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间是电影中的重要元素。电影《小武》中,贾樟柯建构了独特的小城空间景观,既有自然空间营造,同时还建构了小城独特的文化空间,在不同的空间中探讨了底层人物在社会变革中的边缘地位和焦虑的心态。小城空间也隐喻了市场经济下人们对情感的消费以及主流话语与底层话语之间纠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元  张炜 《集宁师专学报》2011,33(1):17-22,2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存在着众多以小城镇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这些小说或讲述小城镇故事,或以小城镇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在众多的小城镇题材小说创作中,师陀笔下的中原小城小说颇具特色。他有意以自己笔下的"这一个"小城来表现整个中国的面影,并在其中传达了对小城人物生存与命运、民族灵魂与性格以及小城文化的洞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杭州在宋初就已经呈现出较为繁胜的景象,为词人所关注,并形诸歌咏,反映了伴随着宋代城市革命之后,不断成长和繁荣的杭州都市文化之美.在北宋的杭州,自然景观与都市文化景观,已经成为互为依存的风景,于都市文化之中,体验山水之美,两者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一体的,这无疑开始了一种观念革命的历程,也预示了一种生存方式的重大转折.在杭州都市文化的文学书写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变化与发展的脉动.  相似文献   

5.
集中描写和反映了汴京都市文化的宋代市民文学,构成了凝视帝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目光:市民都市日常生活图景;繁华、娱乐与欲望的市民大众的梦想。而话本反映的都城之中的犯罪与反叛,则对于主流帝京意象产生了颠覆,呈现出北宋东京都市文化的多层次和丰富性。新兴的市民文学开始改变着中国文学的传统旧貌,也影响着中国文学以后的历史发展走向,呈现出其潜在而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十年的发育,小城镇叙事小说于20世纪90年代末显现出稳定的文体形态,分蘖为一种文体亚类.小城镇叙事小说文体的成熟有着明显的标志物.文体成熟的内在标志物是:在政治、历史、文化等三大领域内确立了特定的叙事板块,塑造个性独特的“小镇人”或“小城人”,演绎小城镇变迁史以表达独特的主旨.文体成熟的外在标志物是:小城镇叙事拥有相对稳定的“核心作家”群体,出现了大批以小城镇为直接审视对象的作品.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和叙事主体的小城镇意识的深化,促进了小城镇叙事小说文体的成熟.学界忽视了小城镇叙事小说的文体归属和文体成型.  相似文献   

7.
许钦文的散文以其携带着浓厚的越文化底蕴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越文化精神积淀的承传和越地域文化景观的展现使许钦文的散文创作呈现出开阔的思想视野和丰厚的文化意蕴,形成独具地域性的文化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8.
小城作为乡村与城市的信息交流“媒介”,呈现着明显的过渡性色彩。蔡崇达《皮囊》里的泉州东石镇有属于闽南的独特地域风俗,体现了小城镇所共有的生存状态,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共存,保守和开放同在,人们在新旧文化中“夹缝生存”,以游离的生活状态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本文以文本研究为方法,从小城景观建构、小城人物性格塑造、小城人物的精神困境三个方面分析作者在《皮囊》非虚构写作中表现出的小城情结。这些“城与小城的流浪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生存处境与精神状态的缩影,集中了传统秩序与现代文明的矛盾冲突,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具体的文本分析则有助于解锁蔡崇达文字的情感密码,完成作家文本的文化背景溯源。  相似文献   

9.
上海都市旅游的跨文化体验与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海都市旅游的核心性资源要素无疑是中西杂糅的都市文化。从海内外旅游者注视的上海都市文化氛围、文化景观和文化活动中,可以感受到这种跨文化体验。旅游特别是国际旅游作为人们跨越地理空间的一种流动和位移,对上海这个旅游目的地的都市旅游观念、都市旅游环境和都市旅游形象的跨文化影响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景观是某一地域环境下各种文化要素的集中体现,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前者涉及土地、生存区域和建筑等;后者包括思想、语言、风俗、艺术、文学、信仰等。从当代都市小说中女性形象休闲文化景观、男性形象休闲文化景观和另类女性形象休闲文化景观等方面,对具有不同性别特征的休闲文化景观进行分析,解读蕴含其中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11.
贾樟柯电影关注草根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将草根阶层的特定文化符号加以展现,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镜像集合。进而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影纪实风格和成熟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因而,贾樟柯成为第六代导演的一个代表人物在国际电影界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新生代电影的重量级导演,贾樟柯的名字随着其作品的影响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经历了体制内与体制外的长期徘徊后,2004年,贾樟柯最终回归体制。可以说,体制外的创作不仅为他赢得了荣誉,同时也实践了他的艺术追求。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他体制外创作时期的作品在电影叙事上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的文化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的都市小说,是在后现代主义与消费主义背景下的当代都市文化语境中诞生的。独特的文化语境不仅孕育了独特的都市小说主题话语,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都市小说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4.
维·苏·奈保尔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整个文学创作呈现出后殖民时代的独特文化景观.奈保尔本人既是后殖民时代的生存者,又是书写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既独特又典型的文化品格.奈保尔作为后殖民时代的个案能较为突出地反映后殖民时代移民群体的生存共性.  相似文献   

15.
贾樟柯和顾长卫的电影均属于小城电影的范畴,他们把电影共同的叙事背景放在了小城。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的电影以表现小人物的命运为主题,选取中国内陆小城作为叙事背景,达到了用电影记忆历史、关注个体生命的目的。顾长卫则是由"中国第一摄影师"而转型为导演的,他以一颗悲悯之心把七八十年代的小城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抗争或屈服呈现给观众。他们的电影在镜头的调度上很有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的必要,两位导演大量使用了长镜头,使影片的表达效果更为真实,表现内容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柳永生活时期正是宋型文化确立,北宋经济尤其是都市经济逐步繁荣发展时期,与之相应的北宋都市文化也逐步完成转型。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受到这样都市文化氛围的浸染,故他创作的歌词也绝大多数与都市及其生活相关。北宋繁荣的都市文化为柳永创作都市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其都市词则作为都市文化的独特载体并为之服务。  相似文献   

17.
维·苏·奈保尔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整个文学创作呈现出后殖民时代的独特文化景观。奈保尔本人既是后殖民时代的生存者,又是书写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种既独特又典型的文化品格。奈保尔作为后殖民时代的个案能较为突出地反映后殖民时代移民群体的生存共性。  相似文献   

18.
黄梅戏文化景观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人们接受戏曲文化的感受系统,将戏曲文化景观划分为视觉文化景观和听觉文化景观两类,并以京剧文化景观为参照系,在对比分析黄梅戏文化景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戏曲文化景观与地域文化以及文化受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老舍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和"中年人"的认知情感描绘伦敦,展示了伦敦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形象以及民族精神景观等多维形态。老舍对伦敦的自然景观多欣赏与倾慕,对伦敦的人文景观既有欣赏又含批判、沉思的态度,对中国人与英国人的民族性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与批判。本文考察老舍所描绘的伦敦都市文化景观的个性特点,并探讨伦敦都市文化对老舍的文化思想及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发展,对小城镇防洪、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小城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龙山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水利问题,以探讨小城城区水利建设的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