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少年》2009,(4):50-51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工、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到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坦礅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采。  相似文献   

2.
百变素材     
《同学少年》2009,(2):50-51
怪怪:我从这则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是做人应该心胸开阔,不要睚眦必报。木工的徒弟心胸狭窄,受到师傅重责,不思己过,还进行报复。试想,如果不能顺利完工,皇帝会只处死木工师傅而放过徒弟吗?徒弟这样做害人又害己。  相似文献   

3.
一位朋友最近装修了房子,经过两个多月的敲敲打打,终于完工.装修师傅喜滋滋地要我朋友验收书柜,我的朋友自认为很信任这位木工师傅,当场表示不必验收了.  相似文献   

4.
山东卷高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工、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到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份风采。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课文质疑四则科大附小董文华一、鲁班是木工祖师吗?小学语文第十册《鲁班学艺》一文,把鲁班称为木工祖师.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应该称鲁班的师傅为本工祖师,因为鲁班只是他的徒弟;有的认为鲁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应该称为木工祖师,也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6.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___  相似文献   

7.
锯末是由木工师傅锯木头所产生的细末,一般都被当作废弃物扔掉了。你闻到了吗?它们在散发着木的芳香!将锯末染染色可以作为美术的材料,试试看!  相似文献   

8.
木工师傅见到一棵大树,便立即思量做会么用料合算;商人发现一种商品,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成本和价格;农民看到了一块土地,最先想到的是种什么庄稼合适。  相似文献   

9.
呼唤敬业精神尤升旗在从前,百业拜师授徒,都要敬供本行业的祖师爷:木工的鲁班,茶业的陆羽,纺织业的黄道婆,……在行了三拜九叩首的大礼之后,师傅总要耳提面命一番,从本业的开山鼻祖说到发展史,从行业规矩说到职业道德,当然少不了渲染一番本师傅如何技高一筹。这...  相似文献   

10.
许雯 《初中生必读》2012,(12):14-14
从前,有个学木工的年轻人,一心想学到跟师傅一样的本领。于是,他每天早早地起床,晚上很晚才睡,他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钻研木工知识。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依然没能像师傅那样轻易就做出漂亮的家具。他不解地问师傅:“我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每天您在休息的时候,我在这里卖力地学习,而您在玩耍的时候,我也在这里努力地工作。我不明白我为什么就不能拥有您那么好的本领呢?”  相似文献   

11.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年轻时自学了一点木工手艺,在老家农村俗称憋木匠,意思是没有师傅,憋出来的。母亲则连小学都没毕业。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游击队要了解被日军侵占的某县的面积。地图在手,但县的边界线弯弯曲曲,无法计算。有个木工师傅想出巧妙的办法,他把地图贴在一块厚薄  相似文献   

13.
"有眼不识泰山",人人都这么说,但人人都纳闷:泰山巍巍,高耸入云,怎会有眼不识呢?原来"有眼不识泰山"属于误传,正传应是"有眼不识秦山",此说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木工师傅——鲁班。  相似文献   

14.
我的太公     
我没见过太公,但常常听家里的长辈谈起他的故事。太公1914年出生在浙江黄岩,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乱世,人们生活艰难,14岁那年,太公独自一人来到上海谋生,开始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他投奔了一个同乡的木工师傅。做学徒时条件艰苦,夏天顶个大太阳,汗衫一直湿凌凌,吹个风就会着凉感冒;严冬时手上生满冻疮。但他从不叫苦,踏踏实实地做事。太公对师傅十分尊敬,师傅看自己有个踏实、肯干的徒弟,也打心眼里喜欢他,把所有的手艺都教给了他。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西青道中学校园里有一个多面手、全能工。他热爱后勤工作,在总务处勤勤恳恳地干了23个年头。他不为金钱所动,多次拒绝外单位的高薪聘请,坚定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他就是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刘芝魁同志。人们称赞他是“兢兢业业的电工”、“心甘情愿的木工”、“主动热情的水暖工”和“认真仔细的勤杂工”。刘师傅刚进西青道中学的时候,领导本来分配他作木工。他认真做好木工的同时,又主动地当起了电工。他克服文化水平低的困难,自学了《电工知识》和《电工原理》等课程,坚持边干边学,经考核取到了证书。从那  相似文献   

16.
一天,小灵通到爸爸的家具厂,看到木工张师傅在一块格子板上据下如下图所示的图案。爸爸让小灵通算出格子板粗线条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小灵通很快就算出了结果。小朋友,你能算出围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  相似文献   

17.
一位手艺精湛的木工师傅,带了一位爱发脾气的徒弟。那位徒弟遇到稍不顺眼的事,重则挥拳动武,轻则大发雷霆,不问青红皂白地直戳别人的脊梁骨,弄得人家十分尴尬。师傅对此十分伤脑筋。一日,他语重心长地对徒弟说:“你为人忠厚,做事肯卖力,就是爱发脾气。这种陋习不文明,得改呀!不然会影响你的人生……”徒弟表面上答应悔改,实际却又难以做到。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教育     
爷爷在父亲三岁时就去世了,留下六个儿子一个女儿,父亲最小。与哥哥们一样,父亲只念了几年小学,但却幸运地当了木工师傅的学徒,只因他是最小的男丁。后来,他成了一个寡言而坚韧的木匠。父亲很少教训我们,我们却在他的沉默中学得了许多。  相似文献   

19.
欢乐大转盘     
《良师》2004,(8)
考徒弟小熊跟师傅老熊学木工装潢已经三个月了,师傅想考考徒弟,便让小熊把右面这块木板分成形状相同的四块,而且每块小木板的形状还得和原木板的形状相似。小熊正在冥思苦想呢,你快来帮帮忙吧。布兵图下面是一张古代三国时期的八卦布兵图,图中共有64格,代表64个战壕。中间有12个战士,布成“口”字形。这12个战士分属甲、乙、丙、丁四支分队。他们团结一心,保卫着蜀军的粮仓。后来,由于魏军攻击加剧,蜀国军师诸葛亮决定每支分队增加5名战士。要求:布阵后的八卦阵内,每一横行、纵行和对角线上都必须同时有甲、乙、丙、丁四支分队的战士。聪明…  相似文献   

20.
1978年,我读高中二年级,还有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那时高中学制为两年)。可家里缴不起学费,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孩子,书就不要去读了,我已给你说好了一个木工师傅,你去学木匠手艺吧。我们穷苦人家,读书不读书一个样,有门手艺,以后就吃穿不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