐文化对文人生活的影响,以及朝野参与娱乐的热情氛围,对晏殊婉约词里的悲情书写也是不可忽略的条件因素。  相似文献   

20.
徐坤 《语文知识》2007,(3):78-79
晏殊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其词《清平乐》音韵谐美,语辞俊丽,词格温润,在文辞风格上继承了冯延巳词的明淡浅丽,又在气象上流露出温庭筠词的雍容闲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